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訪問”(一)

微風輕拂,海天一線。站在第一艦隊旗艦“八月十日”號戰列艦的艉樓二層圍欄內,海軍中校6銘放下了掛在胸前的望遠鏡。

拉普拉塔河,被人稱做淡水海,不是沒有道理的。在這條也許是世界上最寬廣的河道內,東岸海軍第一艦隊的主力齊聚,計有戰列艦三艘、快巡航艦三艘、護衛炮艦六艘,高高聳立的桅杆與密密麻麻的炮窗讓每個見到的人都無法忽視它們的存在。

先前他們在“訪問”科洛尼亞港的時候,就已經讓聚集於那裡的各路商人們驚詫莫名了,當地的拉普拉塔商人甚至驚恐地以為生了戰爭。而當此時他們這支在新大6極為龐大的艦隊駛抵拉普拉塔河時,布宜諾斯艾利斯城的西班牙人也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從秘魯艦隊調往新組建沒幾年的拉普拉塔艦隊擔任旗艦的“加的斯岩石”號戰艦,此刻也只能窩囊地躲在港口炮臺的庇護下,充當存在艦隊。在沒有弄清楚生了什麼之前,只有區區四五艘大小不一的戰艦的拉普拉塔艦隊還不宜貿然衝出港口與敵交戰,那樣也許會生一些令人唏噓的慘劇。

“轉舵、調整帆桁,按計劃行駛!”6銘給艦隊下達了最新的指令,然後水手們便四散忙碌了開來。示威完畢,他們接下來將順著拉普拉塔海岸南下,並一路“訪問”海岸線上的各個西班牙殖民點。話說這些年來西班牙人從舊大6弄了相當多的中南歐移民到拉普拉塔,雖然其中不少人又流失到了東岸,但剩下的人還是在拉普拉塔殖民地當局的組織下開拓了一些新的定居點。又或者極大地充實了老定居點的人口。

鑑於拉普拉塔的交通現狀。這些殖民城鎮一般都是修建在海邊。居民們也多半以種地、放牧或打漁為生,其中一些漁民甚至還經常去東岸港口兜售漁獲。這些小型定居點的人口從幾十到幾百不等,以拉普拉塔河沿岸最為密集;然後順著大西洋海岸線南下,在越過馬德普拉塔(意為銀海)後則越來越稀疏,並最終在布蘭卡灣附近消失。

布蘭卡港(白色海灣)是拉普拉塔當局最南邊的一個定居點了,後世這些地方的開極其緩慢,定居點要到19世紀末才會逐漸成型。在這個時空,由於東岸人煽動的蝴蝶翅膀。拉普拉塔的殖民開程序倒是大大提了。西班牙人對他們的這個新鄰居很不放心,因此這些年來一直在大力投資拉普拉塔開,就連他們的國王也從奢侈無度的宮廷花費中節省了部分出來,以展拉普拉塔這個處在對抗東岸人第一線的殖民地。

說實話,拉普拉塔的命運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陛下並不是特別關心,他關心的是位於查爾卡斯檢審法院區(大致為後世的玻利維亞)的波託西銀礦,這可是他的錢袋子。但是拉普拉塔又是查爾卡斯的屏障,拉普拉塔若丟了,那麼查爾卡斯顯然就直接暴露在了東岸人的槍口之下,丟失也是早晚的事情。因此。為了自己的錢袋子、為了自己能繼續過那種奢侈無度的生活、為了主的子民,西班牙的國王認為自己必須保住拉普拉塔。而這。就是西班牙人在拉普拉塔花大力氣開的原因所在了。

從1646年1月底到2月上旬,這支規模不小的東岸艦隊依次“訪問”了這些西班牙殖民點。當地的居民們自然是震驚加不解,他們安放在海邊的炮臺也很明智地沒有做出任何過激的反應。一切都顯得是那樣地自然,東岸艦隊甚至還上岸向他們採購了一些副食品和蔬菜,他們也乖乖地配合了,但氣氛就是顯得異常詭異。

在這裡宣示了一番軍威後,東岸艦隊順著巴西暖流快南下,他們將先往馬島鬚鯨港做短暫休整,然後幾艘機帆船將組隊前往麥哲倫海峽,與當地的原住民奧納人、巴塔哥尼人取得聯絡。這些年來,東岸人與火地島上的土著之間的貿易一直在斷斷續續地進行著。路過鬚鯨港的東岸船隊有時候會分出一艘船隻載著貨物前往火地島,用烈酒、菸絲、金屬工具、鹽巴、印花布等商品交換他們手頭的獸皮、獸脂以及木材――主要是後者。木材是須鯨港的居民們急需的物資,從本土運來實在過於麻煩,因此能夠向火地島上的原住民們購買那是再好不過了。

