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八章 艱難的政治抉擇

項羽的學習能力還是很強的,只不過畢竟在政治方面缺乏足夠的經驗,因此在看待很多事情的時候都會有一定的偏差性,帶有很強烈的主觀想法和類似於說青年人常有的那種熱血情節。

但實際上一個真正優秀的政治家,很多時候都是不能夠將自己的主觀情緒帶入太多進去的,而是需要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比如說是站在自己所代表的這個政治軍事集團,亦或者說是自己所屬於的利益集團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

而這一點也是讓項羽頗為難受和不習慣的地方,當他真正認真的去思考一些政治管理方面的問題的時候,他就會現很多事情都沒有辦法按照自己的主觀願望去實行,而需要優先考慮很多人的利益,不管是張良還是范增在這個問題上都是非常明確的對項羽加以限制,這讓項羽越的覺得要當好一個政治集團的領導者實在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然張良與范增也並沒有太過於嚴格的去對項羽進行批評,畢竟項羽現在的身份擺在那兒的,西楚霸王要是生起氣來也沒有幾個人能夠承受得了,好在是項羽這段時間都表現得比較的謙遜,就像是一個非常積極好學的好學生一樣,儘管老師所教的內容與自己原本的主觀想法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別,但是他還是儘量的去接受和學習這些想法與意見。

在隨後的一段時間裡邊,項羽收到了許多其他諸侯國所送來的書信以及派來的一些使臣,他們的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要和項羽重新結盟,最好是能夠聯合起來成為一個大的盟軍來共同對抗章邯與王離的部隊。

其實原本之前這些諸侯王之間就已經有著一定的聯合關係了,畢竟章邯與王離的勢力經過了這一段時間的展,已經完全將之前所攻佔的趙國領土給吸收了下來,並且原本的三十多萬士兵規模似乎還在進一步的擴張之中,或許已經達到了四十多萬人的規模,當然為了能夠滿足如此一支大部隊的糧食供應,章邯與王離依然在不斷的向著周圍其他諸侯國動進攻。

魏國與燕國的軍隊一直都在與章邯和王離的部隊進行對抗,但是情況似乎已經越來越糟糕了,魏國與燕國迫切的希望項羽能夠兵去支援他們。

不過范增告訴項羽,越是這個時候就越是要沉住氣,千萬不要太過於急躁的去提出自己的想法與訴求,因此這個時候魏國與燕國都是主動來求項羽幫忙的,因此主動權和決定權都掌握在了項羽的手中,這個時候項羽就可以藉助這個機會來好好的提升一下他在諸侯王之中的地位與影響力了。

實際上儘管項羽率軍攻下了咸陽城,滅掉了秦王朝,讓他的聲望在某種程度上已經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地步,但是很多諸侯王其實內心深處依然還是對於項羽有一些別的想法和意見的,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項羽的出生只是楚國一個將領的後人。

不管這個將領曾經有過多麼高的威望,但是他終究也不算是皇族的血統,而這個時代的這些諸侯王對於這種血統的重要性是非常非常看重的,很多時候甚至已經越了對於一個人的實力與勢力的程度了,這也是為什麼當初項梁和范增都想要去找回楚懷王的後人熊心,來讓他成為新的楚懷王,以此來聯合楚國內部與諸侯王的力量。

即便說熊心當時僅僅只是一個放牛放羊的少年,壓根對於政治軍事上的事情就一竅不通,而他卻能夠產生如此之大的影響力,依靠的還是他身體裡邊的血脈,以及這些諸侯王對於這種血脈所具有的效力的看重。

而項羽沒有這樣的皇室血統,所以不管他的實力有多強大,擁有多少土地與士兵,不管他做出了多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哪怕是親手推翻了秦王朝,但是在這些諸侯王的眼中,項羽的地位和影響力也都比不過真正的擁有皇室血統的人的後裔。

當然他們有可能會懾於項羽的霸道實力而在表面上支援項羽,但是骨子裡卻依然會找機會去奪取屬於自己的權力與地位。

有的人可能會說歷史上劉邦也只是一個普通老百姓出生,背景比起項羽來還都差了許多,但是最後劉邦卻成為了漢朝的開國皇帝,這又該如何解釋啦?

