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0章 一壺濁酒喜相逢(大結局)(2 / 3)

秦堪白淨的面孔腫得像豬頭,眼眶也黑了一大圈。嘴角剛一勾便牽動了傷口,疼得瞋目吸氣,痛苦得眼睛眉毛擰成了一團。

“嘶——陛下下手也沒留情啊,剛才一拳打中我的脖頸,差點把我打死。”

二人艱難的扭過頭,兩兩對視,看到對方腫得不成人形的模樣後,二人呆怔片刻。忽然笑出了聲,笑聲越來越大,中間夾雜著牽動傷口後的吸氣聲。

朱厚照笑得不能自已,一邊抽氣一邊側躺在地毯上弓起腰,上氣不接下氣道:“今日從承天門外見到你開始,到乾清宮內召見你,我一直覺得你這張臉很討厭。很陌生,好像從沒見過,那時你近在我眼前,卻彷彿隔了天涯般遙遠。現在揍完之後,我發現你這張臉一點也不陌生了,還是當年熟悉的模樣,甚至更英俊了幾分,哈哈……”

秦堪也笑道:“這幾年越看你越不順眼,明明還是原來的模樣,可總覺得心裡膩煩,今日揍過之後才頓感親切,原來你很適合這副豬頭的樣子,希望你以後繼續保持下去……”

二人又大笑,笑得酣暢淋漓,好不快哉。

過了半炷香時分,二人笑聲漸漸小了,心中卻浮起了同樣的悲傷沉痛。

吵過罵過,打過笑過,之後呢?該面對的事情終究逃避不了。

二人仍並排躺在地毯上,朱厚照的神情漸漸嚴肅:“秦堪,我素知你有胸懷天下之志,你告訴我,你希望看到大明變成什麼樣子?”

秦堪不假思索地道:“國盛,民富,商興,軍強,內無憂,外無患,民間百姓衣食無憂,朝堂大臣多一些務實能幹之人,少一些口若懸河仁義道德的虛偽之輩,如此,臣願足矣。”

朱厚照嘆道:“怎麼可能有這一天?秦堪,你的願望太遙遠了……”

“總要有個人站出來,身體力行地去做,做一天,一月,一年,或許改變微不足道,但是做十年,五十年,一百年,世道終會不一樣,如同愚公移山,愚公幹不動了,還有兒子,孫子,子子孫孫一代又一代做下去,總有一天會將那座礙眼的大山移掉。”

朱厚照笑道:“你行事慣來聰明,機巧百變,愚公移山可不是你的性子,你怎會做這般蠢笨的事?”

秦堪苦笑道:“欲變千年王朝亂局,談何機巧,哪有捷徑?本是一件沉重且艱鉅的事,所謂聰明和捷徑,最終結果只會禍國誤君,我可以不在乎身家性命,卻不敢拿天下萬千生靈玩笑,臣民百姓經不起這樣的玩笑。”

扭過頭看著朱厚照,秦堪深深道:“陛下離開皇宮,在郊外農莊住了數月,你看到我大明的農夫過著怎樣的日子了嗎?京師郊外的農莊尚算富裕,豈知遠離京師千里的貧瘠之地,百姓們又過著怎樣的日子?或許他們終日勞作,唯所求者不過飯裡多一片油油的肥肉而已,我此生要做的事情,就是讓大家的碗裡多那麼一片肉,讓他們每日三餐安寧恬靜地蹲在門檻外,扒著碗裡的飯和肉,沒有惡吏欺門徵繳苛稅,沒有韃子鐵騎搶掠屠戮,我只想讓他們安靜的吃完,然後帶著滿足的笑容赤腳下到田野鄉間。繼續每日的勞作……”

嘆了口氣,秦堪道:“所謂‘國盛,民富,商興,軍強’,看似遠大崇高的志向,其實歸納起來只不過是百姓碗裡的一片肥肉而已。等到哪一天我大明所有百姓的碗裡都有了這片肥肉,我想,我此生的志向已無憾矣。”

朱厚照安靜地聽著,良久方才嘆道:“秦堪,你是對的,想想我登基這十幾年來。對朝政國事素來不喜,而我治下的大明卻莫名其妙超越了成化弘治,已有中興盛世之象,以前我猶沾沾自喜,自覺是古往今來英明君主,然而這幾個月住在農莊細數自己的功過,卻發現這中興盛世與我毫無干係。全都是你和內閣諸位大臣治理下來的,一條條強國之策的推行,全部出自你們之手,而我,只是因為對你這個朋友毫無保留的信任,而只管點頭應許便是,稀裡糊塗十四年,竟真的治下了這煌煌盛世。秦堪,不得不承認,這些全是你的功勞。”

秦堪笑了笑,道:“昨夜我已做下這震驚天下的大事,陛下待如何處置我?”

