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備戰(1 / 2)

小說:封侯術四個等級 作者:高月

自從兩名逃兵被抓捕的訊息明確後,甘泉堡的戰備便開始加緊了,數千根松木被砍伐運回,原本長滿了松樹的兩座大山終於變成了光禿禿一片,下一座長滿樹木的大山至少要在七八十里外。

這也算是變相的堅壁清野,包括住在附近一些農民要麼進城,要麼遷去百里外的其他縣城。

除了伐木外,採掘煤炭和大石也是備戰的一種,煤炭就不用說了,短短半個月就採掘了幾千噸,堆滿了西北城角,足夠城內軍民使用一年,宋軍隨即停止了煤炭挖掘,開始全力採掘大石,從南面三十里外的石山採掘大塊石頭回城,這是為了準備防禦武器。

這天天不亮,數千士兵從軍營跑出,直接沿著甬道奔上城牆,開始沿著城牆進行體力訓練,這些都是體能測試不合格計程車兵,一共六千人,包括呼延通的兩千士兵,他們當初都是長跑能手,但這幾年養尊處優,停止了訓練,體力嚴重下滑,竟然沒有一個人達到標準。

士兵們原本是在城外訓練,但擔心金兵會隨時殺來,從昨天開始,軍隊改為在城頭上跑步訓練。

甘泉堡雖然叫做城堡,但它是實際上是一座縣城,城牆周長十四里,跑三圈就是四十多里了。

此時陳慶也在城頭上,他和跑步訓練無關,他在視察宋軍工匠營測試火鷂子,火鷂子由兩名大匠負責,一個弩坊大匠胡臻,一個是器械坊大匠謝長治,這兩人各有所長。

胡臻是陝西路軍器局首席大匠,原是跟隨八字軍王彥,後來跟隨陳慶,他擅長做弩,安裝在大船上巨弩火藥炮就是他製作的,小型投石機也是他設計製作。

而謝長治則擅長做大型器械,同時也擅長製作飛行器,也就是木鳥,火鷂子就是木鳥中的一種。

謝長治和胡臻同時在做兩件事,一是安裝第二架千步炮,也就是超巨型投石機,陳慶已經從軍器監得到了千步炮拋竿的詳細製作圖冊,只是製作一根拋竿最快也要五年時間,他們根本來不及大批次製作。

只是遠在梓潼縣的周寬卻在成都一家船行內,無意中發現了一根千步炮的拋竿,至於它怎麼會在船行內已經無從知曉,周寬立刻用二十貫的價錢買下了這根對船行毫無作用的拋竿,這次大軍北上,拋竿也一起北上了。

甘泉堡內已經有一架千步炮,這是第二架。

千步炮已經快完成,收尾事情交給其他工匠,胡臻和謝長安開始全力以赴調製火鷂子。

火鷂子可以說是技術含量最高的一件火器,它必須始終保持一個穩定的飛行姿態,甚至在火藥助推後依舊保持穩定,最後還要精準落地,這就不是一般的困難了。

甘泉堡已經先後進行了數百次改進試驗,基本上已經解決了精準落地,也解決了正常飛行姿勢,但最大的問題是會偏離飛行路線,總是飛偏,這個問題一直找不到原因,也一直沒有解決。

謝長治已經進行三天的試驗研究,他不愧是東京軍器監的首席工匠,在試驗飛行了十幾次後,便找到了原因。

“啟稟都統,飛偏的原因還是火鷂子腹部裝載的火油導致的,火油不穩定導致火鷂子飛行不穩定,所以它有時候正飛,但更多時候是偏飛,另外翅膀的尺寸和厚度也有點問題。

卑職用沒有裝載火油的火鷂子試飛,稍微在翅膀上進行改進後,便連續五次都成功。”

陳慶沉聲問道:“那有沒有解決的辦法?”

“解決辦法就是迴歸最初,不裝載火油,而是點燃火鷂子本身,然後在敵軍上空爆炸,燃燒的碎片就會四散飄落。”

旁邊胡臻又補充道:“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把火鷂子浸泡在火油內幾天,然後拿出來曬乾,這樣火鷂子本身就是火油了,或者想辦法把火油做成油泥狀,塗抹在火鷂子上……”

陳慶笑道:“浸油這個方案可以,就是原木材浸油,而不是火鷂子浸油,否則曬乾後會變形,另外油泥塗抹不妥,但油泥這個思路很好,能克服液體油的很多弊端,比如直接點燃後可以投擲,不用再投擲火油桶了。”

“我們可以試驗!”

“儘快吧!如果浸油來不及,以後再慢慢改進,先讓火鷂子能用起來。”

“卑職明白!”

這時,一名士兵飛奔而來,單膝跪下稟報,“鄭將軍在東城門有急事,請都統速去!”

陳慶又鼓勵工匠們幾句,這才快步下城去了。

東城門外來了一隊商人,由兩百多頭健壯騾子組成,每頭騾子馱著四隻大木桶,鄭平正帶著士兵們檢視大木桶內的物資。

“這是什麼?”

陳慶從東城甬道下來,正好看見商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