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3章 京劇(1 / 2)

說做就做,第二天小紅和陳曉就拖著秦雪梅去了電力醫院。

那邊人頭熟,安排專家給秦雪梅認真仔細的檢查一下。

這邊小偉一家忙活著請滿月酒,該通知的通知,該送請柬的送請柬,宴席就訂在梅府,四個廳包了一天。(很好吃的,就是有點兒貴)

梅府是著名京劇名伶梅大師的故居,私家菜,就在大翔鳳衚衕,隔著院子這邊也不遠,順著七通八達的衚衕溜達過去十來分鐘腳程。

話說民國那會兒梅大師號稱梅半城,後海這片兒包括京城裡的房子不少原來都是他的。

那會兒聽他一齣戲要十個大洋,當時在滬海買棟小樓也不過三十個大洋,在全國算是最貴的地方。

大洋的幣值是相當高的,普通百姓一年到頭也難得見到幾個。

別看電視劇,那是胡扯,演古裝還甩手就是二十兩呢,相當於咱們去個路邊攤坐下就甩十萬要倆烤串,要是古代人知道了得掐死這些編劇。

梅大師那會兒演一場戲下來就是幾百上千大洋,得用袋子往家扛,可以想像他有多少錢。

後來解放,他家除了老宅外全部上交,包括古董字畫財物房屋可以說送出了大半家產,所以就成了一代大師,國家宣傳供養。京劇是借了他的光。

你想想為什麼京劇就成了國粹了?總共從形成到展才幾年?起始186o,形成在1918,那會兒十月革命都成功了,共產主義思想在國內傳的熱熱鬧鬧。

1927京城順天時報選出四大名旦,梅尚程荀,同時還有武生宗師楊小樓,四大鬚生佘高言馬,各有風格,成宗立派,為什麼一個劇種湧現出這麼多流派人物?

剛成型啊,這些人就是事實上的京劇第一代。

在這之前的所謂京劇,包括進宮演出的那些前輩事實上是‘徽班’,也就是安徽地方劇。

徽班進京被現代京劇藝人視為京劇的起始,安徽安慶石牌鎮是京劇的祖地。

當時進京的四個戲班,摺子戲,崑曲,武戲,童伶,然後和其他戲種不斷融合形成外班。戲班之外的戲班。

外班是西皮二黃徽戲秦腔漢調,包括吸收了崑曲的一些技巧的大雜燴,也正是這些大雜燴不斷交融融合誕生了平劇。平劇又展,最終形成了今天的京劇。

1936年京劇成熟達到鼎峰,然後49年解放了,算算幾年?中國所有成熟流傳的戲曲種類裡它是最晚的。

撂地的相聲都比它歷史悠久。

……

這邊滿月酒安排妥當,那邊王繼偉家搬了過來。

從暑假那會兒回去歸攏處理,這都兩個多月了,終於處理好了,把滿腔怨氣的王秀麗扔在學校全家人拿著戶口手續就過來了。

東西什麼的能賣的都賣了,不能賣的也都送了人,雖然老倆口有點捨不得,但是覺得兒子閨女說的有道理,這是進京了,以後就是京城人了。

媳婦家又是那麼能行,去了要啥有啥,錢也不缺,這些過去的舊東西拿過去也沒什麼用,還給大兒子丟臉。

王繼宏臨在奉天上車的時候給王繼偉打的電話,沒透過公司這邊,也沒坐飛機。

秦雪梅陪著王繼偉到火車站接人,小偉也跟了過去。自家怎麼也得出個代表歡迎一下。

火車站不像飛機航站樓,來接人就只能混在人群裡在出站口守著,聽著不斷轟進耳朵裡的各類雜音呼喊問詢叫賣聲。好在有臧元偉他們,在人流中給幾個人撐起來一小塊空間。

火車晚點了,晚了二十來分鐘,還好不是幾個小時。

王爸王媽全都換上了新衣服,雖然,還是沒脫離土味範籌,不過這已經是一個巨大進步了,這個得一點兒一點兒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