朱厚照沉默半晌,反問道:“你覺得我該如何處置?”

秦堪淡淡地道:“你重登皇位,然後殺了我和葉近泉。以平息昨夜京師之亂,平復京師朝臣軍民人心……”

朱厚照有些奇怪地盯著他:“你甘心被我殺了?”

秦堪毫不猶豫道:“當然不甘心,所以我出宮後打算馬上收拾細軟帶上家小逃命,相信陛下很快就能發現。我不僅治國的本事強,逃命的本事也不小……”

朱厚照愕然瞪著他半晌,終於翻了個白眼,道:“好吧,欽犯秦堪在逃,家眷不知所蹤,留下這個爛攤子我該如何處置?”

“圈禁偽帝朱厚熜,裁撤司禮監,收回批紅權,擴充內閣成員至二十人,凡國事以投票席位表決,而內閣人選則以吏部和都察院每年對官員的考績評分為主,錦衣衛則負責暗中蒐集這位內閣人選為官施政的每一個細節,從官聲到功績,事無鉅細皆列入評選標準,一明一暗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加大都察院對地方官府的監督力度,並裁撤東廠,收回錦衣衛緝拿審問刑訊等諸權,錦衣衛只具偵緝和網羅情報之權,它獨立於都察院,大理寺和刑部三法司之外,並於錦衣衛內另設司局,專職監督各地方官府之責,凡貪墨,欺民等諸多不法事,皆上報內閣和都察院……”

說著說著,秦堪忽然住了口,神情有些猶豫,他想說,或許,天下並不需要皇帝,或者皇帝只是個擺設,比如五百年後的君主立憲制,如今大明的內閣,都察院,指揮使司三權分立,諸衙各司其職,已然有了君主立憲的雛形,稍作修改便是一套成熟且穩定的政治制度。

少了皇帝和司禮監的攪和,再充分擴大三方的權力,使之互相監督制約平衡,然後在這套平衡的制度下推行強國之策,鼓勵農桑,商業和軍事發明,以巨利為餌鼓勵商人航海,僱傭國內流民造船出海,開拓海外殖民地,掠奪海外物產,販賣後僱傭更多的流民,購買更多的火器,用來征服更多的海外土地……來往之間形成一個巨大的良性迴圈,從而達到富民的目的,民富則學興,學興則明理,明理則引人思索,或許在有生之年,秦堪便能看到一個名叫“民主”的東西在世人心中悄然萌芽,生長……

然而在這個生平僅有的皇帝朋友面前,秦堪埋在心裡的這番話終究沒忍心說出口。

秦堪一邊說,朱厚照一邊不停點頭,最後忽然又笑了:“你看,咱們又跟從前一樣,你出主意,我只管點頭。”

秦堪也笑了:“對,咱們有了共識便施行,朝中誰不答應咱們便想個壞主意狠狠坑他一回,有的人被咱們活活坑死,有的人被坑得丟官流放,還有的被坑得啞巴吃黃連出不得聲……”

朱厚照大笑,笑得眼淚長流,語聲漸漸帶了幾許顫抖:“十多年了,咱們都怎麼了?”

秦堪也流下淚來,躺在地毯上看著殿頂金漆描繪的祥雲瑞獸,哽咽道:“或許,我們在長大,我們在變老,我們……走著走著。走散了。”

……*

正德十四年十月廿八,遼東邊軍攻佔京師後的第三日。

朝臣們耐心等了兩日,皇宮裡終於傳出了朱厚照親筆所書的聖旨,聖旨的內容卻頗為驚世駭俗,令朝臣目瞪口呆。

其一,寧國公秦堪和遼東總督葉近泉奉旨發動遼東邊軍攻佔京師,奪回正德皇位。實有從龍之功,遂晉寧國公秦堪為遼陽郡王,封地遼東遼陽府,原遼王朱寵涭改封贛王,封地改封江西南昌。遼東總督葉近泉加左柱國兼太子少保,京師外城及皇宮戍衛值守由遼東邊軍接防。原十二團營殘餘近十萬將士整肅之後開赴遼東,與原遼東邊軍編制打亂對調,升遼陽衛參將宋傑為遼東都司總兵官,權督遼東兵事。

