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伊河行(二)

吃完午飯後,老闆本來要收阿涅利一角五分的餐費,不過由於阿涅利很麻利地替他補完了一個損壞的鍋底,因此便免了他的飯錢,雙方揮手告別。

梅林鎮的街道上仍然是一片擁擠、混亂,其中尤以橋東布匹市場最甚,各色人等在此匯聚,挑選著自己所需要的布匹,然後返回自己家鄉出售——其中以來自伊河地區的商人最多。阿涅利的路線和他們一致,他搭乘的一艘35噸級小汽船(內河運輸公司淘汰下來的,被兔子洞麵粉廠買去)將滿載精製麵粉前往下伊河縣,在那裡卸完貨後順便收一船小麥。如今無論是西大荒、伊河地區還是西北墾殖局轄區,其富餘小麥多半都在下伊河鎮火車站/碼頭一帶進行集散,阿涅利去那裡收購原料,一準沒錯。

在又一次拜訪自己的朋友未果後,阿涅利嘆了口氣,隨即便轉身離開了擁擠嘈雜的縣城,趕往城外的碼頭,他今天就在離開這裡,然後溯伊河而上,前往下伊河縣。

小汽船很快就動了起來,閒極無聊的阿涅利坐在船頭,一邊聽著明輪嘩嘩的打水聲,一邊觀看著兩岸的風景。多年前栽種於梅林河兩岸的梅樹如今已經頗具規模,而在沒有梅樹的河岸邊,則安放著大量的水力機械,這些機械很明顯都屬於一些小作坊或小企業。它們中有小型捻絲廠、用水力進行金屬碾軋的小型鐵匠鋪,以及一些對購來的白棉布進行再加工(如漂白、染色)的小企業。

這些小企業坐落於這裡,一是運輸方便——便於運輸廢絲、鐵條、零件、白布、純鹼、硫酸鈉、稀硫酸、染料等原料,同時也便於運出成品,另一方面更是能充分利用梅林河的水力資源,以節省成本。當然了,現在願意這麼做的企業也不是太多了,因為東岸國內的平安煤(劣質)夠廉價,同時使用梅林河水力資源的企業還要額外上繳一筆費用,以便政府有財力在梅林河上游疏浚河道、維護提水站,進而在枯水期時能夠調節梅林河的進水量和流。

並不是所有企業主都願意繳納每年三百元“用水費”的,所以你懂的,大家現在越來越傾向於使用蒸汽機,而不是使用受限制的水力裝置。

岸邊還有一些待開的公地,一些冒著黑煙的蒸汽抽水機正在工作著,似乎那裡是沼澤區呢。話說鎮海縣也有許多這樣的沼澤區,那些沼澤裡的積水有的是淡水、有的是半鹹水,處理起來比較麻煩。就阿涅利所在河口鄉來看,當地也經常會出動一些人手攜帶蒸汽抽水機等工具去排幹沼澤積水、修建小水庫,以改造出農田來——這些從公地(往往也是荒地)中開闢出來的農田基本都是為本地新增人口準備的。

在如今的鎮海縣,共有過38o部蒸汽機在執行著,而其中相當部分是用在提水站和抽水機上面。這38o部蒸汽機的平均馬力是25.6匹,而總馬力加起來幾乎夠驅動一艘近代戰列艦了,相當之驚人。當然了,限於東岸如今寒磣的工業水平,這些抽水機的壽命往往都不長,很多都是使用了不長的時間就需要維修,相當令人蛋疼。不過好在這與其效率比起來不是什麼大毛病,還可以忍受,只不過東岸人需要不斷提高技術倒是真的了。

夜晚時分,船隻在奇山鄉碼頭靠岸,補給一些煤水,順便也讓大夥有時間吃飯休息下。但不幸的是,由於此時已經臨近深夜時分,碼頭上所有的飯館都已經熄燈打烊,阿涅利等人找來找去,最後只現了一家由一名中年法國佬開的烤麵包鋪還在營業,於是一行人便跑過去買了些麵包,權當晚飯充飢了。

麵包鋪的老闆心地還算善良,他將眾人讓進了自己的工作間,然後搬了兩張桌子給大家坐下吃飯。阿涅利等人對此非常感激,但或許是因為老闆深夜太寂寞了,因此大夥兒還不得不忍受他的語言“騷擾”“現在競爭真是越來越激烈了,我的這家店鋪要不是緊靠碼頭,人流量大,恐怕這生意也是做不下去的。我聽我在鄉里幹事的小舅子說,在我們鄉里,幾年前還只有2個烤麵包師,即平均每22oo個居民才有一個麵包師為他們服務(當然很多東岸人並不習慣吃麵包這種西方食物)。但近些年隨著國家不斷招攬舊大6的各類手藝人,現在奇山鄉的麵包師也開始多了起來,據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現在每259個居民就有一個麵包師了。哦,這真是糟透了,絕對的噩夢!”