其實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在於,當時劉邦所做的這個皇帝是否就真的是我們後人所認為的皇帝了,為什麼這麼說啦,因為事實上儘管歷史上將劉邦與項羽之間的戰爭稱之為是楚漢爭霸,但是實際上卻是項羽的楚國與劉邦以及一系列以劉邦為盟主的諸侯王之間的戰鬥。

劉邦在楚漢戰爭之中真正的身份與地位絕對是達不到成為所謂皇帝的級別的,準確的來說應該算是一個盟主,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漢朝開國之初劉邦必須要封賞那麼多的異姓王的原因,說白了就是這些諸侯王之所以願意跟著劉邦打天下,甚至將劉邦推舉為皇帝,是因為他們之間達成了一個協議,這些諸侯王幫劉邦打天下,最後劉邦再將天下分封出去,這和秦始皇做皇帝時候的情況是完全不一樣的,反而是更類似於之前周王朝分封天下的情況。

其實有一點必須要明白的,那就是秦始皇所開創的皇帝大權獨攬,中央集權加上地方郡縣制的政治方案在當時的諸侯王的眼中是不被承認的,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僅僅幾十年的時間就滅國了,他所建立起來的這套政治體系根本就沒有能夠真正的紮根在這個時代的人的心中。

當時的諸侯王不管他們是否還是六國舊貴族階級,亦或者是透過這場戰爭新成長起來的新王,他們的思想覺悟與內心的想法都絕對不可能是贊同和認可秦始皇的政治方案的,所以他們支援劉邦當皇帝根本就不是要支援劉邦成為像秦始皇一樣的獨裁者,而是想要讓劉邦成為像之前的周王一樣的國君。

說白了就是重新回到春秋戰國時期的天下格局,因此實際上漢朝開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邊,漢高主劉邦也是絕對沒有秦始皇當年的那種絕對權力的,因此劉邦之所以要狡兔死走狗烹,殺進功臣的原因也很清楚了。

因為這些功臣與異姓王的政治述求與劉邦在根本上就是對立的,劉邦如果不殺死他們就沒有辦法將權力真正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他就永遠無法真正的成為一個像秦始皇一樣的皇帝,而最多隻能夠成為一個像之前的周王朝的時候的那樣的所謂的天子。

當然如果之前沒有秦始皇這樣的歷史開拓者存在的話,可能劉邦所建立的國度依然會是像周王朝一樣的分封制,劉邦也不會想著去將這些異姓王除掉,然後將權力完全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劉邦在許多年之前第一次見到秦始皇的時候,就對於秦始皇所擁有的權力和派頭充滿了渴望,他是非常希望能夠成為像秦始皇一樣大權獨攬的人的。

然而漢初的時候他並沒有這樣的實力去做到這一點,如果他不向這些幫他打天下的諸侯王妥協的話,假如說他不將自己放在像周天子一樣的位置上的話,而是一上來就將自己定位成為秦始皇一樣的存在的話,那麼這些跟隨他的異姓王立馬就會一同起來反對他,立馬就能夠讓他剛建立起來的漢王朝崩塌。

對於現在的項羽而言,擺在他面前的其實也是有這樣兩條路的選擇,要麼是走上秦始皇的道路,要麼就是走上劉邦的道路。

秦始皇的道路就是要將這些舊貴族舊思想的力量給用武力剷除掉,然後再想辦法透過比如說教育等等方式來改變人們的思想,最終再建立起一個全新的政治體系來。

當然這個過程一定會是非常艱難的,秦王朝的統治只持續了這麼短的時間就結束了,也說明了他的政治體系之中存在著很多很嚴重的問題,即便說項羽要學習秦始皇的這條路,他也必須要在秦始皇的政治體系的基礎上加以改良才行,而對於項羽而言這種改良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在這個時代想要找到幾個能夠真正幫助他建立政治體系的人才並不容易。

