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河間(三)

徐仲武跟著一支探險隊進入這片山林已經有好幾天時間了。沿著山間小路艱難行走多日,一行人是疲累交加、苦不堪言,不過好在山茶堡也快到了,這令大夥兒略略有些輕鬆了起來。

“徐哥,以後那些夷人僱傭兵和克蘭迪夫子是不能再請了,一個個憊懶成什麼樣?一旦有事,就憑他們,我還真不放心。”腰間挎著兩把1633式燧手槍的陳嘉從隊伍後面趕了上來,朝領頭的徐仲武說道。他們兩人打小就認識,感情自是不一般。這次徐仲武帶人來到山茶堡一帶經營馬黛茶生意,陳嘉便跟了過來,兄弟倆算是正式搭夥一起闖天下了。

對了,徐仲武是東岸富商徐文選的次子,原本在老爹的榨油廠裡做做管理,娶的媳婦也是其父生意上的夥伴。原本按照他父親的設計,徐仲武的一生大概就是在家族企業內廝混度日,只不過,或許是受不了拘束,也可能是忍受不了長兄若無若無的白眼,徐仲武便自己籌了筆錢,然後募了些護衛及幫閒,約了好友陳嘉一起,便跑到偏遠的山茶堡一帶做起了馬黛茶生意。

話說近些年由於近水樓臺的關係,馬黛茶這種南美特有飲料在東岸是越來越流行了,銷量也是與日俱增,而這無疑意味著巨大的市場。不然,你以為這麼多人跑到河間地區的臺地森林裡討生活是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搶佔當地的馬黛茶資源麼!

至於說河間地區的馬黛茶資源位於何處,其實很簡單,主要是在後世阿根廷米西奧內斯省的森林南部邊緣一帶。在這塊面積遼闊的土地上,由於少數西班牙殖民者的努力,該地的土著居民(主要是瓜拉尼人)漸漸展起了社會、經濟、文化和宗教方面真正的文明,少數用當地岩石材料建成的建築物平地而起,向外界展示著殖民者們與眾不同的地位與財富——當然了,這些地方離山茶堡還有一定的距離,西班牙殖民者們與東岸外來者也隱隱有些不對付,因為“貪婪的東岸人”搶走了大片的森林,而森林裡則滿是野生的馬黛茶,這怎麼能不令西班牙人痛徹心扉呢?

西班牙人不是沒有過反抗向上級殖民政府彙報、唆使信教的瓜拉尼人襲擊東岸外來者、在中立的瓜拉尼部落中散播抹黑東岸的謠言(其實是不是謠言還真的很難說)等等一切手段他們都試過了,可在被利益驅使著的一波波東岸人的前赴後繼之下,勢單力薄的西班牙殖民者頂不住壓力,只能無奈退讓,最終被東岸人搶去了大片野生茶場。

山茶堡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在時任烏江地區警備司令的廖逍遙的默許與推動下,三百多名攜帶武器的新生代東岸人跋山涉水來到此地定居,然後就地砍伐木材修建堡寨,公然開始了武裝殖民——當然對外的名義是進行貿易。

而在這一批先驅者於河間地區站住腳並將第一批馬黛茶往東岸賣出後,越來越多受利潤驅使的商人帶著傭兵、僱工們來到此地,搶佔野生馬黛茶場,一時間周圍烏煙瘴氣、混亂不堪。好在這樣的混亂狀況並沒有持續太久,有山茶堡這樣一個暗地裡的殖民機構的協調下,各路商人很快就劃分好了各自的茶場範圍(一如南邊相思鄉那裡劃分各自森林範圍一樣),然後開始各顯神通,不斷招募人手前來這裡採摘馬黛茶。

由於野生馬黛茶多長在森林之中,所以這些外來勞工們需要深入森林、歷經艱險,才能採得此茶。徐仲武來過此地不止一次了,他清楚那些勞務工們在山林叢莽中披荊斬棘,開闢出小道,然後將馬黛茶樹上剪下的枝葉成捆地運往集中地(即山茶堡)。在集中地,勞務工們燃起篝火,進行烘烤、焙制葉子的第一道工序,然後再想辦法運至三四十公里外的烏拉圭河畔,透過船運送達東岸內6市場進行銷售。

徐仲武等人便是收購、運輸馬黛茶的二道販子,他們在山茶堡一帶收購經過初加工的茶,然後再運回東岸國內,利潤其實是相當豐厚的。這次他們從河畔碼頭來到山茶堡(後世米西奧內斯省奧韋拉市)收購馬黛茶,數十公里的山路幾乎全程都籠罩在了惡劣天氣之中,而這顯然才是陳嘉口中眾人“憊懶”的原因所在。