在與火地島上的奧納人、阿拉卡盧夫人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後,分佈在麥哲倫海峽北岸以及列斯科島、布倫瑞克半島區域的另一支阿拉卡盧夫人因為經常乘坐獨木舟跨越麥哲倫海峽前往火地島漸漸也得知了東岸人的存在。很快,在懷著某種不為人知的小心思的東岸人的刻意巴結下,這支阿拉卡盧夫人也與東岸人建立了貿易聯絡,並且以五箱(5o瓶)河中大麴的代價將一塊隱秘的土地賣給了東岸人。

來自國家情報總局的探員們在這塊土地上修建了一個有十餘間房屋的聯絡站,並開闢了一個可供數百人訓練的操場。這裡大概有包含秘密警察在內二十多個東岸人常駐,用於幫助定期前來此地的阿勞坎游擊隊員們解決各種麻煩,又或者幫他們與東岸本土進行聯絡,解決他們的各種需求。

說到阿勞坎游擊隊,就不得不提起當年東岸人剛立國之時由運盛一號領銜的破交船隊襲擊智利沿海奇洛埃島的事情。當年東岸人在擊敗了島上不多的西班牙殖民者後,將繳獲的武器分給了以維森特為的數百名阿勞坎抵抗分子,並勸說他們不要侷限於島上,儘量將活動範圍擴大的海對面的山區。那裡西班牙人的力量較為薄弱,便於他們爭取廣大被壓榨的阿勞坎人的支援。

這些年來,維森特的反抗軍幾經起落,甚至就連維森特本人都犧牲在後世蒙特港附近,但是這支部隊卻始終沒有被徹底消滅,讓聖地亞哥檢審法院區的一干西班牙官員們寢食難安。而在認識到智利中部、北部地區的西班牙勢力太過強大後,這支反抗軍後來轉而向智利南部連綿的山區進行活動。西班牙人在這些貧窮的山區力量極為薄弱,白人移民很少;而由於此地的地形限制,西班牙人的軍備優勢也被無限縮小,再加上西班牙殖民者本身也不重視荒涼的南部地區,因此使得這支反抗軍得以苟延殘喘下來,並在接下來的數年內還略有些壯大,目前已經達到了七八百人的規模。

當然了,這支阿勞坎游擊隊能夠存活下來,東岸人也出力不少。近十年來,國家情報總局的探員們一直在秘密透過南巴塔哥尼亞的6地地區與這些游擊隊員們取得聯絡,並秘密資助了他們大量的舊式火繩槍、西班牙刺劍、歐式胸甲、弓箭、長矛等武器。有的時候,在他們糧食不足的情況下,東岸人甚至還會從鬚鯨港的倉庫內調集一些土豆給這些苦哈哈的游擊隊員們,使得他們能夠堅持戰鬥下去。

總的來說,東岸人在智利佈下的這顆棋子還是比較成功的。十餘年來,東岸人的投資只不過是一些倉庫內繳獲的舊武器、些許糧食以及派遣少量情報人員幫助阿勞坎人訓練士兵而已,但收穫卻是巨大的。由於這些阿勞坎人的存在,西班牙人對智利南方山區的殖民根本是無從談起,在中部偏南地區的殖民也受到了嚴重阻礙,至今只派遣了寥寥百餘名白人農民在奧索爾諾以南的海邊修建了一個小型木頭城堡,被命名為巴里奧斯港(即後世蒙特港)――以開拓此地的西班牙上尉巴里奧斯的名字命名,作為出擊消滅阿勞坎游擊隊的大本營――這又是一個因為東岸人而產生的蝴蝶效應。與此同時,他們對奇洛埃島上的力量也進行了一番充實,以便將這裡與巴里奧斯港一起作為剿滅阿勞坎游擊隊的重要基地。

此番東岸艦隊前往麥哲倫海峽,當然不是為了和那些原住民們做什麼貿易――或者說他們只是順路做一些貿易,但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與麥哲倫海峽兩岸(重點是北岸)的原住民們加強聯絡,同時前往東岸人佔據著的那個隱秘的情報站,給站內的駐守人員送去來自本土的最新指示和大量的物資補給,順便再看看能不能在那裡碰到目前已經轉戰智利南部山區的阿勞坎游擊隊隊員們。

1646年2月22日,以三艘機帆混合動力戰列艦組成的東岸船隊在麥哲倫海峽外徘徊了好幾天之後,才終於找準了一個海上能見度相對較高的時候,然後三艘船統一降下風帆,純靠蒸汽動力低駛進了麥哲倫海峽內。而這,也是此次帶隊的海軍中校6銘本人時隔十餘年之後第二次進入麥哲倫海峽了。。。

喜歡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請大家收藏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