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擊天下 第70節(2 / 2)

東花廳,司馬珂依舊用三人最愛的豆腐、豆芽和蒸餾酒相待,席間觥籌交錯,其樂融融。

酒過三巡,謝安笑問道:“賢兄領天策、羽林騎、虎賁三軍,又兼領羽林郎,公務繁忙,今日抽空宴請我等,莫非有要事相商?”

司馬珂大笑:“賢弟此乃甚麼話,難道無事就不能與諸位把酒言歡?”

事實上,在今天宴請之前,司馬珂便已和謝安私會過了,不過一唱一和唱雙簧罷了。

謝安也笑道:“屢次得賢兄盛情款待,無以相報,故此慚愧。”

司馬珂舉起酒樽,與三人對飲了一樽,這才微微笑道:“實不相瞞,我的確有事相求。”

孫綽聽了這話,當即眼睛一瞪,道:“你我兄弟相稱,為何如此客氣,有事為何不早講?莫非不飲酒,便不得辦事不成?還請速速道來,但用得上我等,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這孫綽,狂是狂,遇到對胃口的,也的確是快人快語,沒有半點心機。

孫綽此話一出,許洵和謝安也紛紛響應:“但講無妨,必竭力助之。”

司馬珂悠悠的嘆了一口氣道:“我祖上遭遇大難,舉目無親,又初入仕途,根基全無,今得陛下恩寵,數月之間接連加官進爵,深恐德不配位,必有災殃。欲廣結江南名士,或答疑解惑,或取長補短,或敦敦教誨,以補自身之德,故還請諸位助我。”

孫綽神色一愣,疑惑的望著司馬珂問道:“如何助之?”

司馬珂面露難色道:“重陽將至,我欲租一處寬敞園子,借賞菊之名,遍邀江南賢者名士,歡聚一堂,共論詩詞歌賦,又恐人微言輕,故欲借三位之名,共同邀之,不知三位……”

孫綽一聽,不等他說完,當即爽快的大笑道:“區區小事,何足掛齒,我有一別園,名鶴園,離城二十餘里,就在秦淮河邊上,園中亦種得許多菊花,正好賞菊飲酒,共論詩詞歌賦,豈不快哉!”

謝安和許洵也笑道:“儘管便宜行事,能以我等之名邀之,實乃我等之幸也!”

其實司馬珂和謝安兩人在約孫綽和許洵之前,便早已商議好,見孫綽和許洵兩人爽快答應,心頭一塊大石終於落地。孫綽和許洵兩人,被公推為江南文壇的領軍人物,有他們兩個聯名發帖邀約,江南各士族之家的青年才俊,基本上都會給面子,而且還可避免諸多猜想。

司馬珂趁熱打鐵,便讓孫綽、謝安和許洵三人各擬一份邀請名單給自己。

孫綽和許洵的名單,人員並不多,大都是北方士族。

獨獨謝安擬出了三十多人的名單,有南有北,但是卻以南方士族之家居多。

孫綽和許洵倒也沒看出名堂出來,只是笑謝安交遊廣闊,認得如許多人。

四人計議已定,司馬珂再無掛礙,連連勸酒,將三人灌了個大醉而歸。

送走三人以後,司馬珂望著謝安提供的名單,眼中露出一絲會心的笑意。

江東士族。

吳郡四姓顧、陸、朱、張四大家,秣陵紀氏和陶氏、句容葛氏、上虞魏氏、吳興姚氏、烏程丘氏、義興許氏,山陰孔、謝、賀、丁四姓,會稽孔、魏、虞、賀四姓。

合計十九家,便是代表整個江東的頂級門閥。

突然,他的視線落在孫綽擬的名單上,眼中露出奇怪的神色。

第111章 桓駙馬

琅琊郡。

為了安置從北方逃難的民眾,東晉開始僑置州郡縣。僑置的州郡縣通常以所安置逃難民眾的故土來命名,因此在南方土地上出現了徐州、兗州、豫州等北方的州以及郡縣。開國皇帝晉元帝司馬睿曾是琅琊王、其所依賴的大家族王氏也是來自琅琊,因此琅琊郡被僑置在首都建康東郊。

到了鹹康元年,司馬珂以駙馬都尉桓溫為太守,分江乘縣地立郡,治金城,屬徐州。

府衙大堂之內,端坐著一人,望著面前大紅燙金帖子出神。

這人二十來歲,相貌很有特點。他瞳孔隱隱透著紫光,鬍鬚根根硬挺,宛如嘴邊插滿了鋼針,只看一眼都會覺得扎手,更引人注目的是他臉上長的七顆痣,如同七顆小星星。不過,這些特點組合在一起並不彆扭,相反透著一股雄偉英氣,再加上他五官勻稱,更顯得顏值頗高。

這人姓桓名溫,乃琅琊郡太守,提起桓溫這名字,還有一段典故。

他剛一落生,還未來得及取名時,恰巧溫嶠造訪。溫嶠看著襁褓中的嬰兒連連稱讚:“這孩子骨骼英奇,哭聲雄壯,將來必有一番作為!”

