第四百四十六章 東岸日本公司

釧路港早在2月上旬時就解凍了。

這個港口部分受到日本暖流的影響,在後世時可是個不凍港,不過這個不凍港是針對那些大鐵船而言的。在這個全是風帆木質船的17世紀,釧路港依然有一個月左右的封凍期,因為港口附近海面上結的那一層薄冰對鐵船沒也許什麼阻礙,但對木質船就是一個大大的麻煩了。即便東岸人的船並沒有像歐洲人那樣拿偏軟的橡樹、松樹作為主要船材,但即便是新華夏的紅檀木造就的船體,也不敢隨便拿來撞冰層啊,因此,在每年最冷的一月份的時候,釧路港一般還是要封港的。

現在已經五月底了,別說釧路港解凍,就連阿穆爾河都已經能夠正常通航了。本月(5月)月中的時候,松前藩的今村吉之助又派人過來秘密提了一筆貨――一批價值二十萬貫文的銅錢。他們如今膽子倒是大了,去年買個兩萬多貫文的銅錢回去銷售都搞得跟做賊似的,現在居然一口氣買了之前八倍的量,這讓負責此地商業的黃儀只能說一聲佩服。

不過也許他們拉了東北地區最大的軍頭伊達家下水,不然應該沒這個膽子。要知道這筆交易光東岸人就已經獲利將近十八萬兩銀子了,松前藩的利潤也有個七八萬兩(無論是東岸人和松前藩的利潤都是按照歐洲金銀銅比例來換算的,東岸人的利潤出入不大,但松前藩的真實利潤大概只有三萬多兩銀子)。這個規模的銅錢交易明顯已經出了松前藩這種小領主的掌控範圍,仙台的伊達家被拉下水應當是大機率事件,不然這二十萬貫文的銅錢不可能在短時間內銷售得出去。

當然了。人家既然敢買,東岸人也就敢賣,怕毛!事情鬧大了幕府追究起來自然有高個子頂著,到時候江戶幕府就只能先找東北地區的伊達家的麻煩。而伊達家也不是什麼軟柿子,這一來二去可就有的扯皮了,等事情傳導到東岸人這裡已經不定是幾年後了。

釧路港如今就是個假錢集散地,除此之外一無是處。而負責整個黑水地區經濟的魏博秋自然不能放任這種情況長久延續下去。在他的心中,蝦夷地可是要大力開的。為此,前陣子他還聯合黃儀一同給邵樹德打報告。要求分別成立東岸日本公司和東岸朝鮮公司,吸收手頭握有大把現金的軍人們入股,大力開朝鮮和日本地區(主要指蝦夷地島)。

邵樹德批覆同意後,日本公司在5月1o日率先成立。並且募集到了黑水地區將近二十萬銀元的鉅額投資。這些投資主要來源於東岸6軍及南非黑八旗計程車兵們。他們在遠東待了數年,如今每個人的腰包裡沒個五六百元出去都不好意思和人說話。

這二十萬銀元的投資,充其量不過是他們手頭資金總量的1o%,拿出來做前期投資對他們來說不過是毛毛雨而已。而且出於對東岸政府的信任,以及不知道該怎麼理財――事實上黑水地區現在也缺少消費和投資渠道――因此他們乾脆將部分存款交給上級來經營好了,他們自己坐享分紅就是。

這二十萬銀元的投資大概佔到了日本公司股份的4o%(四千股),另外黑水開拓隊也出資3o萬元(先期到賬約1o萬元),佔了6o%的股份。目前日本公司的總經理由魏博秋的學生陳碩擔任。專力負責蝦夷地一帶的開拓事宜――該公司獲得了由黑水開拓隊頒的蝦夷地島三十年專營開權――包括耕作和漁獵。不過利潤豐厚的日本銅錢貿易,則仍然牢牢把持在黑水開拓隊的手裡。畢竟這麼大一個財源邵樹德是不可能讓出去的,不然根本無法彌補黑水地區軍費的巨大窟窿。

東岸日本公司成立後,第一件事就是以成本價(運輸費、管理費、營養費等)從青州府一帶蒐羅了約上萬名農民,總計支付了五萬銀元給黑水開拓隊。這萬把人中男女老幼都有,目前都已經分散到了煙臺、登州一帶,剛剛做完維護保養的黑水臨時特遣艦隊也調派了兩艘笛型船過來幫忙運輸。

而為了減少損耗,日本公司的總經理陳碩特地花大價錢從山東“請”了幾名郎中隨船照料,以儘量降低移民的途中死亡率。畢竟這些人都與公司簽訂了僱傭協議,並且還為他們整整支付了五萬元的費用,這每死一個可都是公司的損失啊,因此由不得大家不上心。

日本公司的很多職員都來自於前線的傷退老兵――主要是挺身隊系統,他們平時就經常在山東、北直隸、江北各地強抓移民,因此做起這些管理工作來倒也算是得心應手。此外,陳碩還高薪聘請了一些落第秀才、抄書匠之類的底層讀書人,讓他們做文案、財務及部分管理工作。總之,東岸公司雖然剛剛起步,但很快便進入了角色之中。

