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戰爭結束了(2 / 2)

李鑾笑道:“數術和格學物理之妙,的確超乎想象。父皇如此重視這些人,看來都是大才。”

賈薔頷首道:“對這些人,怎麼重視都不為過。大燕皇家科學院這些年進步迅速,頗有些所得。但比起他們,還差相當一截。如果不將這些人引入大燕,未來是有可能動搖大燕根基的。”

不說旁個,只談尤拉一人,就是驚豔一個時代的存在。

前世誰人都知道老毛子的數學堪稱頂級,老毛子散夥後,經濟已經拉垮到那個地步,依舊不妨礙軍工之強大,可與美麗國叫板,便是因為其強悍之極的數學。

而毛子數學之所以這麼強,只因為一人,那便是尤拉。

是尤拉的徒子徒孫們,支撐起了後世老毛子強悍的底氣。

李鑾聞言,面色凝重起來,道:“若如此,無論如何都要為大燕所有!”

張泰笑道:“直接攻克厄羅斯拉倒!不差再滅一國!”

下任元輔鄭傑卻緩緩道:“想要得到的人或其他甚麼,可以談。兩位殿下可也以在烏拉爾山做出繼續進攻的姿勢,但戰爭已經到了極限,不能再進行下去了。漢洲戰爭鏖戰了七年,消耗之大,超乎想象。縱然國力還未被竭澤而漁,但也耽擱了發展。

更何況,隨著疆域的極大擴張,八億丁口實際上也捉襟見肘。

未來十年,大燕的首要任務,仍是丁口的繁衍。

其次,是對現有疆域的建設,譬如大鐵路的鋪通,義務兵役制和義務教育的進一步完善,各級有力清廉官府的建立……

每一項,都是當務之急!

而戰爭,一定是末選。”

李鑾見賈薔沒有開口的意思,便笑道:“鄭相說的甚是,算下來,大燕實際上已經進行了數十年的大戰了,哪怕近二十年來,多是在幫諸王開國,敲邊鼓,實則也未斷過戰事,尤其是漢洲鏖戰這七年。但是,小四十九和小五十他們打下的北地,失不得啊。”

鄭傑頷首道:“殿下明鑑。北地之重要,臣亦知之。但臣的建議,仍是以唐藩、秦藩、宋藩和諸外省的鐵路為先。其次是秦洲,漢洲,最後是北地。理由有三:

其一,勞力不足。藩民和外省之民的確好用,但誰也不是傻子。這麼多年的消耗下來,近乎耗費了一億數的藩民和外省之民。元武十年以前,藩民暴起為亂案例還是鮮見的,縱然有一些,但多不成氣候。可元武十年,尤其是元武十五年之後,藩民和外省之民作亂的事,幾乎每個月都能聽到。而能傳到中樞耳中的亂事,其規模絕不會小!

如果這麼多條鐵路同時開工,所消耗藩民數將會驟增,必然大大激化矛盾,短期內,藩民和外省之民作亂的新聞,必呈星火燎原之勢!

縱然可以反手平叛,但也將會埋下不安穩的後患,除非朝廷準備將數千萬藩民悉數斬殺。”

“其二,仍是國力積累不夠,絕無法支撐這麼多鐵路同時開通。無論是運力,還是鋼鐵出產,亦或是枕木所耗用的優質木材,都不可能同時供給這麼多鐵路的鋪設。”

“其三,技術積累不足。據臣所知,在鋪通西域和漠北草原的鐵路時,勞力的損耗極大,尤其是在冰雪之土上,想要鋪通鋼軌,十分棘手,進度也極慢。所以臣以為,何不循序漸進,先將唐藩、秦藩和諸外省的鐵路鋪通,再鋪通秦洲、漢洲鐵路,有了充足的技術手段積累,再鋪通北地冰原的鐵路,豈非更合適?

