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商業集團(三)

“楊處長,測繪完畢了嗎?”餘姚縣城外某村莊,太陽西斜,忙活了一天的楊王志遠與夥伴們剛剛收工,準備吃晚飯。在回來的路上,他們遇到了一位前6軍第十一混成營的傷退老兵,此人現在是這個村的民兵主任,經常配合他們工作,早就非常熟悉了。

“說了多少遍了,我姓楊王,不姓楊,你咋就記不住呢。”楊王志遠沒好氣地答應了聲,然後說道“今晚吃什麼?這幾天在野外吃的都是乾糧,嘴裡都淡出個鳥來了。”

“嘿嘿,今晚你們可賺著了!村裡殺了一頭豬,還收了一些山野貨,晚餐可豐盛著呢。”民兵主任上前幫楊王志遠拎起了一個箱子,笑著說道“另外縣裡也有一位員外下來,給大夥送了些米酒、果子什麼的,說是辛苦大家了,代表徽州商人行會來慰勞。”

這個村民兵主任同時還是楊王志遠他們這支測繪隊的指定後勤供應商,幫助他們這支有二十多人的測繪隊的日常生活開支,說起來利潤還是不錯的。而這其實也是東岸人對這些紮根基層的“自己人”的一種變相補貼,不然的話,他們憑啥要到這位傷殘老兵家裡開的食廝去採購食品及其他日用品,為什麼不找別人?

說穿了,還不是千方百計為了增強政府對基層的影響力啊!這些傷退老兵,不管其個人性格、能力如何,政府都儘量安排到下面去擔任民兵主任之類的職務,蓋因他們長期在軍隊服役,服從性、紀律性較好,對軍隊和政府還殘留著一份忠誠,這便足夠了。至少在他們活著的這一代,政府對鄉村的影響力還不至於完全是零。

當然也有人說,寧紹地區鄉下——或者說中國大6的鄉下——自古以來就十分排外,上頭安排下去的幹部怕是無法有效開展工作,註定要被宗族排擠得厲害。呵呵,當然會有這種情況出現。不過,在已經經歷了幾十年新文化的洗禮,生活節奏漸漸快起來的寧紹地區,即便是鄉下的宗族長老們也不是愚昧無知的傻蛋,也是知道一點外界的狀況的。更何況東岸人才剛剛大破清軍沒幾年,正是聲勢鼎盛的時候,誰腦子有坑要來惹他們?真惹急了這些堪稱駐村幹部的民兵主任,人家直接跑去政府那裡告一狀,你能擔待得起嗎?真想去千島群島乃至黑瞎子港那種苦寒之地與黑熊為伴嗎?

所以,這些退伍老兵在寧紹鄉村大體上過得還是可以的,與宗族百姓之間可以用“相安無事”來形容,而政府幹部下鄉公幹的話,一般也會先和他們聯絡。就像南鐵公司的這支測繪隊一樣,日常食品採買全數委託給這位民兵主任,讓他也賺點錢,對政府的忠誠也能維持更長一段時間。

“徽州幫的商人?”楊王林從兜裡摸出一包宇宙牌香菸,划著火柴點菸後,愜意地吞吐了一口煙霧,這才詫異地問道“這幫傢伙動作倒是快,看來是打定主意要進入鐵路董事會了啊,嘿嘿,有想法,我喜歡。”

楊王志遠是前東岸國家鐵道總局局長楊王林的孫子,梅林鐵道學院(國家鐵道總局開辦的培養鐵路人才的專門學校,位於梅林縣)畢業後直接就進入了南鐵公司任職。1653年出生的他現在已經高居副處長的位置,也算得上是年輕有為了,是南鐵公司重點培養的中生代幹部之一。

楊王處長來到遠東地區也一年時間了,前半年一直在膠煙鐵路線上工作,維護鐵路的同時也在熟悉著當地情況。後來,南方開拓隊修建上定鐵路的計劃得到本土批准的訊息傳來,南鐵公司開始在膠煙鐵路系統內部抽調人員南下,為上定鐵路的修建做前期籌備,楊王志遠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餘姚縣的。

