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盛宴(2 / 2)

小說:橡樹圖片 作者:張煒

呂擎和陽子還建議村裡搞一些工副業,靠山吃山,這裡是否可以開礦,或者利用石頭搞點什麼?

老杆兒說:“你這主意也不新,外來的人都這麼說。別說沒礦可開,就是開出來,東西也運不出山哪。你們也見了,這山路有的地方一尺寬,年輕人要走還得睜大了眼哩,怎麼往外倒騰東西?”

一句話讓他們不吭聲了。

後來,識字班的事情老杆兒總算答應試一試。他讓民兵頭挨戶下了指令。

第二天夜裡,老老少少都到了大石頭屋裡。他們有的坐有的站,像看西洋景一樣,瞅著城裡來的這幾個人。一開始由呂擎講,講識字的意義;再後來是陽子講。莉莉講的時候最受歡迎,他們都說:“好大婆娘,不光俊,小嘴兒也怪巧!”

第一堂課熱熱鬧鬧下來之後,再不用發動,都按時出來上課了。可惜來的人數很不穩定,年齡也不像限定的那樣在五十歲以下。有的老人到識字班裡來,竟然還端著一壺老酒,一邊聽一邊飲。最可怕的是煙霧,山裡人個個吸菸,有的老太太更是煙鍋不離嘴,天氣太冷,又不能開窗,一會兒屋裡便煙霧騰騰……

後來的日子,四個人計劃了一下,決定由余澤和莉莉留下來應付識字班、教孩子,呂擎和陽子則背上背囊繼續向南。他們想尋找一些新的村落,開闢一些新的冬學和識字班,必要的時候再找一些活兒幹。每到星期天,他們四個人再到這個山前大村裡聚一下。一個冬天的事情總算有了著落,大家都很高興。

呂擎和陽子背上背囊,跟老杆兒打個招呼就走了。他們走時老杆兒說:“外面吃物不濟,抵不住了就早些回來吧。”呂擎和陽子謝了他,說:“我們在這裡安了家、留了人,這裡才是我們的根據地呢。”

老杆兒高興了,掏出那個丁烷打火機,慢悠悠地點著了煙鍋,目送他們走向遠方。

呂擎和陽子往南,翻過了兩座大山。

在山的那一面,他們看到了四五個村子,都小得可憐。問了一下,這幾個村子裡幾乎沒有一個孩子讀書,理由是離學校太遠。這兒人都知道山前那個大村子裡開了小學,不過又覺得到外村識字划不來。山裡人都說:“娃兒們能寫上自己的名字就不孬。”呂擎和陽子找到村裡管事的,建議這幾個相距不遠的村子聯合辦一個小學,但遭到拒絕。

他們又繼續往前。有好幾個晚上,走到了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只得找個地方搭起帳篷。他們點起篝火,用石塊壘起一個小灶燒水做飯。包裡有很多瓜幹、鹽和乾菜。日子久了,他們一聞到瓜幹摻了鹽的那種氣味就有點噁心,但誰也沒有抱怨,總是大口吞食,作出一副吃得很香的樣子。

陽子有一天忍不住嘔吐起來,臉色蒼白,沒有血色。呂擎把他抱在懷裡。他閉著眼睛,後來又吐了很多水。整個夜晚呂擎都照看他,讓火烘烤,又給他裹上睡袋。陽子說:“呂擎哥,我有點熬不住了,想吃一塊餅乾。”

呂擎在背囊裡到處翻找,只有幾粒花生。陽子嚼著花生,嚼得很細,不捨得下嚥。呂擎安慰他,說再翻過幾座山,就可以找到那個大村鎮了。他開啟地圖。從地圖上看,鎮子離這兒只有二十幾裡遠。

他們背囊裡沉甸甸的,全是瓜幹,還有做稀粥用的玉米粉。那包玉米粉他們一直沒有捨得吃,這會兒呂擎就熬了糊糊讓陽子喝。陽子只喝了一點就推讓起來。呂擎說:“山裡人一年的多半時間就吃這種瓜幹,我們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無論如何也不能相信會是這樣。”

陽子沒有吭聲。後來他說:“這些天晚上我睡不著,就想,無論什麼地方老天爺都要指派一些人去看守的,只要你守住一個地方,就不能抱怨。這大概就是平常說的一個人的‘命’吧。”他望著帳篷的尖頂,“有時候我琢磨,這地方簡直寸草不生,交通不便,明擺著這一輩子、下一輩子都要吃苦受累,他們都有兩條腿,為什麼不逃出大山呢?想來想去想不懂,後來才明白,他們的骨頭和肉,還有他們的心眼,就是這一架架大山變成的,就是這裡的土和石頭生成的,他們自己就等於是這裡的石塊和泥土,當然離不開了!”

