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六章 武器的發展

中國漫長的歷史之上,戰爭一直都是一個主旋律,因為從原始社會開始,人們所生存的環境就是相當惡劣的,為了能夠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之中生存下來,就必然是需要有足夠強大的個人能力和生存能力的,這個時期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強壯的身體了,而僅僅依靠著強壯的身體也還是不能夠保證就能夠生存下來。

畢竟人類要面對的很多獵物其實都是相當兇猛的野獸,人類在它們面前如果要去比較肌肉和力量的話肯定是不佔上風的,所以我們人類學會了團隊合作以及使用工具以及智謀。

而工具之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其實就是武器的使用,從原始社會開始我們人類有著一個相當漫長的武器展歷史。

武器是人類技術展的指標。原始人類的武器主要來源於自然界,即樹枝、石頭、獸牙等鋒利的東西。古代武器最早被用於狩獵動物當中。武器主要是使用者個體力量上的延長,從本質上來說武器彌補了人類自身的缺餡與短板。雖然在古代被做出來的許多武器是鋼,但是,木製的也非常普遍。伴隨著人類科技的展,利用冶金術製作出更堅硬的武器也非常普遍。

武器的分類有許多種。人類歷史上的武器型別可以依照火藥的使用而大致區分為冷兵器和熱兵器。冷兵器是指只能利用物理攻擊,未使用火藥或推進燃料攻擊。其中就包括刀、槍、劍等,都是傳統武器,但是由於近代武器的明和普及使用,導致冷兵器慢慢的退出歷史舞臺·,但並非就此消失。

中國古代兵器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先是史前時期,這個階段是石器時代的兵器。開始青銅冶鑄後,這時候兵器的主要材質就開始變成了青銅的。這個時期的兵器為青銅時代的兵器。人們懂得了金屬的冶煉後,這時候軍隊使用的兵器的主要材質也改為鋼鐵做的了,就進入了鐵器時代的兵器。

殷商之前,我國早期的戰爭型態分為車戰、步戰與騎戰三個過程,春秋中期之前以車戰為主,戰國時期則以步戰代之,秦至漢初逐漸轉為以騎兵主導戰場;從對戰爭型態的瞭解,我們可以知道刀劍在戰爭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而對刀劍的展有更深刻的認識。

商朝的步兵單位採十進位制,稱“什”,此制延續至周初,之後以五人為一基本的編制單位,稱“伍”,每五個“伍”(即二十五人)形成一個方陣,稱“兩”,“兩”即是最基本的戰術編組,在每一伍中,成員彼此熟悉,平時一起下田勞動,戰時互相呼應支援,這是生死與共的緊密關係,也形成了軍隊牢不可破的基礎。

伍並不單憑個人的技藝或體能,它是一個組織化的武裝力量,個人揮手中兵器的最大效能,而達到最高的整體戰力;按“司馬法”所言“長以衛短,短以救長”,短兵在前,長兵在後,分別是戈手、戟手、矛手、殳手、弓手,其中戈和戟、矛和殳是可以互換的,前四人所持的兵器足以互相支援,戈最短而殳最長,最後的弓手以前四人為縱深,可以不斷地以箭射遠,同時指揮全伍,這些步卒根據現有的戰國圖案,是都佩有銅劍的,可在近身肉搏時用以刺殺敵人。

大約在新石器時代的後期,人類進入了青銅器時期,在中國也不例外;由於銅加入了鉛和錫之後形成青銅合金,硬度高而熔點低,容易加工,逐漸取代了石器,人類的工具從此進入以金屬為主要素材的階段。

戰國時期的工匠以累積了足夠的經驗,能充分的掌握冶煉青銅的技術,按照器具不同的用途,合金中的銅與鉛、錫比例也有所不同,“金有六齊六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鐘鼎之齊;五分齊金而錫居一,謂之斧斤之齊;四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戈戟之齊;三分其金而錫居一,謂之大刃之齊,五分齊金而錫居二,謂之殺矢之齊,金、錫半,謂之鑑燧之齊。”

