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印度海岸(一)

1677年9月上旬,印度近海,風和日麗,波濤不興。“伏波萬里”雙甲板戰列艦抓住西南季風的尾巴,時隔一年之後再度駛入了科倫坡港,打算與荷蘭東印度公司進行換約。

雙方需要交換的條約名為《科倫坡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大體內容包括了上次莫烈鰻與巴爾薩澤·伯特在科倫坡港談妥的有關東岸船隻在馬六甲、加勒兩個港口停靠、補給、維修、經商的權利。即每年可以有不過十艘的東岸船隻進入上述兩個港口,但只可以在指定地點進行活動,包括休息、經商和從事宗教活動,停留時間最長不得過半年;每艘船每年只能採購不過三萬盾的本地貨物,且只能在指定商人處購買;承認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錫蘭島享有特殊利益,且東岸人不得與英格蘭、葡萄牙達成任何危害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錫蘭島利益的協議;最後,東岸治下的開普敦港及橫海島向荷蘭東印度公司開放,荷蘭人的權利一如此前他們給予東岸人在錫蘭島和馬六甲的權利。

大體上的意思就是這麼幾條,基本還是之前雙方確認的內容,經過文筆潤色及細節完善後,目前已經裝訂成冊,由各自上級簽完字,現在換約完成後即可生效。而值得注意的是,不知道是出於什麼原因,這次雙方簽訂的條約中也不是沒有漏洞,比如條約內就沒有規定入港東岸船隻的大小和噸位,而只規定了東岸人可以採購的當地貨物的金額。這對於志在維修補給、躲避惡劣天氣、安置傷病員而不是做生意的東岸人來說,非常有利,因為他們本就不是特別在乎錫蘭島的寶石、肉桂、胡椒等特產商品的生意,當然這同時也說明了荷蘭東印度公司這種盈利性組織與華夏東岸共和國這種政府組織之間在思考問題上的巨大角度差異。

《科倫坡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用漢語、荷蘭語和法語三種語言寫就,一式兩份,分別由對方保管,沒有中間人或見證人。莫烈鰻手頭的那份已經由新華夏開拓隊隊長黃儀簽字,巴爾薩澤·伯特手頭的那份則由總督範戈恩斯署名,這會只需各自帶回對方手頭的版本,即可完成換約。

莫烈鰻對是否能夠完成此次任務絲毫不做懷疑,因為在協議達成並等待換約的這一年內,荷蘭東印度公司其實是給予了東岸人“臨時許可”的,只不過訊息沒法及時傳遞到寧波和登萊,沒能利用起來罷了。

9月8日上午九點,東、荷雙方的代表在科倫坡城內正式交換了條約文字,還好一切都沒有差錯。此後,莫烈鰻只出席了一下第二天在城裡舉行的宴會,然後便謝絕了一切拜訪,花了好幾天時間與荷蘭人談判買下了一塊地,用於興建臨時居所。

9月14日,在留下七八個專業人士處理這方面的事務後,莫烈鰻的“伏波萬里”號戰列艦緩緩離開了科倫坡港,然後於十三天後抵達了果阿港,葡萄牙人在東方統治的核心。

其實,這次莫烈鰻訪問果阿並不是臨時起意,要知道他在前往科倫坡的路上其實就已經在果阿停靠過一次了。他之所以率艦前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打算與葡萄牙人加深聯絡,為將來做好準備。畢竟,荷蘭東印度公司現在與你簽署了《科倫坡友好通商航海條約》,可你知道人家以後就一直不會與你翻臉?如果你真這麼想,只能說太天真了,因為這個世界是一刻不停地變化著的,朋友可以變成敵人,敵人也能變成盟友,而且往往會在短時間內完成,歐洲對這一套尤其熟稔,君不見後世拿破崙侵俄戰爭前夕,就有俄羅斯軍官嘲諷普魯士人“三年內只背叛了我們四次”,由此可見一斑。

因此,東岸人雖然與荷蘭東印度公司暫時達成了協議,簽署了條約,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不會做兩手準備。反正他們只答應了不勾結英格蘭人、葡萄牙人損害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錫蘭島的利益,那麼與果阿方面展正常關係的事情你總無法指摘吧?所以,這次莫烈鰻在返程時特意二度前往果阿,與葡萄牙人會面。