如今,他在這個環境迥異於北方登萊的南方小縣也住了差不多半年時間了。測繪工作進展順利,鐵路資金的籌集也非常順利,而且據說諸多鐵路器材也已經在本土生產完畢,算算時間差不多也該裝船離港了——這是南方開拓隊政府豁出去老臉,求本土的鐵嶺重工聯合體、鐵路機械加工廠等單位賒賬生產的裝置——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差不多明年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進行土建工作。

而在此之前,其實他們最擔心的還是資金的籌集問題。別看大家盤點寧波民間資本雄厚,但這些錢願不願意流入鐵路誰也不敢保證,畢竟這是個新事物,大家謹慎點也很尋常。不過目前看來寧紹的商人集團比想象中還要開明,在給予了他們上定鐵路的參與權之後,很快就認購了總額高達三百萬元的建設資金,讓人對他們的財力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今天來拜訪楊王志遠的商人就是認購了六十萬元建設資金的徽州商人行會的代表。在餘姚縣城裡經營著一家典當行的此君很明顯是過來拉關係的,畢竟鐵路建成後的日常運營還要靠楊王志遠之類的南鐵幹部、職員,大家打交道的次數會很多,提前結識下不會有壞處。

楊王志遠很快就在民兵主任的家裡見到了這位“林員外”,雙方寒暄了一番後,先沒有聊鐵路,而是聊起了寧紹地區的商業。

“寧波商業能展到今天這個地步,貴會在金融方面的支援當真也是至關重要啊。”看在人家送來的大量禮物的份上,楊王志遠大力吹捧起了徽州幫商人的功勞,讓這位林員外歡喜得直眉開眼笑。

當然他吹雖然吹,但也不是完全無的放矢。事實上,寧波商業能展到如今這麼一個驚人的規模,金融界在經濟執行及進出口貿易之中揮的巨大作用卻也是人所共知的。而這個金融界的構成,除了新式銀行(即西北墾殖銀行、臺灣銀行)之外,民間私人經營的各種名目的諸如錢莊、票號、錢鋪、銀爐房、公估局、典當行之類的金融機構也是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因為雖然沒有準確數字,但大家一致認為其總的營業額是過政府開辦的新式銀行的。

在這些民間金融機構中,寧波本地商人開辦的固然強勢無比,但外來商人(主要是清國商人)開辦的卻也不容小覷。以徽州幫商人開辦的信義錢莊為例,徽州乃至皖南地區的茶葉從採摘、加工,然後運輸到寧波銷售,信義錢莊全程提供一條龍的金融服務,這大大刺激了徽州地區茶葉生產,每年出口寧波的數量都在穩定增加,由此可見一斑。

現在這些徽州幫商人的金融服務已經慢慢滲透到寧紹地區了,尤其是在新佔領不太久的餘姚、上虞、嵊縣,徽州幫商人重點經營,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果。林員外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來到餘姚縣城開當鋪的,在鄞縣、定海、奉化、慈溪等原寧波府轄區內,他們與寧波本地商人競爭時劣勢太大,還不如另闢蹊徑,先在上虞、餘姚、嵊縣等地開啟局面,然後再想辦法在寧波等地取得進一步的展。

“金融之於現代工商業,就像血庫一樣,意義非同尋常。餘姚的絲綢紡織、茶葉產銷等行當,十之八九仰賴錢莊、銀行,可謂是關鍵中的關鍵。林員外,我聽說過你,你們一家子都已經入籍東岸了,對吧?這很好,以後安生在寧紹展吧,如果老家還有什麼親戚朋友的話,都可以叫來嘛。”楊王志遠笑嘻嘻地說道。

他知道林員外是信義錢莊的股東之一,而這家錢莊在徽州地區就很有名,“設小錢莊於各地,皖南官款,多半經其手”。這樣的人,若是能夠拉過來的話,那麼絕對是一本萬利的生意,就像之前已經入籍東岸的一些清國商人一樣。