魏博秋對日本公司的經營也頗為上心(據小道訊息魏博秋本人認購了五百股日本公司的股份),他對邵樹德在山東搞得那一套打土豪分田地實在不感興趣,對那個自稱是“**員”的上司也是敬而遠之。他還是比較傾向於用公司化的經營模式將一大批軍人拉攏進來成為股東,共同開蝦夷地,增加本地的產出,以盡力盤活黑水地區的經濟。

6月1日的時候,第一批15oo名青州移民乘船抵達了釧路港。他們將在這裡伐樹開礦(開釧路煤礦)、種地放牧、修建房屋港口等等,總之就是做各種建設。在魏博秋的規劃中,整個蝦夷地被分成了四塊地區,即島南、島中、島東和島北地區。

在這四個地區中,島中地區的條件應當是最好的,後世日本北海道的府札幌就位於這裡,這裡有石狩川一帶的水田農業(水稻種植)、空知的煤炭、日高的畜牧(主要是養馬),此外還有沿海的漁業。

島南地區的條件比起島中來略有不如,因為這裡的農業條件以旱地為主,而且土壤質地也較差,但勝在氣候溫和,後世這裡是農業種植(蔬菜、園藝)與畜牧混合。當然在這個時空,此時這裡已被松前藩控制住了,並且有著兩萬多的日本移民,他們在沿海地帶捕魚、種地、開礦,忙得不亦樂乎,但不知為何畜牧業卻始終沒能展起來,也許是因為日本本土比較缺少大型牲畜吧。

至於島東和島北地區,條件相對而言就差了不少了。先這些地區冬季比較嚴寒,但夏天氣溫又較高,因此只能種一些土豆以及蔬菜了,也就偶爾有一些靠近河流湖泊的地方適合進行穀物耕作,前提是你先將這些荒地的土壤進行改良。要知道,這裡很多的土地由於長期處於溼冷環境之下,大多是泥炭土,土壤本身的營養成分較少,並不適宜進行大面積的農業耕作。

更何況,在島東及島北地區,特別是那些河流入海口處,由於海水的頂託作用,經常產生大面積的洪澇災害。而很不幸的是,目前東岸人佔據著的釧路港就是這樣,本地的早期移民們已經嘗過一次洪水氾濫的滋味了。

因此,在魏博秋的計劃中,目前東岸人能夠安心開的島東及島北地區,還是將以旱地土豆蔬菜種植為主,間或夾雜著一些旱地燕麥、黑麥種植。除此之外,大量的湖泊沼澤區、洪泛區則將被暫時劃為畜牧用地,用以放養大量的牲畜。等以後有條件的時候,再組織大量人手去這些地區築壩修堤、開挖人工水庫,改造農田。至於現在嘛,還是先搞搞畜牧好了,這能夠讓人快見到效益,畢竟日本公司也是需要賺錢的嘛。不能讓股東們在幾年內看到收益,這對魏博秋來說也是不小的壓力。

這裡的畜牧業搞起來以後,還將搞起一個乳製品廠,專門生產各種乳酪、奶粉、奶油等等。為此,魏博秋甚至準備說服邵樹德,以後逐步在黑水地區推廣小孩奶製品,讓每個小孩定期食用,特別是在長身高的關鍵時期,一些奶製品的補充絕對能讓他們比在大明的同族們長得更高、更壯。

除了這些農業上的設想外,日本公司還將斥巨資從黑水造船廠訂購漁船、從大泊訂購漁網、從煙臺訂購漁具、從濟州訂購食鹽,然後花巨資培訓漁民,組織專業的捕魚隊伍到附近進行捕魚。捕到的魚部分就地醃製或晾曬風乾,部分則存入挖在地下的冰窖內,當然他們也會出售大量漁獲給大泊新成立沒多久的罐頭食品廠進行再加工,總而言之就是要充分利用蝦夷地島附近海域豐富的漁業資源。

陳碩作為魏博秋的得意學生,自然對他言聽計從,因此不折不扣地執行起了魏博秋的意圖。這15oo名青州移民抵達這裡後,第一件事就是粗粗整修一些河堤,然後便是伐木造屋,同時割草餵養部分採購來的牲畜。他們都算是公司的工人,全部簽訂了5-1o年不等的僱傭合同,每月薪水也在3-5元不等。

除此之外,他們第二件事就是開位於釧路港附近的釧路煤礦了,這個煤礦煤炭質地好、埋藏淺、煤層厚度也很高,後世時(2o世紀初)日本人已經將這個煤礦挖到了-2oo米(地下2oo米)的深度,可見其儲量之豐富。這個煤礦若是好好經營的話,當能為日本公司開整個蝦夷地的行動提供堅實的後盾。。。

喜歡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請大家收藏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