阿涅利等人聞言都有些無語。手藝人的增多必然會帶來競爭程度的加大,這對手藝人本身來說也許不那麼愉快,但對消費者來說可就是天大的好事了。阿涅利猶記得,原本鎮海縣河口鄉只有兩個金銀匠,老百姓們去打製金銀器不但週期很長,這要價也很坑爹。後來,隨著遠東黑水地區開始主動在中國大6蒐集各類手工藝人,這種近乎壟斷的狀況迅得到了改觀,新來的明國金銀匠一下子打破了市場的平衡,將金銀飾的成本瞬間降到了一個可以令人接受的程度,這令幾乎所有人都拍手稱快。

金銀匠如此,玉器匠的到來就更是大夥的福音了——因為在以前的河口鄉乃至鎮海縣,居然就連一個像點樣子的玉器匠人都沒有,這令一些明人出身的移民們頗感遺憾。但現在不用擔心了,一位從明國蒐羅到的玉器匠人被安置到了鎮海縣定居,隨即開始承接一些玉器打磨的業務,當然原料仍然需要從遠東進口了。

畢竟現在這國已經有了46萬餘(截止1654年7月的資料,其中明人比例佔47%,混血新生代佔24%)人口了,如果手工匠人的數量不足,必將會極大影響東岸這個國家的成長和展度,而這也正是這些年來執委會一直努力在海外蒐羅各類手工匠人的原因所在。他們幾乎是什麼人都要,泥瓦匠、木匠、油漆匠、釀酒師、制繩師、鐵匠、製革匠、製鞋匠、箍桶匠等等,只要願意來的照單全收——東岸這個新生的國家,實在是太過於缺乏這類人才了啊。

“很多時候,我都想關了這家店轉職去當泥瓦匠了,他們的收入是真高。現在國內那麼多建設專案,到處都在招募砌牆的、搬磚的,平日收入就已經過了一些私營作坊裡的工人,更別提建設旺季時大幅提高的收入了。唉,真是羨慕啊!”麵包鋪的老闆給自己倒了一碗酒,一邊喝著一邊嘆氣說道。阿涅利注意到,他喝的酒似乎是自家釀的,而不是購自百貨商店裡的暢銷酒。其實這很正常,在如今的南方地區鄉下,很多家境相對殷實的農戶都會自己釀酒喝,特別是在這兩年糧食價格下行、農民收入下降的時候,自己釀酒一能消耗掉部分糧食,二能減少一點家庭支出,又何樂而不為呢?

麵包鋪老闆的下酒菜是幾條幹魷魚,另外還有一碟進口自南非的花生米,這令阿涅利感到些許驚訝。或許這個老闆的經濟狀況還算可以,並不像他嘴裡抱怨的那麼不堪?不過也難說,產自南非的花生就不說了,那些黑八旗部落民們的生產成本極低,再加上東岸人的壓榨,故進口自他們的高粱、花生、芝麻、西瓜等傳統農產品的價格極為低廉;那些魷魚也一樣,如今隨著南海漁業公司捕魚船隊規模的越來越大,其各種漁獲的產量也是越來越大,這自然引了東岸國內一些海產品價格的下跌,故拿幹魷魚當下酒菜,著實也算不得什麼。

老實說,隨著1648年第二次東西戰爭的結束,雖然國內移民數量依舊極為龐大,但隨著生產力的逐步提高(這意味著商品等物質財富的更加豐富),這東岸共和國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其實是在日益改善之中的,這從他們吃穿兩方面的用度就能看得出來——百姓們能經常飲酒,鹹魚、醃肉、水果等商品也能隔三差五地買些回來享用,這比起他們在舊大6的生活已經是質的飛躍了;穿的方面也同樣如此,如今百姓們越來越傾向於購買漂亮的染色布或綢布去製作衣服,另外還有很多人購買昂貴的皮衣。阿涅利依稀記得,在七八年前,如果一個普通的東岸百姓(這意味著其收入和財產也很普通)不去買布自制衣物,而是去商店裡買上那麼一件現成的衣服的話,還是會受到周圍人異樣的目光,還會被一部分人貼上“狂妄”和“驕奢”的標誌。

但現在一切都不同了,去商店買成衣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享用更多的消費品以提高生活質量也日益成為了一種時髦的風尚(當然僅限於東部少數縣份,在其他地方,節儉仍然是一種普遍狀況),這就是社會的進步,當然更是生產力的進步!未完待續。

喜歡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請大家收藏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