家人見孩子得到溫大名士誇獎,都很高興,故用溫嶠的姓為他命名。

桓氏祖籍兗州譙郡,一個世紀前,這一家族是當地除曹氏、夏侯氏外最龐大的望族。魏朝正始年間曹爽的智囊——被司馬懿誅殺的義士桓範即屬於這一家族。

譙郡桓氏最早可追溯到東漢初年的名儒桓榮,桓溫便是桓榮第十世孫。桓溫的父親,也即是桓榮的九世孫桓彝,桓彝被蘇峻部將韓晃和江播合謀殺害,叛亂平息後,韓晃被處死,江播被赦免。那年桓溫只有十五歲,他一心想找江播報仇,卻苦於沒有下手的機會。直到三年後,江播病死,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為父守喪,因怕桓溫前來尋仇,預先在喪廬內備好兵器,以防不測。桓溫假扮弔客,混入喪廬,手刃江彪,並追殺其二弟,終報父仇。為報父仇而殺人在當時是被人稱頌的,更何況所殺者是叛臣後代。這事不僅沒讓桓溫吃官司,反而給他贏得了忠孝的名聲。

桓溫成年後,娶了皇帝司馬衍的姐姐南康長公主即司馬興男為妻,官拜琅琊太守。也算是間接的報了當年祖上的仇——司馬懿殺了他的高祖父,他則睡了司馬懿的玄孫女。

不過,桓溫自幼胸懷大志,並不甘於當一個無所作為的皇族女婿,他把晉朝名將劉琨和祖逖視為偶像,他最大的追求即是驅逐韃虜,收復中原。

其實,近來,桓溫也一直在關注司馬珂的動態。

三個月前,眾人皆傳司馬珂在歷陽以三百騎大破敵騎兩千,桓溫只是笑笑道“羽林騎都尉司馬元謹,果然有幾分勇力”。

一個多月前,建康再次傳出司馬珂率眾以五千破敵五萬,這一次,桓溫是真的被驚動了,親自跑去建康,混在迎接司馬珂的百姓之中。當他看到司馬珂那如林長矛方陣時,終於深深的折服:“大丈夫理當如此,司馬元謹果非等閒之輩,吾自愧弗如”。

再後來,又傳出朝廷要求百官捐糧米,乃司馬珂的主意,桓溫又忍不住搖頭嘆息,覺得司馬珂太過於高調和出風頭,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覺得司馬珂此舉得罪了一大批人,恐怕不是什麼好事。

只是此時的桓溫,雖然娶了司馬興男,拜了太守,卻還是處於苟著的狀態,名為太守,其實也只有半縣之地。畢竟桓家只是個三流士族,而且在琅琊王氏和潁川庾氏兩大世家專權的背景下,他也不看好跟著司馬衍拼命。

當司馬珂看到孫綽的名單上居然有桓溫這兩個字的時候,的確是驚訝了一下,想不到在建康城一百多里地外,還苟著這樣一位大佬。

他思前想後,決定還是想把桓溫早點引出山。桓溫這人才能不用說,不在謝安之下,而且文武雙全,的確是一代雄傑。如果硬要把現今東晉的能者分個高下的話,除了垂垂老矣的王導、郗鑑,還有他自己不說,其餘論才能還真沒人可比桓溫和謝安兩人。

桓溫的才能大,野心也大,差點取司馬而代之,只不過司馬珂倒是不擔心。作為心懷天下者,豈會容不下一個桓溫。歷史上的桓溫都沒能篡逆成功,難不成有他的壓制,外加遲早要出山的謝安,還能讓桓溫翻天不成?

說來說去,桓溫只是介於梟雄和英雄之間,三次北伐都虎頭蛇尾,篡位也篡得功虧一簣,終究是差了點英雄氣,所以他並不怕桓溫的野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