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4 康王裴謙(下)(1 / 8)

朝會。

這是當今陛下御駕親征之前,最後的一次朝會。

也正是因為如此,此次朝會上,有許多至關重要的議題。

“嶽相,說說金人的情況。”裴謙的語氣中,充滿了期待。

岳飛此時已經是樞密使,是朝中僅次於李綱的宰執,這位年僅二十五歲的少年,只用了一篇上疏,便提前完成了許多武人“出將入相”的終極目標。

而這在宋朝,還從未有過先例。

若是其他沒有才能的人,僅僅一年時間恐怕難以服眾,別說是軍中的那些各有性格的將領難以擺平,而光是朝廷中這些文武百官的掣肘,也夠喝一壺的了。

但岳飛卻在短短一年之內,讓所有統兵的將領乃至兵卒,全都佩服得五體投地,而朝中以李綱為代表的文臣,也對他全力支援。

這一方面是因為岳飛在練兵治軍方面確實有著絕佳的才華,而另一方面則在於,他也並非後世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以為的是個沒有情商、只會打仗的將領。

所以,此時雖然也還有許多人因為岳飛的年輕而對他有些不服,但總的來說,他卻已經實實在在地拿到了他想要的權力,並用一年時間,紮紮實實地練出了一支新軍。

而現在,正是檢驗成果的時候了。

岳飛上前說道“回稟官家,此次金人以完顏宗弼為帥,舉大軍十萬兵分四路,大舉南下,意在對京師形成包圍之勢。其中,完顏宗弼親帥精銳騎兵兩萬,再有十日,就要到汴京城下。”

完顏宗弼,乃是金國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第四子,女真名兀朮,故而後世也稱金兀朮。

他是金國主戰派的代表,參與了滅遼之戰和靖康之變,後來在戰場上被岳飛在郾城、朱仙鎮打得抱頭鼠竄,精銳鐵浮屠盡沒,但卻靠著趙構與秦檜這兩個奸賊害死岳飛,迫使南宋稱臣,以功勞進封太傅,獨掌軍政大權,最後竟得以壽終正寢。

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完顏宗弼都將是宋朝的頭號敵人。

聽到岳飛的奏報,朝中群臣都不由得驚駭莫名,甚至顧不得朝堂禮儀,有些騷動。

舉兵十萬!

這已經與當初靖康之變的規模相仿,可以說是金人能夠動員的最大規模。

很多大臣的眼中都流露出震驚而疑惑的神色,因為這次的情報,本來探聽得是“搜山檢海”,也就是說,這是針對皇帝趙構的一次斬行動。

為何又搞出了這麼大的陣仗?

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所謂的搜山檢海是在兩年之後,而且只動用了五千輕騎兵,連金人引以為豪的鐵浮屠,都沒用上。

可即便是這五千騎,也讓整個揚州守軍不戰自潰,趙構被嚇得逃亡海上,由此被嚇得失去了生育能力。

但裴謙的出現,讓這段歷史生了根本的變化。

原本的趙構偏安揚州之後,朝廷中忙於內鬥,甚至在收到金人“搜山檢海”的情報之後,很多大臣都還不信,直到金兵抵達了揚州,趙構才倉皇出逃。

從登基之後的三年時間,可以說是什麼都沒做成。

而揚州距離金人的地盤畢竟太遠了,所以完顏宗弼才搞出了這樣的奇襲行動。

換言之,有兩個必要條件一是當時的南宋朝廷疏於防備,守軍一觸即潰;二是目標地點離金人的勢力範圍太遠。

而此時裴謙的處境,卻全然不同了。

這一年之中,岳飛大力整合宋軍,整軍備戰,北方淪陷區的義軍也紛紛響應。這麼大的動靜,自然也早已經引起了金人的警惕,讓這場大戰提前到來。

另一方面,金人這次要打的是汴梁,距離金人的勢力範圍更近,而且金人也知道汴梁城池堅固,僅僅靠著五千騎兵不可能抓到趙構。

所以,乾脆舉國來侵,想要再製造一次靖康之變。

眼見金人來勢洶洶,許多朝中的大臣,也開始有些打退堂鼓了。

“官家,依臣之見,此次金兵來勢洶洶,御駕親征一事……還是務求慎重。官家只要坐鎮京師,讓嶽相統兵去禦敵,也就足以激勵三軍了。”

“臣附議!”

“臣也認為,官家乃萬金之軀,不可身臨險境!”

大臣們的擔憂也是有道理的,畢竟這個官家雖然有時候時常說出一些驚世駭俗之語,還不講道理地提拔了一個小小的武翼郎直接做了樞相,但總的來說,這位官家至少比徽欽二帝,要靠譜多了。

更何況,這位官家已經是此時唯一法統繼承者,若是他再出了意外,還能扶誰上位?

風險太大了!

經過靖康之變以後,哪怕是主戰派的大臣們,此時也有些變成了驚弓之鳥,不太可能支援皇帝去做御駕親征這種說起來很提士氣、但實際上卻風險遠大於收益的冒險之舉。

裴謙臉色一沉“朕不是在跟你們商量!”

此言一出,群臣又默然無語了。

這一年之中,他們被裴謙反覆pua,已經逐漸摸透了這位新皇的脾氣。但摸透了,卻更加的無可奈何。

因為,這位新皇的脾氣就是想一出是一出,只要讓他不滿意了,他真敢在大殿上腳踹群臣,甚至說出要掘了太祖太宗祖墳這種話。

裴謙對這些人的反應很滿意,又看向岳飛“嶽相,如何去打的細節,還是你自行決定。

“但有一點,朕必須說明。

“此戰,必須在城外,正面跟金人決一死戰!決不可據城而守,將周邊州縣全都扔給金人!明白嗎?”

聽到皇帝竟然這麼說,大臣們又驚了。

“陛下萬萬不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