斧斤、戈戟要求一定的硬度與韌度,而大刃則硬度更高,但韌度稍差一些,上所提出的比例,經過現代科學的驗證,是相當正確的。還有一點必須說明的是青銅器氧化後常常在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氧化層,對器體反倒有保護的功用,雖經千年的埋藏,仍大致完好;而鐵器除了極少數經過表面處理的,往往鏽蝕殆盡。

青銅的特點是硬而脆,利切削而不利砍劈,從出土的實物中可以證明早期已有短的削刀,造型頗為原始,單刃曲背,若作為攻擊性武器的話,恐怕稍嫌單薄脆弱了些,事實上,當時的刀作為切削工具的作用可能還大於護身,真正作為兵器的,應該是長於刺擊的劍。

早期的青銅劍約在商朝即已大致成形,最初僅長十餘公分,直脊雙刃,劍身扁闊,柄以木片夾束,亦無劍格,而後展出固定的形制,除了兩段收束的劍身外,並有了格、莖、箍、的完整握柄,長度在四十公分之內,劍柄以絲麻筋皮等物纏繞,方便持握,主要以木作鞘;在未來的千年間,這種劍的造型逐步邁向成熟,並作為步兵的基本武器而活躍於戰場上。

青銅劍的盛行與中國古代戰爭的形態有著密切的關係,自商代到春秋之時,正式的戰爭以車戰為主,接戰的範圍、迴旋的空間較大,因此戰車上的“士”較常用的武是戈或矛,劍只在近戰或肉搏時使用,而劍能刺能砍、兩面開刃的特點以當時的條件來說,的確具有優勢,隨著鍛冶技術的展,劍的長度逐漸增長到五、六十公分,進入了第一個高峰期。

春秋戰國時期,互為世仇的吳越兩國卻同以鑄劍精良聞名於當世,我們由現存的實物可以充分證明此點,其技術之精湛、工藝之華美,可稱舉世無匹,尤其是劍身的表面處理,不但具有神秘華麗的花紋,在兩千五百年後的今天,仍然寒光四射、鋒銳如新,這種處理技術至今仍然是個謎。

此時,鋼鐵製的兵器也登上了舞臺,或許對於青銅兵器的鍛冶技術已累積了足夠的知識,又或許摺疊鋼的技術本來就承襲自打造青銅兵器的經驗,無論如何,這個時期的鋼鐵兵器,其水準的確領先了全世界一大截,著名的鑄劍大師如歐冶子、干將等人,煉就一批千古名劍干將、莫邪、湛盧、巨闕、純鉤、龍淵、太阿、工布、魚腸等,即使實物不存,它們的赫赫威名仍令我們心馳神往;‘吳越春秋’中記載薛燭評純鉤劍“光乎如屈陽之華,沉沉如如芙蓉始生於湖,其文如列星之行,其光如水之溢塘,”

此外,太阿劍“巍巍翼翼如流水之波”、工布劍“文若流水不絕”,以及龜文、縵理、列星、溢水、冰釋、高山、深淵、水波、珠衽、流泉等等形容,均是指劍身上的摺疊花紋而言,當我們看到古代刀劍上的花紋時,才能體會古人所言實非虛語。

戰國後期的秦國已經是青銅劍、鐵劍並用,同時劍的型制也有變化,長度曾加到一百公分左右,劍身狹長,表面經過仔細地研磨,並有一層鉻鹽氧化物,顯現著烏黑的光澤,能防蝕防鏽,陝西秦墓出土的諸多長劍幾乎有如新制,而其他兵器如鈹、矛、殳、鏃等也都是應用此法。

這種長度的青銅劍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由於青銅硬而脆的性質,過長的劍極易折斷,因此劍的長度歷來是受到限制的,秦代的長劍硬度一如經過處理的中碳鋼,卻能具有這種長度,出土之後頗令人不敢置信,經過學者的研究,現其劍身有規律地作多段的收束,劍身寬度逐段變窄,而厚度則作比例性的加大,使其物理效能達到非常完美的地步,據說兵馬俑出土時有過大量碎片壓住青銅長劍的例項,移開碎片後,長劍立即反彈恢復原狀,可見這種青銅劍韌性之優良;此時可說是青銅兵器的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高峰。

