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1 / 2)

廢物?

呵,我就喜歡做個廢物!

二代親王與三代親王冷眼旁觀,絲毫不為所動。

他們這小日子過得舒舒服服的,為什麼要去浴血搏殺,替大明開疆拓土,征戰沙場?

這宗藩新制裡面,密密麻麻地列出了一條條枷鎖,即便最後當真在海外封王,那也不過是個傀儡罷了,必須嚴格服從中央天家的命令。

與其如此,那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做個廢物!

打仗不死人的嗎?

上陣殺敵不用流血的嗎?

老子不知道把一腔熱血灑女人身上嗎?

這勞什子宗藩新制,誰愛同意誰同意,反正老子不同意!

秦王朱志堩、魯王朱肇煇、韓王朱衝火或等二代親王三代親王交換了一下眼神,明智地選擇抱團抵制。

谷王朱橞謀逆,所以你朱高煦有底氣剁了他的腦袋。

但是我們這些人可都是老老實實的良善王爺啊,完全貫徹你們燕王一脈養豬的政策方針,吃喝玩樂玩女人,現在我們不樂意上陣殺敵,你總不能把我們全給剁了吧?

一代親王中,蜀王朱椿也不太同意。

他本來就是一個喜好讀書和做學問的人,“博綜典籍,容止都雅”,在朝中有“蜀秀才”之稱,不喜歡什麼打打殺殺的。

現在你讓我這個蜀秀才去上陣殺敵,浴血搏殺,這不是搞笑嗎?

老子不去!

而沈王朱模、安王朱楹等太祖幼子,因經歷了靖難之役的動盪變故,險些如同韓王朱松那般被硬生生地囚禁到死,一生不得外放就藩,過一天自由的日子,所以他們早就被嚇破了膽。

好不容易到永樂六年得以就藩,做個富貴閒散王爺,這已經是他們此刻最安穩滿足的生活了。

此刻面對漢王朱高煦提出的諸王外放戰功晉爵這一新制度,他們同樣也是老大不樂意。

即便這宗藩新制,可以助他們得到兵權,甚至列土封疆,宰執一方!

但是,沈王朱模、安王朱楹等藩王,根本就沒有這等野心。

太祖崩的時候,他們還年幼,親身經歷了靖難之役,從建文朝到永樂朝,磕磕絆絆總算是僥倖存活了下來。

對他們而言,安穩活著,就已經足夠了。

唯獨那麼幾位一代親王,代王朱桂、肅王朱楧、遼王朱植、慶王朱栴、寧王朱權等曾經的攘夷塞王,面對朱高煦丟擲的兵權誘惑,他們根本沒有辦法拒絕。

洪武朝當年威震天下的九大攘夷塞王,個個都是手握三護衛大軍,鎮守邊塞重鎮的實權王爺。

這其中又以寧王朱權為最,號稱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均驍勇善戰!

而朱權本人也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於世。

當年他們這九大塞王聯合出塞作戰,不斷蠶食蒙古部落的牧場領地,掠奪蒙古部落的人口牲畜,打得他們抱頭鼠竄,不敢南下而牧馬,是何等威風霸氣,逍遙快意!

然而輝煌都是短暫的,太祖高皇帝一病逝,狗日的建文皇帝,直接揮刀對準了他們,削的削殺的殺,結果硬生生地削沒了自己的帝位。

到了永樂朝,他們的日子也好過不到哪兒去,三護衛兵權接連被奪,甚至封地都被遷徙到了內地,成了一群沒有尖牙利齒的紙老虎,只能被禁錮在封地裡,做個混吃等死的廢物!

這對於曾經主宰一方手握實權的攘夷塞王而言,根本就是不能忍受的事情!

但是現在,他們有了重新獲得兵權的機會,即便這需要他們帶著子孫後人拿命去征戰沙場!

不過,那又如何?

難不成真的甘心,做頭混吃等死的豬玀?

代王朱桂不甘心!

肅王朱楧不甘心!

遼王朱植不甘心!

慶王朱栴不甘心!

最不甘心的,還是寧王朱權!

當年他聽信了燕王朱棣“事成之後,平分天下”的鬼話,被裹挾著起兵造反。

結果事成之後,他不但沒有得到自己那份天下,還被禁錮於南昌,甚至還多次遭到誣陷非議,為了活命只能韜光養晦,終日彈琴讀書,求仙問道!

但是,他可是寧王朱權啊!

那個自幼得太祖喜愛,甲兵八萬,戰車六千,以善於謀略著稱於世的太祖十七子!

不出意料地,一眾藩王意見不一,很快爆了爭吵。

攘夷塞王想要重掌兵權,所以鼎力支援這宗藩新制,如代王朱桂、肅王朱楧、寧王朱權等人。

一代親王中周王朱橚、蜀王朱椿等人,則因為天生不喜殺戮,不願接受這宗藩新制,但是他們又不得不為自己的子孫後人考慮,畢竟讓他們做一個混吃等死的廢物,實在有些令人絕望。

這樣的機會,恐怕僅有這麼一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