如今果阿的話事人已經變成了佩德羅·德·阿爾梅達·葡萄牙,一位在今年剛剛當上印度總督的幸運兒。與他的前任路易斯·德·門多薩·弗塔多·伊·阿爾布克爾克一樣,是委任省督,同時也被尊稱為印度總督,而後者的名號並不是每任總督都能得到的,其權力大小也不完全一樣。

葡萄牙總督——人家真實名字就叫葡萄牙,pedrodea1meidaportuga1——對東岸人的二度來訪有些驚喜。幾個月前莫烈鰻的船隻第一次訪問果阿時,接待他的還是阿爾布克爾克總督,當時葡萄牙還只是一個佐2官員,親自參與過與莫烈鰻等人幾次會面,對當時商討的一些事情記憶猶新,比如有關兩國間開展深度貿易合作的事情。

而所謂的深度貿易合作,其實就是東岸人的新華夏島殖民地向葡屬印度大量出口諸如藥品、五金製品、船具在內的一攬子商品,然後從葡萄牙人那裡進口各類印度特產。老實說,這種貿易模式對雙方都是有利的,東岸人很久之前就想這麼做了,但考慮到葡屬印度及葡萄牙國內錯綜複雜的利益關係,以及兩國間曾因為巴西爆過戰爭的不愉快過往,直到這兩年雙方才有了實質性的接觸,並就開展貿易合作達成了一些初步的協議——這其實並不容易,因為從里斯本進口工業品售賣到葡屬印度這條商業線路,本就有固定的人在做了,東岸人這下屬於橫插一腳,擠掉了別人來搶生意,這阻力自然就很大了,也難怪之前很多年沒進展,這直接就是斷了人家的財路啊!

果阿是上個世紀被葡萄牙人佔領並殖民的,至今已經差不多一百六七十年了。如今的果阿城繁榮而富裕,是葡萄牙人在印度的中心,按照他們的描述便是“……有著高大的房屋和漂亮的教堂。在嚴苛的道德家的眼裡,這座城市是另一個巴比倫,是印度最偉大的大城市之一。”

毫無疑問,果阿的統治者是葡萄牙人及他們所生的印、葡混血人,而且還有嚴格的等級區分,即第一等是在葡萄牙出生的人;第二等是在亞洲出生且父母均為葡萄牙人的人;第三等是在亞洲出生,父母一方是葡萄牙人,另一方為印度人的人,或父母一方是葡萄牙人,另一方是非洲人的人。

以上是統治階級。而在統治階級之下,是信奉天主教的印度人或黑人(一般是士兵),他們是葡萄牙人統治的中間和打手,對處於他們之下的印度教徒或穆斯林們進行殘酷壓榨,以取悅葡萄牙殖民者們。

莫烈鰻此刻甫一進港,迎接他的便是總督葡萄牙以及圍繞在他身邊的大群官員。莫烈鰻一一與他們握手,甚至就連印葡人出身的官員(地位較低)都沒有落下,這令他們有些受寵若驚,同時也有些感動。

葡萄牙總督在自己的城堡內為莫烈鰻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幾乎城內所有有名望的人都來了,軍官、神父、官員、大商人、航海家、藝術家、社交名媛等等,讓人眼花繚亂。莫烈鰻其實很不喜歡這種過於複雜的場合,且還是在天氣如此炎熱的情況下,這讓他的精神很是疲憊,不過終究還是強撐著性子完成了這次社交活動。

按照葡萄牙人那根深蒂固的血統等級制度,亞洲人——無論是印度人、馬來人還是中國人——其實是非常沒有地位的,而莫烈鰻這種百分之一百的亞洲人在這個年代的果阿城內,即便是被葡萄牙人殺死,而對方恰好又有一點貴族頭銜的話,那麼只需提出道歉即可無事。但此時在這個由葡萄牙總督舉辦的宴會上,無論是葡萄牙人還是印葡人,一個個都對他趨之若鶩,言辭中頗有一些恭維諂媚的意味,說起來也是沾了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光了。

