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特種訓練法(1 / 2)

小說:抗日小兵傳 作者:北風漫天

1937年1o月下旬,日本鬼子開始從娘子關和忻縣方向向太原實施合圍。

林宏帶領‘抗日除魔隊’從鬼子主攻方向的壽陽轉移到離榆次縣不遠的長壽村附近。

他之所以選擇這個地方,主要是根據當地的地形決定的,長壽村離榆次縣不到二十公里而且緊挨著太嶽山,進可打擊在榆次縣附近掃蕩的鬼子,退可以進入太嶽山躲避鬼子圍剿。

林宏根據‘除魔隊’人少便於機動的特點,展開針對性訓練,他稱之為‘特種訓練法’。

在特種訓練法中他融合了單兵體能訓練、多人戰術小組配合訓練,以及一些近身刺殺搏鬥和偵查技巧。

俗話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由於時間緊需要掌握的內容多,林宏對這些人的訓練強度是相當大的,但‘除魔隊’員沒有一個叫苦叫累的,連李靜這個弱女子也訓練得極其認真刻苦,這讓林宏深為感動。

這也就是在戰爭年代,為了打鬼子再苦的訓練他們也能咬牙堅持下來。

林宏是按照特戰隊的訓練內容,結合當前抗戰的特點設計安排的,有些方面甚至比他參加特戰隊訓練還要嚴苛。

比如負重越野,特戰隊訓練需要負重3o公斤,而加入‘龍組’的成員要求負重不少於5o公斤。

他根據‘除魔隊’員的個人特點,要求不少於3o公斤負重。但對於李靜和年紀尚小的孫勝利,他只要求負重15公斤左右就行,但李靜堅持背2o公斤的背囊,孫勝利雖然年紀小,也堅持背2o公斤。

吳青山和朱長福、朱長貴兄弟甚至背了將近4o公斤的背囊,已經接近他在特戰隊龍組期間訓練的負重了。

一天下來所有人的後背和雙腳都磨破了皮,但沒有一個人叫苦叫累。大家訓練完後,只是在一齊默默地包紮著傷口,挑去腳上的水泡。

還有俯臥撐、仰臥起坐、深蹲起立等訓練內容,每個人都是額完成。

林宏見這六個人都有堅忍不拔的毅力,他相信不久後,這些人都會有未來特戰隊員的實力。

只是他們手中的武器裝備實在太差了,最好的武器是從鬼子手中繳獲的兩支38式步槍,俗稱三八大蓋,其它都是獵槍和自制火銃,殺傷力一般。冷兵器倒是每人都備了一把,無非是刀、斧之類。

對於見識過現代兵器的林宏來說,這些武器實在太簡陋。

而更為嚴重的是他們的彈藥嚴重短缺,以現有的武器彈藥,對付鬼子一個小分隊都夠嗆。

當然,如果他們都有林宏的身手,能掌握徒手奪白刃、木刺殺敵等特戰技能,說不定能幹掉鬼子一個五十人的小隊。

作為穿越者,林宏知道在二戰期間出現過的兵王,一個人甚至能挑戰一個營的兵力。

連續數日訓練,除魔隊員的軍事素質都有了明顯提高,這主要是因為他們原本就有一定的基礎,尤其吳青山是獵戶出身,從小就經歷過嚴格的獵人訓練,所以在林宏正確的指導下提高度很快。

在訓練過程中,林宏還根據每個人的特點進行了針對性訓練。

比如吳青山的槍法不錯,他就專門訓練吳青山的射擊技巧,在伏擊鬼子時相當於狙擊手,可以射殺鬼子分隊長和機槍手這類主要指揮和作戰人員,沒了指揮官和機槍手的鬼子會容易對付一些。

李靜是醫生又是女子,在擔任救傷的同時,可以培訓她的化妝技巧,當除魔隊員在在偵查敵情時不易暴露身份。

馬柱子年輕時在外跑生意,善長打聽訊息,可以培訓他成為偵察員。

孫勝利由於年紀小,而且比較機靈的特點,重點培養他成為通訊員和觀察員。

朱長福和朱長貴以後有條件可以培訓成為機槍手,對鬼子實施火力壓制。

有了明確的訓練方向,大家都有了揮自己特長的地方,不僅每個人的訓練熱情高漲,而且效果也更明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