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諸夏破徐淮(2 / 2)

前軍都是從申隨唐三國調來的精銳,僅僅是剛剛接觸,就掀翻了淮夷人,淮夷兵很快穩住,傷亡還是極具增加,青銅的兵器是比較容易捲刃的。

洛仲數望著前軍的形勢,一輪輪的預備隊不斷替換,現在他手中的軍隊數量和精銳程度都過淮夷軍,憑藉著車輪戰,也能將對面耗死。

聯軍這邊戰死計程車兵大部分都是被弓箭射殺,在白刃戰的格鬥之中戰死的反而不多,因為在白刃戰中很少有那種能一劍殺人的勇士。

洛仲數估算著士兵們的體力,在他們的體力可能會影響到戰力的時候就會調下來,換另外一隊上去。

這樣就能保證聯軍計程車兵始終保持體力的旺盛,而淮夷一方沒有這麼多的預備隊,就會面臨己方越來越弱,敵方卻越來越強的窘境。

戰車兵直到現在還沒有上場,淮夷的戰車倒是在戰場之上很是威風,如果不是洛國早就有意識的在展剋制戰車的戰法,恐怕傷亡比現在至少要提高兩層。

不斷有人來問洛仲數什麼時候上陣,洛仲數一直說再等一等,他要看到淮夷人的頹相,才會用戰車給予致命一擊。

這就是優勢方的打法,終於,他看到了時機!

淮夷人的戰車兵已經明顯的疲累,車上的弓箭手殺傷力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使用長戈計程車兵揮舞的力道也變慢了,最重要的是每一個戰車所配備的輔兵數量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減少。

“所有的戰車兵,從西北方向出擊,給我狠狠的撕裂他們的陣型!”

早就迫不及待計程車兵們嗷嗷叫著撲向了淮夷人,這些體力充沛計程車兵們,不論是彎弓搭箭,還是揮舞長戈,戰鬥力都遠遠不是已經鏖戰過一場的淮夷人所能媲美。

戰鬥的場面堪比痛打落水狗,整個聯軍的戰車將淮夷人的隊伍一分為二,那些毀壞的戰車讓他們行動不便,被分割的戰車兵被持盾計程車兵們包圍起來,然後殞命在弓箭手手中。

本就已經處於極限狀態的淮夷人隨著第一個人崩潰,很短的時間之內就全軍崩潰,爭相逃跑,不論多麼精銳的軍隊一旦潰敗起來都是一個樣子。

眼見淮夷人徹底潰敗,洛仲數下令全軍保持陣型追擊,務必要將更多的淮夷人留在這片平原之上。

軍隊一旦潰敗就是待宰的牛羊,在聯軍的一路掩殺之下,根本不知道有多少淮夷人死在了這片土地上,洛仲數只能看到整片大地都被鮮血染紅,甚至就連不遠處的湖泊都被匯聚成小溪的血水染紅。

淮夷人攻城那麼多天的傷亡都沒有今天這一場大,無數的屍體橫陳,幾乎所有人的臉上都是驚恐的表情。

尤其是楚國就在他們身後,想要逃跑都堪稱上天無路,一場擊潰戰硬生生的打成了殲滅戰。

隨著淮夷人退去,聯軍中受傷嚴重計程車兵就地治療,留下一部分人繼續駐守應國、許國,雖然淮夷人已經基本上不可能捲土重來,但處於謹慎還是要預防一下。

剩下的軍隊在洛仲數的率領之下,穿越陳國國境,來到了宋國與徐國的戰場之上。

宋國、鄭國、陳國都是諸夏中的大國,尤其是宋國、鄭國,都是不遜色於洛國的大國,鄭侯更是有萬夫不擋之勇,但是卻都在徐國面前吃了大虧。

原因第一是徐國實力確實雄厚,在很多方國的支援之下,有了與三國掰手腕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僭越稱王的徐國君主太勐了,就連鄭伯這種自持勇武的在他面前也不是對手,一把長戈縱橫無敵,一手箭術堪稱神射,就是因為他,現在根本沒有任何一個將領敢上前衝鋒。

相反對方的將領率領著精銳在戰陣之中縱橫來去,每每都能撕開己方的防線,造成巨大的殺傷,甚至有一次差點讓對方把前軍打炸,這之後就再也沒用過奴隸兵,生怕奴隸兵被對方裹挾著直接衝擊己方的營地。

洛仲數來到這裡之後面對的就是這樣的情況。

不過隨著洛仲數的到來,聯軍的實力增強了一倍不止,已經能夠憑藉硬實力碾壓徐國軍隊。

徐王很明顯與淮夷不同,淮夷是退無可退,不得不與擁有優勢兵力的洛仲數決戰,希望能夠戰而勝之。

但是徐王是有退路,只要退回徐國,周軍若是敢追來,便藉著徐國的地利痛擊這些中原的軍馬,若是周人非要死磕,徐國可以退到南邊的城邑之中,聯合淮夷部落,隔著大江天險,不熟悉水站的中原諸侯只能望而卻步。

這時的徐王已經收到了淮夷敗退的結果,就連原因也已經得到。

“楚王真是目光短淺的人啊,難道周人會真的接納你嗎?

他們是如此的傲慢,自以為得到了上天的卷顧。

想要貪婪的將所有的土地都納入自己的統治,想要讓所有的部族都匍匐在周禮之下。

大邑商永遠不會屈服!”

徐王在軍帳之中洩著自己的情緒,但雖然嘴上叫囂的利害,但對於現在的局勢他還是很清楚的,毫不猶豫的將貴族們叫來,讓他們準備撤軍。

好漢不吃眼前虧,徐王深深地明白這個道理。

但是洛仲數他們當然不可能讓徐王就這麼簡簡單單的退走,立刻指揮著士兵們追殺,徐王不得不留下三分之一的軍隊斷後,他自己則試圖帶著大部分的精銳乘坐渡船離開這裡。

沒想到身後突然傳來了喊殺的聲音,一看當先飄揚的旗幟竟然是吳國!

徐王這一下真是亡魂皆冒,吳國怎麼會突然出現在這裡,周朝是什麼時候調動吳國前來勤王的。

他一個殷商後裔,又怎麼懂周禮的偉大呢?

兩百多年的夏夷之辨,在諸夏與夷人之間劃出了一條涇渭分明的溝壑。

所以洛成只要派出一個幼子在楚王面前論證一番,就能讓楚國放下與周王室之間的百年恩怨。

同樣,他只要修書一封,允諾吳國重新回到諸姬的陣營之中,就能讓吳國興兵伐徐。

這就是周天子所行走的王道之路!

……

禮以道其治,樂以和其聲,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禮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