是的,沒錯,就是沾了國家的光!若沒有東葡戰爭期間,東岸軍隊在澳門、印度、東非、西非、巴西、加勒比海以及葡萄牙本土對這些傲慢的傢伙起的一次次令他們感到痛徹心扉的軍事行動的話,他們是不可能有這麼良好的態度的!也就是說,莫烈鰻目前所享受的尊敬和榮耀,都是東岸海6軍一刀一槍拼來的,親身參與過當年攻擊葡萄牙艦隊的莫烈鰻中校,有權利享受如今的這一切。

當然了,葡萄牙人態度這麼好,除了當年被打怕了、打服了之外,也與如今印度的局勢有關。更準確地說,是與葡萄牙殖民勢力所面對的巨大壓力有關!持續多年的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錫蘭島的爭鬥極大消耗了葡萄牙人的實力,尤其是很多寶貴的葡萄牙軍人也在戰鬥中大量死傷,這讓果阿方面多多少少有些難以承受。

要知道,在這個年代,每年差不多隻有兩千餘名葡萄牙人從里斯本來到印度——其實官方統計的數字遠遠不止,但除了船隻在海上失蹤之外,很多人其實在上船前就想盡辦法逃離了,不願意來東方服役——其中能夠充作軍人的數量就更是有限了。在最近一次錫蘭島的血腥戰鬥中,有過6oo名葡萄牙人和印葡人組成的軍隊戰死當場,這幾乎引起了整個果阿上層社會的動盪,時任總督的若昂·努內斯·達·庫尼亞幾乎彈壓不住局面,最後當他被解職退休回國時甚至也沒能獲得“尊敬的印度總督”這個榮譽頭銜,可見里斯本上層對其觀感之差,更可說明損失6oo名有葡萄牙血統計程車兵是一件多麼令人不可饒恕的事情。

如今荷蘭東印度公司仍然在錫蘭島、馬拉巴爾海岸等地咄咄逼人地進行著擴張,不斷擠壓葡萄牙人的戰略空間,搶奪他們的勢力範圍,斷絕他們的貿易,果阿方面對此疲於奔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的好。

你說硬來吧,他們實在是有些怕了,之前付出的代價實在有些慘重,萬一再與東印度公司生幾場大規模的戰爭並導致嚴重傷亡的話,天知道會生什麼事情,要知道印度人可不是死人,一旦葡萄牙人無法控制住局面,難道印度人就不會掀翻他們的統治,將他們徹底逐出果阿嗎?而如果不與荷蘭東印度公司正面硬來,轉而尋求妥協的話,那幫信奉加爾文宗的異端們又一點面子不給,根本不理會這些,繼續對葡萄牙人喊打喊殺,讓人頭疼無比。

所以說,現在葡萄牙人非常非常希望有一股較強的外來勢力能夠介入進來,並給予他們一定程度的幫助,以更好地對抗荷蘭人的攻勢。這個外來勢力,他們原本指望的是英格蘭人,可這麼多年看下來,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展雖然也很不錯,可說到底也不敢正面硬懟荷蘭人,一樣被欺負得很慘!更何況他們現在分出了很大一部分精力到遠東清國那邊,因為那邊的利潤似乎同樣很高,這就導致了他們沒有足夠的實力在印度與荷蘭人抗衡,葡萄牙人與英格蘭人抱起團來,竟然還是處於全面的被動狀態之中,這就啥也不用說了,確實實力上有極大差距。

不過現在他們似乎看到了一個額外的選擇,那就是東岸人!這幫在南方新大6崛起已經將近五十年的異教徒,現在仍然沒有看到絲毫衰弱的跡象,他們的戰艦橫行整個西印度洋,沒人可以挑戰霸權。即便是在印度、東印度群島牛逼轟轟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被強搶了開普敦殖民地居然都不敢放一聲屁,可見引入東岸勢力確實是一個上佳的選擇。

即便未來東岸人可能會藉著這個機會待在印度賴著不走,那又有什麼關係?印度這麼大,葡萄牙人還沒那個胃口全部吃下,大家一起合作財便是,前提是抑制住荷蘭人那已膨脹到極致的野心。

喜歡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請大家收藏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