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2 / 2)

蘭宜走去,她飯後要靜一靜消食,便到窗邊陪著他望了一陣風景。

河水滔滔,流淌不息。

“你覺得本王錯了嗎?”良久後,他緩緩問。

蘭宜搖頭。

她太過乾脆,沂王失笑:“你怎麼就敢肯定——本王自己都不敢。”

他不應該在朝廷歡慶時去潑皇帝的冷水,他比誰都清楚他應該忍耐,直忍到得償所願的那一刻,但他終究沒有做到。

民亂平定,滿朝彈冠相慶,竟沒有一個人看到潛在的危險,沒有一個人肯出來說一句明白話,這個朝廷就這樣糊塗下去,這樣爛下去!

世無千秋朝代,無不易恆法,有那麼多例子在前,滿朝飽讀經史的文官大儒,竟仍蹈其覆轍。

“你就是對的,王爺。”蘭宜這一句說得很認真。

她沒有提醒過他後面的發展,因為不好解釋,這不是她一個後宅女子該有的眼光,而且提醒了也沒用,他不掌權掌兵,逢著這類事還要回避。

他是全憑自己的能力預測出來,蘭宜當時便暗覺驚訝。

而他後來沒有忍住,明知會惹皇帝不悅,仍說了出來,因為這是裴氏的江山,他的私心歸私心,公心歸公心,未讓前者壓過後者,這其實已是帝王胸襟了。

“王爺,你應該說,也說得對。”她又肯定他一遍。

沂王終於露出一絲笑意:“你怎麼像個小神棍。好了,去讓人擺飯,本王餓了。”

他又有胃口了。

蘭宜難免抱怨:“剛才叫你吃,你不吃,現在又來折騰人。”

沂王起身攬住她:“有你這樣的王妃嗎?只管自己吃飽了,讓夫君餓著——過來,你就坐這陪本王。”

船繼續行,二月末,抵達青州碼頭,沂王府眾人下船換車,回到闊別了好一陣子的青州沂王府。

僅僅三天之後,從京裡帶回來的一大堆行李還沒歸置齊整,落霞莊快馬傳來加急線報,匪首重新出山,流竄至昌平,在昌平掀起了新一輪民亂!

蘭宜已經不想震驚了,她覺得這應該算在合乎情理的裡面:皇莊在昌平圈地多年,百姓苦告無門,終於太子下降,卻縱容得莊頭又搜刮一波,這還沒完,後頭欽差又去,百姓們再度燃起希望,結果莊頭是伏法了,田地像肉包子打狗一樣有去無回。

百姓的衣食仍是無著。

這麼幾板斧下去,造反的根基都打好了,得算反賊的沃土。

昌平的亂民被煽動起來,形勢真正變得緊急起來,因為昌平距皇宮比霸州要近得多,甚至不足一百里。

雖然一群手拿鐵鋤石鏟的亂民不可能真的突破京衛的重重封鎖,攻入皇宮,但這也夠打臉和讓宮裡的貴人們驚恐的了,且,印證了沂王離京前的預測沒錯。

沂王沉默了好半晌,把急報直接拿給蘭宜,問她:“你是不是真的能掐會算?”

“……”蘭宜道,“這不是王爺自己的猜測嗎?”

沂王又沉默。

是沒錯,但他沒想到來得這麼快,這麼急,而且,他又不能窺見未來,猜是猜了,哪敢肯定一定就準。

也許匪首在山裡時缺吃少喝餓死了呢。

蘭宜不管他怎麼想,猶豫了一下,還是道:“王爺,我們是不是也該小心一些?”

沂王皺眉沉吟。

青州治下百姓生活沒那麼差,青州水土好,出產多,他遇著做事太過分的地方官時,看不過眼,也會想法弄走,按理說本地百姓起事的可能性不大。

但如民亂遲遲不滅,遲早牽連各地,他常讀史,清楚小民作亂的一個顯著毛病就是不怎麼會佔地經營,又因要與官軍作戰,贏了就擴大隊伍,敗了就到處跑,換一個地方再肆虐或登高一呼,昌平就是這樣的情況。

“我讓人打探一下,再行書知府衙門提醒一聲。”

這番準備並不多餘,半個月後,昌平的民亂還不知按沒按下去,烏央烏央的手持各色武器的人群出現在了青州城外,此時準確的訊息傳入城內沂王府:匪首竟不只一個,而是兄弟兩個!

哥哥在京畿的昌平鬧事,弟弟則離開京畿,一路走一路搶一路挾裹聚擁民眾,因大部分人的目光都被牽到了要緊的昌平,弟弟拉出的隊伍明明更大,竟未引起更多重視,他搶一波走了,地方官自認倒黴,有的怕擔責,連上報都不上報,結果致使這股亂民來到青州城下時,已有兩三萬眾了。

作者有話說:

晚了晚了不好意思,寫這個好難,我儘量簡略但不能全跳,會對沂王的人設有傷害,野心“家”也是“家”,他要登皇位心裡就要有天下,不能總和太子扯頭花,那太子固然不做人,他也沒那麼光彩。

目前我覺得一百章還是可以搞定的,要是寫不完那就往後延吧,不是固定kpi,能輕鬆就輕鬆點~

對了這個匪首部分來自明朝的劉六劉七,不過不一樣,視情節需要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