當然有願意入籍東岸的清國商人,自然也有不願意的。有些人在寧波經營數年之後,依然還保留著原本的身份,並且還如飢似渴地蒐集東岸的各類知識、書籍,想方設法傳回老家。這些人,在客觀上起到了宣傳新思想、新知識、新文化的作用,具有進步的屬性,給有些暮氣沉沉的清國思想界注入了一股清流。

這些來自外界的新事物,尤被那些新崛起的漢族文武官員所重視,因為他們特別想知道為何屢屢敗於東岸之手。滿清朝廷對此雖然有些不滿,但在四處受敵的情況下,不得不越來越倚重漢族官員,故對這些新思想也不好明令禁絕,只能有選擇地接收了。即利於其統治或增強國力的就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廣,鼓吹共和思想、新政治體制的自然一概禁絕,當然有關滿清黑歷史的東西就更不能放進來了。

總而言之,在經歷了這麼多年的直接或間接影響——尤其是在與東岸議和,雙方全面開放貿易和邊界之後——清國與幾十年前已然大不一樣!其變化幅度雖然不如順國那麼激烈,但也頗為可觀。與他們相比,如今中國大6上最落後、最腐朽的勢力,反倒是南明朝廷了,說起來也挺有意思的。

“楊王處長說得是。前次小老兒已經書信家中,令子侄輩十餘人前來餘姚。這些多是從事典當、筆墨和茶葉行業多年的老手,經驗豐富,必將能為寧波的工商業添磚加瓦。”林員外笑呵呵地回答道“大東岸為咱們商人創造了自古以來未有的良好經商環境,大家都是十分珍惜的,也都想來寧紹展,都不用楊王處長催的,自己就跑來了,呵呵。”

楊王林聽後點了點頭,笑而不語。他當然知道林員外這話多有不實,徽州幫商人入籍東岸的固然不少,但不願入籍的卻也不是少數,他曾經就聽說過某位“心懷桑梓”,回老家上書滿清朝廷,請求開設銀元局、銅元局,用機器鑄幣,革新幣制,並且為朝廷所採納了。蓋因此時的清國境內,因為種種原因,市面上流通的貨幣五花八門,極其混亂,其中既有東岸的銀元、銅幣,也有本來的銀兩(但大小不一,全靠稱重,成色也很複雜),民間私鑄的錢幣及外洋貿易而來的歐6諸國銀幣更是所在多有,極大地影響了商業展,“民甚苦之”。

因此,在看到東岸人機器鑄造的外形精美、成色統一的貨幣後,這位商人建議從東岸人那裡採買水力衝壓造幣機,疏浚市場幣制初步計劃是鑄造大銀元(重七錢二分)、兩開銀元(重三錢六分)、五開銀元(重一錢四分四厘)、十開銀元(重七分二厘),以此作為全國統一使用的銀幣。此外,銅元局還將用機器鑄造當十銅元、當二銅錢,用來暢通全國,甚至還打算聯合諸多錢莊、票號(尤其山西那一票實力雄厚的)行以一千文銅錢為單位的制錢票,以方便日常使用,促進商業展。

毫無疑問,以上這些舉措都是能極大提高畫質政府財政收入的,這不光是鑄幣稅的收入,同時還有幣制統一後全國工商業大展所帶來的巨大紅利,且後者的紅利幾倍於前者。這些商人集團選擇了家鄉,選擇同滿清政府合作,說起來還是令楊王林挺不爽的,不過卻也沒太介意。東岸人講究來去隨便,自由貿易,自然不會摘了自家的牌子。

但不管怎樣,寧波的商人集團開始越來越深地影響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滿清的商人集團在見識到海外的諸多新事物後,也開始間接地透過漢族官員上書朝廷影響國家政策。而隨著外來新思想的不斷吹風洗禮,商人集團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漢族官員話語權的加大,這種影響肯定會越來越深,至於最後量變會不會引起質變,那就要看後面的走向了,這是誰都無法說得清的事情。

喜歡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請大家收藏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