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吐蕃求和親(2 / 3)

小說:武皇第一女官 作者:顧四木

正所謂最在意的還得是敵人。

比如新羅和倭國的使節,今歲就為了上元佳節上的一個座位吵吵起來了。

因上元節殿中多置彩燈煙破圖,不免佔了許多地方,因此四夷的座次排布的更鮮明,不似除夕夜般鬆散,自然就有位置好與不好的。

倭國使臣就覺得自家座位不夠好。當然,重點不是自家座位不夠好,而是新羅的座位比他們的好。

倭國使臣當場就找維持秩序的鴻臚寺官員道:“自古至今,新羅之朝貢我國久矣,今日我反在其座下,”[1]

新羅使臣一聽也不樂意了:從前是從前,那現在大家不都是一樣的屬國,你咋還搞啥從古至今呢?而且要論從古至今,倭國也不是沒敗給過新羅啊!

鴻臚寺官員勸而不成,還驚動了聖神皇帝。

結果就很慘,要知道從除夕后皇帝就在為宰相的心態發愁,上元佳節剛開始,又被辛相那句‘以後不過了?’紮了一下心口。

偏生皇帝知道辛相併非有意,還不好深責。

遇到兩個爭座位的屬國,就一併給‘請’出去了,集體失去了座位。甚至旁邊看熱鬧沒有勸的百濟,也跟著吃了點掛落。

而除了倭國跟新羅,突厥和吐蕃的質子關係搞得也很緊張:畢竟當年吐蕃是拉著突厥一起在邊境作亂的。

結果吐蕃那邊敗於文成和薛仁貴也罷了,起碼還是真刀真槍打了。然而突厥那邊就比較慘,被裴行儉騙得,都沒打仗首領就被人抓走了。

這……

於是昔日‘盟友’的質子們齊聚神都時,彼此自然就很看不順眼。

突厥一口咬定:都是吐蕃的錯,你居然坑我們謀反。

然而吐蕃卻覺得:我唯一的錯就是選錯了盟友,你們也太拉了。

總之,這個新歲,四夷使節之間‘不蒸饅頭爭口氣’,如新羅和倭國一般的事兒不少,為了一個座位就能人頭打成狗腦子。

因而這回崔朝在四方館,除了做接待工作,還做了不少‘居委會調解工作’。

當然,也沒有忘記趁此機會跟敵對的國家們,都談談生意,因而談到了不少低的驚人的價格。

有這些大前提在先,吐蕃提出和親,便是老實恭謹的態度。

但無論吐蕃是什麼態度,到底是提出了和親,朝堂就要議這件事。

聽崔朝分析過吐蕃的心思和如今的處境,曜初也就明白,為何姨父說這次的事兒,倒不在於‘和親’許不許。

因吐蕃的態度放的很卑微,也自然不會也不能打主意到真正的公主身上。

聖神皇帝就兩個女兒,還有一個冠以鎮國之名——還是那句話,實力在關係裡決定一切。

若此時吐蕃國力強大到能夠虎視中原,那說不得還真敢求‘真正的嫡出公主’。

但這次求和親,確實提都沒提這件事,只表示願與本朝‘代建君臣舅甥之誼。雖曰兩國,有同一家。’*

說來,姜握聽說吐蕃這個要求後,腦海中還閃過一個地獄笑話:舅甥之誼……

哪種舅甥,先帝與長孫無忌那種舅甥嗎?

總之,吐蕃此次求和親,就要個名頭。

按照自漢以來的規矩,基本就是挑一個宗室女記在皇帝/親王名下,然後封公主和親去。

當然,姜握是知道,陛下不會再選公主去和親,別說宗室女,如漢元帝時送五個宮女去和親,都不會行。

然,朝臣們必然會就此提出一個問題。

陛下,若是要和親,如今您是帝王,自然以武氏一脈為宗親。可……您還沒有封武氏宗親,他們都還在邊地吃土呢。

若是和親,那陛下難道要拿李唐的宗室女去和親嗎?

不太合適吧。

故而最後崔朝送曜初離開鴻臚寺時還道:“若武氏宗親歸朝,不說他們本身生不生亂,必要有人借他們生亂。”

曜初頷首:“我已有準備,多謝姨父告知。”

**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