大可不必擔心北地丟失,既然四十九殿下和五十殿下這般能打,就請他們卡死烏拉爾山,修建王城,堵死羅剎鬼東進之路!一應糧草供應和耗費嚼用,本土可以供應!

支撐上二十年,大燕和諸王封國必將強盛之極,到時候,修通北地鐵路,將不在話下。”

賈薔眼神淡淡的看著這位接下來十年,操持天下權柄的大學士,見其目光堅定,並不因他的注視而退縮,微微眯了眯眼,好一陣後,就在殿下氣氛愈發壓抑之時,賈薔看向於萬洲,就見於萬洲微微頷首,笑的很是欣慰,賈薔也灑然一笑,道:“鄭卿之意,倒和太子不謀而合。昨晚和朕爭執了很久,今兒朕才來問問諸卿之意。也罷,朕馬上就要禪位了。天下事終究由你們來頂起,就按你們的主意辦罷。

只是你們要訂好計劃,以五年為一期,設立一個目標,五年後回頭看一看,哪些完成了,哪些沒完成,也好總結反省。再進行第二個五年……

總之,朕龍御歸天前,這面輿圖上的那些黑線,要落實了。

不然,朕是不依的。”

……

含元殿。

黛玉看著滿面笑意的賈薔進來,面上也泛起了笑容,奇道:“皇上今兒怎麼這樣高興?”

即便兒媳韓氏亦在,賈薔也未避諱,自然的牽起黛玉的手來,笑道:“太子得賢臣,朕甚是欣慰。”

在黛玉的追問下,他將今日事大致說了遍。

不過黛玉卻是先喜後憂,道:“連皇上當面,他都敢堅持己見,那將來和太子起了異見,恐怕也難調和。”

賈薔笑道:“朕怕的不是不可調和的元輔,朕怕的是應聲蟲似的宰相。一個沒有軍權的元輔,再怎麼不可調和,也沒有造反的根基。這條紅線,這條死線,朕已經劃死了!當然,千百年後,或許會發生動搖。但至少近三百年內,發生的可能不大。

朕其實還很想看到,在太子在位期間,有強硬的元輔和他對著幹,並最終沒被他給幹掉。如此一來,就能鞏固了元輔的地位。不至於將來出現了昏君,整個大燕帝國隨即崩塌。

而出現昏君的可能性,遠遠超過出現一名權臣。”

黛玉聞言,氣個半死,蓋因後世之君必是她的嫡子嫡孫,怎就會出現昏君?

她怒嗔賈薔一眼後,又問道:“海外諸王這次果真都要回來?那可是要大團圓呢!”

賈薔笑著點點頭道:“戰爭已經結束了,接下來,便是漫長的和平緩衝期。等傳位後,咱們就去新城,住上二年,再往唐藩博城去住,隨後再往宋藩去。沿途一路都是兒孫封國,都有美景美味,該咱們盡享天倫咯!”

黛玉聞言,抬眼望著賈薔,抿嘴輕輕頷首。

不遠處,太子妃韓氏濡仰羨慕的看著這一雙世間至尊至貴的舅姑。

曾幾何時,天子私德在士林間的風評並不算好。

多少人暗中嘲笑他,姑姑、嬸嬸、嫂嫂的,亂七八糟一鍋燉,著實不堪入目,實在色中之王!

但是數十年過去了,天子後宮中居然再未增添一人。

多少禮部大臣,甚至提出了後宮不可偏寵一姓女,否則於社稷不利這等直白的意見,卻仍未動搖天子之心,一次大選都未進行過。

而天子和皇后之間的許多生活相處點滴,在不經意間流露出去後,也讓天下女兒家羨慕的流淚。

何謂只羨鴛鴦不羨仙,不過如此罷……

韓氏更慶幸的是,丈夫李鑾處處以天子為榜樣,與她也琴瑟和諧,舉案齊眉。

嫁與這般人家,當真是幾世所修之福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