鋼鐵兵器正式裝備部隊後,因為硬度和韌度都明顯地優於青銅,也由於騎兵的大量使用,配合其衝鋒陷陣、馬上接戰的戰術需要,對兵器的強度有更高的要求。

騎兵既然成為軍隊的功擊主力,伴隨而來的是戰術的改變與裝備的革新,由於騎兵衝鋒的度極快,單手施力的長劍固然仍能直刺敵人,予以重創,但衝力之大也足可把騎兵拉下馬來,陷入捱打的困境,因此,馬上的短兵顯然要特重其切削的效能,加上強韌的鐵器也已相當成熟,長劍於是漸漸為長刀所取代。

為了適應戰爭的需求與展,項羽的部隊自然也是需要大量的更加強韌的新式武器去對其進行武裝的,而這些武器的改良可不是一句兩句話就能夠解決得了的,之前項羽征伐西域時所帶去的騎兵部隊之中幾乎絕大多數士兵所使用的武器都還是鐵製的武器。

但現在項羽想要讓這些武器獲得進一步的提升,其中武器材質上的提升可以說是最為直接也是最為關鍵的,項羽在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與那些自己身邊極為出色的工匠進行交流之後,他們成功的現了幾種新型的金屬冶煉的技術。

實際上這個時代已經有不少的工匠能夠做出一些非常優質的鋼鐵或者是別的金屬合金了,只不過因為這個時代資訊傳播方面的極其困難,因此這些工匠所擁有的技術根本就沒有辦法傳播出來,而項羽為了能夠獲得這些出色的工匠,他可是在暗地之中沒有少下功夫啊!

因為項羽所制定的政策,那些具有出色個人技術的工匠都是能夠獲得非常非常豐厚的報酬的,尤其考慮到在這樣一個動盪不安的時代之中,項羽不僅僅能夠提供給他們絕對的安全保障,而且能夠給他們提供豐厚的錢糧方面的物質保障,更重要的是項羽的政策之中大大的提高了這些工匠的社會地位。

在原先的社會體系之中,這些工匠無論他們有多麼的出色,他們最多也都只能夠算是一個普通人而已,既沒有經濟地位,也沒有政治地位,而此時的項羽卻既給了經濟保障,又讓他們有了一定的獲得政治地位的機會,甚至於項羽告訴他們,如果他們能夠在武器改良之上做出足夠卓越的貢獻,那麼項羽甚至會讓他們加官進爵,這對於那些工匠的吸引力毫無疑問的會在短時間之內就提高到一個相當高的程度。

當然這些工匠之中的有一部分人是在乎金錢的,有一部分人是在乎社會地位的,也有一部分人是兩者都在乎的,不過也有佔比例極小的一部分人是不那麼在乎這些的,他們本身對於工匠這個職業就有著乎尋常人許多的熱情,即便項羽不給工匠制定那麼豐厚的獎勵,他們也會全力以赴的。

而這樣的人實際上往往才是最有機會做出最傑出貢獻的人,不管怎麼說項羽的政策的的確確是大大的激了這些工匠的主觀能動性,項羽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了五個專門的機構來供這些工匠進行工作,每過一段時間這些機構就會就他們的研究成果去向項羽進行一次彙報。

同時項羽也會每過一段時間就將其中最為出色的那些頂級工匠給召集到一處,中國古代的很多技術都因為所謂的門派之別的觀念而失傳了,明明擁有著十分先進的技術,但是真正能夠流傳到後世的卻並不太多,這不得不說是一件相當可惜的事情。

經過這樣一種過程,很多最頂級的工匠技術都有機會進行交流與融合了,不止是武器鍛造方面的知識,項羽所想的是要建構一種社會體系,一種能夠讓科學技術的展成為促進整個國家展的源動力。

喜歡重生項羽一統天下請大家收藏重生項羽一統天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