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國朝同休,罔替世襲(2 / 2)

劉病已輕聲道:“丞相將朕的想法轉告給諸侯功臣,不要讓功臣和朝廷離心,這是朕所期望的。”

衛平叩然後離開殿中,出了殿中,才感覺渾身都是冷汗,思及殿中所言,心中的顧慮漸漸消除了,正如公子盛所說的那樣。

“皇帝並不想清算功臣,但是他坐在那個位置上,有些事就一定會去做。”

但只要皇帝自己不對靖難功臣抱有惡意,那衛平就無所畏懼。

劉病已望著衛平離去的身影,輕聲自語道:“太史令可都記下了。”

司馬遷從廊柱之後走出,一手執筆,一手握書,躬身道:“回稟陛下,一字不落。”

劉病已問道:“太史令著史,好惡是非以何為準?”

司馬遷回道:“以素王好惡為好惡,以《洛宮春秋·執政為準,微言大義,一字褒貶,是非曲直,記之,書之,不改,留待後人。”

劉病已又問道:“昭昭青史,何時流傳?”

司馬遷回道:“人亡史出。”

劉病已點點頭,示意自己知道了,不再過問。

……

君臣交談不過幾日,衛平就遞交了乞骸骨的奏章,劉病已自然不能直接同意,那樣衛平就太沒有面子了,於是下詔挽留,衛平再述說自己的理由,如此兩番,劉病已這才同意衛平的上奏。

翌日。

一道上諭傳出:“戾帝元正十五年,靖難功臣振作社稷,有大功於國,到了今日,關中漸次繁盛起來,關東流民逐漸歸家,戾帝造成的禍亂漸漸消弭了下去。

現在丞相要離開朕了,朕左右一看,昔年的功臣竟然都不在朕的身邊了,這一定是朕的德行還不夠,一定是朕給予的賞賜還太少的緣故。

高皇帝賜予了元從諸勳恩德,於是有了今日。

現在,朕要向天下宣佈,參與靖難的諸侯王封國能夠多延續一代,參與靖難的郡守記錄為上等,賜予其中佼佼者關內侯和列侯的爵位,取郡縣官員壯烈的忠臣子嗣作為秀才。

列侯的侯國增加五百戶到一千戶的食邑,朕要立下誓言啊。

縱然巍巍群山消逝不見,縱然滔滔江水乾涸枯竭,讓你們的國家和王朝一起直到滅亡的時候,讓你們的子孫一直繼承,不廢除你們的封國。”

劉病已這個人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底,一旦決定了不清算靖難功臣,那就要消除他們的戒心。

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撒幣,尤其是加食邑這件事是真的離譜,差不多二十萬戶都要封出去了。

用權力換富貴,和杯酒釋軍權是同樣的道理。

成效非常的顯著,先前瀰漫的那種陰詭的氛圍基本上消散而空了,留在長安城中的功臣之中,先前那種兔死狐悲的心理大致上消失。

更不要說隨行的還有皇帝的誓言!

上一次這樣的誓言還是大漢開國的時候,高皇帝和元從諸勳共同定下的,現在皇帝再一次下了誓言。

這道詔令向著天下而去,傳到了河西諸地,安撫了這裡的人心。

傳到了關東,然後洶湧的向著各個州郡傳去,大部分早早回到關東的列侯終於徹底放下了心,靖難這件事在當今皇帝這裡算是徹底結束了。

一直在即墨待著的呂產,帶著笑意讀完了這封信,他舉起手中的水壺為花花草草澆了一些水,輕聲道:“長的繁盛一些,下個月就用你們來寫信吧。”

洛盛在長安待了許久,卻默契的和劉病已沒有見面,他們兩個不是一個時代的人。

“高皇帝的誓言有五世皇帝攝政去貫徹,百年養恩有了現在的結果,你的誓言有沒有一群這樣的子孫呢?”

洛盛微微感慨著。

他見到事情徹底結束,便決定回昭城去,要離開長安時,劉病已才遠遠的和皇太后一起在城牆之上望了一眼。

劉病已帶著莫名的意味輕聲道:“母后,我們來這裡做什麼?”

皇太后微微眯眼,“這次你做的很好,洛氏要回來了,皇帝你要做好準備,能不能成為第四個拿到廟號的皇帝就要看你的努力了。”

劉病已聞言驚詫的望向母后,臉上滿是疑問。

————

昔元從諸勳受爵,高帝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愛及苗裔。”

及至靖難,孝宣曰:“周之侯伯,歷三代千有餘年,尚見於史,朕誓:‘使山無稜,江水為竭,國朝同休,罔替世襲。’”

上始未嘗不欲固其根本,而百有餘年,或枝葉稍陵夷衰微,或枝葉繁茂亭亭如蓋,皆己之功過也。——《史記·漢興以來功侯年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