呂擎拍拍陽子:“你說得太對了,這個道理只有進山以後才弄得明白。有人怎麼也搞不懂:人的命和山的命會這麼緊地貼在一起。你可以發現,這些人的抱怨一點也不比別處的人多,他們的笑聲一點也不比別處的人少。”

陽子剛吃進的一點玉米糊糊都吐在帳篷裡。他一點力氣也沒有了。呂擎一直照看著他,覺得此時的陽子真像個可憐巴巴的山裡孩子。

因為陽子的病,他們的帳篷一連好幾天都沒有挪動。有一天起了大風,這風幾次要把帳篷掀倒。風聲有點像打雷,轟隆轟隆從山口那兒掠過。沒有經驗的人一定會以為是山上的什麼東西倒塌了。好嚇人的夜晚……

<h5>3</h5>

大風之夜的第三天,陽子總算好了一點,他們於是重新背起背囊。呂擎把重一點的東西背在自己身上,開始翻越前面的山嶺。

山嶺與他們翻過的那個狸子山屬於同一條山脈。整個山脈向北,漸漸東折。眼前這一段輪廓清晰,往西逐漸顯得高大、雄偉,隱入了黃色的山霧。東面的山坡陡峭險峻,而西部則比較平緩。他們急於想找到一條河,哪怕是一條小溪,都會歡快起來。有河流不僅取水方便,而且順著源頭總可以找到一個個富庶的村莊。山、水、人,這三者之間總有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還有,只要看到山溪,就會有一些旺盛的樹木,可以看到在陽光下泛著金色光澤的乾草……

從地圖上看,這兒屬於陵山山脈,幾個山頭也都有名字。陵山山脈的北部有一條濟河——於是他們就費了好長時間尋找濟河,結果仍然無濟於事。他們認為走的路線不對,但後來站在山嶺最高處,一眼就看到了寬寬的河谷和高大的河階地。河床沒有一點水,鋪滿了水旺季節沖刷出來的礫石。呂擎第一個喊出:“濟河!”

他們歡快地奔向這條幹枯的河流。

順著濟河往前看去,它的左邊是一些更小的河汊,很難判定它們流向何方、屬於哪條山谷。在河的右側三四公里遠,聳立著另一座很尖的山峰。河的四周有稀稀落落的樹木,但長得都很矮小,這是由於水源缺乏和土層貧瘠的緣故。他們發現了黑榆和長得不像樣子的山楊、胡枝子。

呂擎和陽子又一次開啟地圖,發現濟河就流經他們此行的目的地——那個大村鎮,然後一直奔向西北。有好長一段,濟河差不多與山脈平行,後來才拐向正北。在山脈的南部、西部和東部,都分佈著一些細小的河流,而濟河算是最有名、最大的一條了。一些星星點點的村落就分佈在這些大大小小的河流旁,其中那個最大的村鎮就在濟河的拐彎處。

再往前要穿過一段峽谷,那兒的路太難走,他們不得不繞道往東,從前面那個山峰左麓返回濟河。

剛轉過山麓,他們就看到山陽坡上有一個小村子。它只有二三十戶,但看上去比他們一路上所見到的其他村子建築齊整,顯得富庶。村子裡有幾十棵樹,而且遠遠的就聽到雞狗的叫聲。大約是從濟河分出的一道河汊就從村中穿過。離山腳很近的地方,可以看到被山水沖刷得很乾淨的光禿禿的石頭。村子西面一座小山上正開一個小小的石坑,石坑旁邊搭起了一溜棚子,有人在棚子裡噼噼啪啪砸石頭,棚柱上拴了幾條狗。

他們走去時,好多人都圍上來,七嘴八舌地詢問,男男女女一共二十多人。

他們走近了,才看出石坑旁在做什麼,稍稍吃驚。他們在做墓碑。問了問,這兒有造墓碑的傳統。過去只是三兩個人幹,現在則開起了墓碑作坊。

在濟河兩岸,這裡的墓碑最有名。整個小村就靠做墓碑維持生計。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