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發財夢

為了尋找李自成的寶藏。

李雲龍決定成立一支尋寶密軍,這是一支類似於摸金校尉的隊伍。

摸金校尉是古代一個盜墓者的門派。據史書記載,摸金校尉起源於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當時曹操為了彌補軍餉的不足,設立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司盜墓取財,貼補軍餉。當時很多大墓都被曹操的摸金校尉給盜光了。

曹操之時,摸金校尉乃從正規的軍事編制。曹操之後,盜墓者皆各自為政,同行之間並無師徒之分,凡以摸金之法盜墓,均為摸金校尉。摸金校尉多以個人行動為主。

李雲龍成立尋寶密軍的初衷也是和摸金校尉的職責差不多,不過摸金校尉是盜墓,而李雲龍的尋寶密軍是尋寶軍,不要錯誤的理解哦。

盜墓感覺有點缺德,但是尋寶並不會了,是讓那些埋藏的寶藏揮作用。

說幹就幹,第二天就讓鐵血旅把各個團部內所有精明能幹,又懂些地理和相關知識的戰士推薦上來。

“通訊部,立即是讓各個作戰團部內的人才都是推薦上來。先要第一點就是要忠心耿耿,並且具有一定的作戰能力,其次就是懂各方知識,會地理知識和奇門遁甲的知識的!”

“是!”

通訊部的戰士把李雲龍的作戰指令傳達下去了,各個團部就是開始挑選具有特殊能力的戰士推薦到旅部了。

因為之前鐵血旅聲名大噪,由來自於全國各地的有志之士和人才,所以要尋找這兩方面的人才,整個鐵血旅還是存在的。

三天後,從各個作戰單位推薦上來了各個方面的人才,有的戰鬥力強悍,有的則是懂奇門遁甲或者天文地理之術。

廣曲縣,鐵血旅臨時指揮部。

在秘密訓練場中,站著十幾個從各方挑選出來的人才,他們整整齊齊的站在了李雲龍的面前。

李雲龍打量著面前的十八個戰士,很是滿意的點了點頭,緊接著開口說道“今天把你們聚集在這裡,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需要你們去完成!”

“大家願不願意”李雲龍問道

“願意,願意!誓死追隨旅長”

“很好!”李雲龍掃視了一圈在場的眾人之後,緊接著沉吟的說道“你們接下來聽到的一字一句都是屬於頂級機密,不允許透漏給任何人,聽明白了嗎?”

“是!”眾人傲然朗聲應道。

為了安全起見,李雲龍啟用了亮劍系統最新忠誠度識別功能,鑑別每一個鐵血旅的戰士的忠誠度,這讓李雲龍驚喜的現,這些戰士的忠誠度都是在9o以上。

按照系統忠誠度的劃分,忠誠度在9o以上就是屬於死忠級別了,因此不用擔心他們的忠誠問題。

確定了眾人的忠誠度問題之後,李雲龍則是開口道“你們目前一共十八個人,將會組成一字尋寶密軍,負責尋找一個下落不明已久的寶藏——闖王寶藏!”

每一個戰士神情沒有任何的變化,在他們的眼裡,只有執行命令!

“我這裡有一份藏寶圖!”李雲龍說著拿出了一疊大小不一的羊皮卷,“你們的任務就是根據藏寶圖尋找出這一份闖王寶藏。”

防人之心不可無,為了防止這一份完整的藏寶圖落入敵人之手,李雲龍把這一份藏寶圖是分為了1o分,決定把這1o分藏寶圖分別給1o個人攜帶,退一萬步講,就算尋寶密軍出現了意外,也不會導致整張地圖落入到敵人手中。

“你們表面的身份是地質勘查隊,真實目的就是為了尋找出闖王的寶藏,主要的目的地是天門山一帶!”

“尋寶密軍,這是你們在鐵血旅的編制番號,保留著在部隊的編制,享受的營長級別的待遇!”

“誓死完成任務!”

尋寶密軍的所有成員朗聲應道。

自此,鐵血旅的尋寶密軍就成立了,這尋寶密軍的第一個任務就是為了尋找李闖王的寶藏,目的基本上了曹操的摸金校尉一致,那就是為了補貼軍費所採取的秘密軍隊簡直。

在當時,軍閥混戰使曹操的大軍無法長時間休整,也使流離失所的農民看到春種卻等不到秋收。為了解決自己的糧餉問題,曹操把目光放在了盜墓這個古老的行當上,在經歷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之後,社會生產力得到充分揮,經濟的繁榮使得當時厚葬成風。這也就為曹操偷墳掘墓,盜取金銀財寶以充軍餉提供了條件。“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這類專司盜墓的官職在曹操的軍隊裡便應運而生。

現在李雲龍為尋找李闖王的寶藏而成立尋寶密軍,設立尋寶中校和尋寶尉官,隸屬於鐵血旅的部隊建制。

緊接著,李雲龍和尋寶密軍交代了相關的事項之後,就把拆分開的藏寶圖分給了18人的尋寶隊伍中忠誠度最高的1o人,當然,一份完整的地圖備份,李雲龍還是留了下來的。

“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尋寶密軍的一員,一切行動都是處於保密狀態,都清楚了嗎?”

“清楚明白!”

尋寶密軍的18人都是齊聲喊道“誓死完成任務,尋得寶藏,鐵血抗日!”

在鐵血旅的尋寶密軍成立之後,第二天就從廣曲縣出,直接奔赴天門山尋找李自成的寶藏。

李雲龍的財之夢才剛剛開始。

喜歡抗日之神級選擇系統請大家收藏抗日之神級選擇系統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