徐仲武聞言只是嘆了口氣,然後拍了拍小兄弟的肩膀,低聲道“我去年託孫春陽南貨鋪的船隊回溫州老家請一些鄉人過來東岸幫襯,眼看也快到了。等這波族人來到後,我們就把那些貪生怕死的克蘭迪人全換掉,做事還是自己人放心,遇到困難時也更加齊心。你也知道的,那幾個登州商人以前就遣人回登萊招募鄉鄰來幫忙,你看現在他們的生意做得有多大,我們得學著點。”

兩人交談間便隨著隊伍進了山茶堡。堡內此時已經雲集著大量商人,徐仲武放眼望去,只見到處都是在口沫橫飛侃價的粗魯漢子,他們買的大多是馬黛茶,少數還買些菸草之類的商品——菸草也是本地種植的,在破壞性的森林採伐之後,本地一些定居東岸農民們開始嘗試種植菸草同時進行改良,已經獲得了一定的成功,並在本地及周邊地區開始大規模銷售。

而除菸草外,山茶堡鄉政府也在烏江地區行署的授意下,從遠東明國引種了一定數量的油桐,蓋因他們現本地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這種原產於明國的植物生長,於是便花費不菲的代價從明國進行了引種,並已經獲得了初步成功——毫無疑問,這是一項著眼於未來的投資,因為從桐果中能提取出價值很高的工業用油(可用來製造油漆)。

如果說在氣候適宜的山茶堡一帶開辦油桐種植園是著眼於未來的投資的話,那麼華夏東岸共和國農業部派員在這裡試種茶葉就更是一項前的投資了——農業部的人員在經過大量比對後研究現,本地的氣候與中國一些產茶區非常相似,應該可以進行茶樹的移栽。

事實上後世阿根廷在193o年從中國引進茶樹在本地進行試種,然後很快就獲得了成果,原因就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的環境、氣候都和中國產茶區相似,當時米西奧內斯省一度開辦了3萬公頃的茶園,科連特斯省開辦了27oo公頃,茶葉總的年產量為8.8萬噸,出產的米西奧內斯茶沏出後色味濃郁,很受歡迎並大量出口英國,獲得了不菲的收益。如今東岸人既然已經在本地開始了茶葉的試種,那麼相信只要持之以恆地堅持下去,茶葉種植園在本地一定會大有搞頭,並最終展成除馬黛茶、桐油外的第三大拳頭產品。

不過如果你認為東岸農業部僅僅是派人進行了茶葉的試種的話,那麼你就太小看他們了。事實上他們也在本地小規模地展開了咖啡、香蕉、菠蘿、早馬鈴薯、甘蔗、薄荷(提取香精)、亞香茅、希麻巴等作物的育種及研究。後世這些作物都是米西奧內斯省的傳統作物,東岸人雖然不知道這點,但他們憑直覺覺得經過一定程度的育種改良後,本地應該都能大規模種植這些極具經濟價值的作物,從而獲取不菲的利潤。

而往這裡傾注的資源越多,東岸上下也越覺得這裡確實是塊寶地(事實上他們覺得整個河間地區都是塊寶地),進而打算透過什麼手段把這裡全佔下來——這一天似乎也不會太遙遠了,相信到了1658年下半年,隨著西班牙菲利普國王全面批准東岸投資西班牙殖民地,屆時肯定會有大量的東岸人光明正大地跨過烏拉圭河,然後打著投資的名義到河間地區圈地殖民,並最終把這裡變成東岸的“美索不達米亞”——意為富饒的兩河之地。

徐仲武、陳嘉二人在山茶堡裡待了好幾天,幾乎將手頭所有的銀元、支票都換作了馬黛茶,然後便將這些貨物一一打包固定到了騾馬背上,準備儘快離開此地前往烏拉圭河畔的碼頭——沒辦法,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利潤,不能不抓緊。

而就在他們出的那天,又一隊四五百名流亡至東岸的奧斯曼帝國加尼沙裡軍團士兵攜帶家屬來到了此地。徐仲武隱隱聽人說,這些奧斯曼人在山茶堡稍事休息幾天後,就將南下建立一個新定居點新集鄉(位於後世波薩達斯南邊的阿波斯托萊斯市),因為農業部的專家們在經實地考察後覺得那裡可能比山茶堡一帶更適合引進的中國綠茶茶樹的生長,於是便打算在那裡增設一個定居點,以茶樹引種和栽培為主。至於說那片土地上的瓜拉尼原住民們怎麼辦?呵呵,還能怎麼辦?你覺得那些加尼沙裡軍團士兵手裡的火槍是燒火棍麼?又或者你覺得他們都是一幫善男信女?未完待續。

喜歡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請大家收藏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