其二,朱厚照正式下詔退位,並頒下傳位詔書,興王朱厚熜性敦德慧。宜承大寶,著朱厚熜太廟祭祖,追尊弘治先帝為父後可即皇帝位,年號“嘉靖”。

其三,鑑因朱厚熜年幼,諸事處置欠缺妥當,遂由遼陽郡王秦堪代為監國輔政,內閣。六部諸司凡國事朝政可由遼陽郡王定奪,收司禮監批紅權,權歸於遼陽郡王。

其四,削代王,岷王,襄王等三位藩王之爵,廢為庶民。著錦衣衛鎖拿圈禁京師,並嚴正警告諸王,京師皇權交替之時,諸王不得妄動。更不得擅動封地刀兵,違者以謀逆論處。

其五,大明曆代皇帝必須由朱氏承襲,外姓敢有稱帝者,天下共誅之。

……

朱厚照留下了這五道令天下人目瞪口呆的聖旨後,飄然離開皇宮,從此不知所蹤,朝臣們縱然反對亦沒了對手,只好捏著鼻子當作先帝遺詔,無奈地認同了這五道聖旨。

嘉靖皇帝朱厚熜這次終於合理合法地登上了皇位,然而他對當皇帝的熱情已完全冷卻,召叢集臣要求禪位,請朝中諸臣再從朱氏藩王中另選賢明之人任皇帝,朝臣未及廷議,卻被遼陽郡王秦堪一句話強勢否決,朱厚熜含淚屈從,於是充分繼承了朱厚照的德行,從此只在後宮玩樂,寵幸嬪妃美婢,遛狗鬥雞熬鷹無所不能,哪怕數年之後早已成年,朝臣百般請求朱厚熜親政,朱厚熜仍死活不答應,國中凡大小內外諸事悉數託於遼陽郡王秦堪,登基稱帝四十餘年不上朝不問政事,以此驚世駭俗的記錄堂堂正正打敗了朱厚照,毫無爭議地榮登大明曆代昏君榜首。

秦堪奉旨監國輔政後,第二年尋機罷免內閣大學士梁儲,蔣冕,裁撤御馬監,騰驤四衛和東西二廠,另設上羽林六衛,由遼東邊軍執掌宮禁,原司禮監掌印張永,東廠廠督戴義及曾經寵極一時的八虎谷大用,魏彬,羅祥等賜以金銀後准予告老,將楊一清,嚴嵩補為內閣大學士,從此秦堪,楊廷和,楊一清,嚴嵩四人合力撐起大明朝政,權柄之重,位極歷代人臣之上,幾與皇帝並驅。

有了權力,掃除了障礙,秦堪終於放開手腳,開始大展抱負。

曾經權勢滔天的司禮監自張永告老後,秦堪遲遲未任新掌印人選,內宮諸太監巴結攀附仍不得其果,終於窺得天意,徹底死心,嘉靖五年九月,盛極大明百年的司禮監經朝臣廷議後正式裁撤,同年,各地方官府新設御史臺衙門,獨立於地方官府三司之外,專司監督制約三司之責,御史臺只對內閣負責,由都察院監察御史和錦衣衛調員充任,互為監督。

嘉靖元年夏,遼陽郡王秦堪力排眾議,將內閣大學士人數增補為五人,第三年,再增為八人,為將來的君主立憲埋下了伏筆。

嘉靖三年,天津東港第一艘五千料大寶船下海首航,浙江巨賈張盛春以萬金買下此船,遼陽郡王秦堪代皇帝下旨嘉勉,並賜五百門最新式佛朗機火炮及鳥銃,奔天雷,水龍王等火器若干,張盛春感激涕零,同年遂組織僱傭商隊萬人出海另闢新航道,嘉靖四年八月。張盛春商隊發現非洲好望角,商隊萬人登陸,與當地土著發生爭執,張盛春朝土著開了第一槍,大明的殖民戰爭拉開序幕。

嘉靖七年秋,京師悄然流傳著一個傳聞,言稱遼陽郡王當年誅除遼東總兵官李杲後。為防自家祖墳也被仇敵如法炮製,遂派心腹親信丁順秘密將秦氏祖墳遷移它地,當時丁順請了風水堪輿大師掐算了吉時良辰之後,卻誤打誤撞將秦家列祖先人埋在一處聚風藏氣之地,其勢騰天入地,其位丙艮。巽辛,兌丁相映相薦,正是極貴至尊之風水寶地,簡單的說,丁順鬼使神差給秦氏先祖選了一處龍脈,遼陽郡王命裡合當有九五之命格,貴不可言。

傳聞傳了十來天。京師朝臣人心惶惶,遼陽郡王大怒,下令察緝,將傳出流言的某個京師地痞閒漢杖斃於京師西城菜市口,傳聞遂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