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吃席!朱棣鼻子都氣歪了!(1 / 2)

錦衣衛的效率,一向出了名的快。

僅僅過了一兩個時辰,聶興便帶回來了一車車的美食佳餚,散著誘人的香味。

一千餘名工匠見了,情緒瞬間就被調動了起來,不自覺地嚥了嚥唾沫。

甚至還有年輕一點的小夥子,已經流下了口水。

天可憐見,他們這一輩子,都沒有吃過這等美食佳餚。

朱高煦見宋禮還愣在原地,頓時沒好氣地喝道:“老宋頭,你還愣著幹什麼?命人把桌子搬來啊,準備開席!”

宋禮身子一顫,頓時反應了過來,連忙指揮著工部官吏去安排飯桌。

聶興滿頭大汗地走上前來道:“二爺,按照你的吩咐,那些酒樓都開始幹起來了。”

“這些酒菜只是第一批,後面兄弟們還會送來第二批第三批,預計得花個幾百兩銀子……”

朱高煦擺了擺手,長嘆了口氣。

眼前這一千名工匠,如果只是粗茶淡飯,十兩銀子就能讓他們吃飽。

為了彌補朝廷以往對他們的虧欠,朱高煦才命人送來這些酒菜,也不過花費幾百兩銀子。

那些個達官顯貴富商巨賈,隨便在十里秦淮狎妓玩樂一次,都不止花這麼點銀子!

這就是不公啊!

明明是大國重器的頂尖匠人,卻遭受到了難以想象的惡劣待遇。

勤勞肯幹的人才不但沒飯吃,還飽受小人折磨凌辱;溜鬚拍馬者身居高位,鐘鳴鼎食,風花雪月。

這不是一個盛世該出現的場景,大明需要改進的地方,實在還有太多了。

朱高煦作為後世來人,他自然清楚這些頂尖工匠的重要性,大明想要踏上工業之路,這些匠人就是不可或缺的稀有人才!

該怎麼辦,才能改變這樣的現狀,改變天下工匠的現狀?

一時間,朱高煦陷入了沉默。

匠人們為什麼吃不飽?

匠人們為什麼拼命幹活,還不能養家餬口?

不單單只是因為李文輝等人剋扣俸祿,貪汙腐化。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便是太祖高皇帝制定的俸祿制度,實在太低了。

拿一個七品官而言,一年俸祿算下來四十兩,勉強足以養家餬口,支撐全家開支了。

但是,真正放給官員的俸祿,不是銀子,而是祿米。

規定官俸給米,按月,俸祿高低與品級相一致。

洪武時期,官員俸祿主要是米、鈔兩部分組成,且主要是給米,但到了永樂時期,開始全面推行米折鈔的制度。

鈔就是大明寶鈔,因為朝廷濫不加節制,致使大明寶鈔不斷貶值,偏偏老朱家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在洪武八年之時,一石米的價格用寶鈔一貫即可購買。

結果到了永樂元年之時,一石米的價值已相當於寶鈔十貫。

也就是說短短二十來年的時間,大明的寶鈔已經貶值了十倍有餘。

這是一個緩慢卻又無法逆轉的過程,大明王朝生存了幾百年的時候,卻只用了二十多年的時候,就將自己的寶鈔貶值十倍有餘。

到了宣德年間,由於寶鈔市場存量過多,貶值幅度太大,形同一張廢紙,宣宗朱瞻基不得不下令停止寶鈔的行,從此以後大明再沒有行新的寶鈔。

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大明寶鈔,狗都不要,頂風能臭十里地。

不過現在是永樂年間,寶鈔還算有些價值。

然而朱老四連搞很多重大專案,以致於國庫空虛財政緊張,他就夥同夏原吉變相削減官員俸祿,規定京官的俸祿三成給米,剩下七成則“春夏折鈔,秋冬則蘇木、胡椒”,這就是“折色”。

將胡椒、蘇木等種奢侈品當作俸祿放,且官方規定的折色價值低於市場價值,實際上就是變相降低了官員的俸祿。

本來官員俸祿就低得離譜,老朱家的天子還時不時拖欠折色,這讓官員們怎麼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