張良或許會擁有這樣的潛力,能夠有可能去幫助項羽建立這樣一個實際上可行的全新政治體系,但是張良本身卻未必願意這麼做,要知道張良作為韓國高官之後,他是非常渴望能夠重新復辟韓國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繼續實行分封制,從這一點上來說張良的政治述求就與這種政治改良存在著很大的衝突。

而項羽要想說服張良去幫助自己恐怕是需要花費不小的精力了,他必須要找到一個足以說服張良的理由,讓張良真正的認可項羽的這種想法,讓他去放棄掉自己原本的政治目標。

而第二條道路,也就是劉邦所採取的方案,一開始的時候與這些諸侯王進行一些妥協,讓諸侯王們以為自己願意成為一個像周天子一樣的統治者,而不是像秦始皇一樣的統治者,然後再尋找機會去將這些異姓諸侯王給各個擊破。

這個方案的好處當然就是初始的風險會小一些,特別是在建國之初不會出現特別大的政治風浪,至少不會出現大範圍的反對聲浪,從而像秦王朝一樣步子邁得太快導致了全天下的人的激烈抵抗,從而二世而亡。

但是這個方案的問題在於一旦這樣的政治方案被實行下去,那麼其所帶來的政治慣性就有可能導致後續的政治改革更加的困難,老百姓總體上而言都並不會那麼在乎政治方針的具體方向,因為絕大多數老百姓都不具備這樣的知識與理解能力,而且政治距離他們的生活也很遙遠,他們只要有一塊土地能夠生存下去就可以了。

因此這樣的分封制的格局一旦在建國之時就確定下來的話,如果後面沒有什麼大的政治事件的生,其本身所存在的政治慣性就會導致其變得非常的牢固,事實上漢初的時候的多次異姓王、同姓王的叛亂就差點導致了漢朝的提前滅亡,因此實際上這種方案也沒有辦法真正意義上的解決問題,僅僅只是將有些矛盾與問題向後推延了一些時間,甚至有可能導致後續這些問題與矛盾爆的時候會產生更大的破壞力。

當然現在的項羽其實是想不了那麼多,想不了那麼深遠的,他的心中僅僅只是有著一個模糊的政治格局的概念,這個概念在張良與范增對他不斷的進行教學之後就越來越深刻,越來越清晰了,但是要真正的讓項羽成為一個成熟而犀利的政治掌控者,恐怕還需要很長的一段路,而這其中真正能夠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人也並不是張良或者是范增。

這個人只能夠是項羽自己,站在自己命運與天下人命運的抉擇十字路口前,他沒有太多的機會去試錯,他沒有重選一次的機會,因此他必須深思熟慮,考慮好自己以及整個項氏集團今後的道路,同時留給他的去做出這個選擇的時間也將會越來越少了。

與此同時項羽還必須要應對一些來自於內部的問題,在項梁去世之後,項氏集團的內部勢力分佈就出現了一些細微的變化,當然項羽在這方面並沒有足夠的政治敏銳度,因此他沒有辦法真正的察覺出來這些變化究竟會帶來怎麼樣的影響。

但是有一些變化他還是能夠清楚的感覺到的,其中一個就來自於他的其中一個叔伯項伯那裡,項羽現項伯對待自己的態度似乎在項梁死後就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的項伯會表現得對於什麼事情都沒有什麼太大的關心,對待項羽也是比較和藹,很像是一個合格的長者。

但是如今的項伯在他說話的字裡行間之中似乎都帶有著一些額外的意思,一開始的時候項羽還沒有覺得有什麼,但是聽得多了就覺得很不對勁了,似乎項伯突然之間整個人都變得急躁了起來,對此項羽派出了一些密探來專門跟隨項伯,想要知道他究竟在暗地裡盤算著什麼事情。

喜歡重生項羽一統天下請大家收藏重生項羽一統天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