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陰謀與算計,公甫先生之殤!(1 / 2)

金陵,帝都。

因為學部尚書解縉入獄。

致使學部群龍無,只有侍郎陳公甫一人獨力支撐。

陳公甫原本是象山書院的落魄山長,生活清貧,家無餘財。

此次入京之後,雖然漢王殿下給他置辦了一處府宅,但陳公甫婉言謝絕了,他依舊住在金陵城北一處簡陋小院。

帝都居民主要集中在城南、城中地區,一段是沿內秦淮西半段的兩岸繁華地區,另一段是廣藝街以東。

相比之下,因城北沒有固定城門、城牆設施,人居較少,逐漸成了貧民偏戶聚集的地方。

自從解縉入獄之後,太子殿下一時間又未及時補充學部尚書一職,以致陳公甫的工作異常繁忙。

正值學部大力推行新學,對官學改制的敏感時間,各道州府縣皆有政務上呈,需要他拍板處理的政務實在太多了。

對此陳公甫倒也沒有怨言,此刻他只想著有生之年,能夠親眼見到新學大成,見到6學子弟遍佈天下,如此就足矣!

生活清苦,政務繁雜,都可以接受。

他陳公甫前半輩子碌碌無為,守著象山書院苟延殘喘,本以為此生就會這樣結束,愧對恩師的教導。

然而漢王朱高煦的橫空出世,讓他終於看到了希望,看到了6學大行其道的希望!

只是可恨,漢王殿下突然遠走北疆,不然這新學鐵定可以如期推行,取代那程朱登臨神壇了!

一想到這兒,陳公甫就忍不住嘆了口氣。

他還在伏案批閱政務,門外卻突然出現了一道身影,正是皇家制造局局長鬍元澄。

“公甫,走吧,該下值了。”

胡元澄看著這位好友,心中難免嘆了口氣。

身居陋室,卻能一心為國,操勞理政,這樣的學者大家,才是真正的大儒啊!

他胡元澄的確是安南人不假,他胡元澄從未學習過程朱聖賢之言也不假,但是他胡元澄在大明朝為官這麼多年,見到的大多都是些貪贓枉法、驕奢淫逸的縉紳官員!

而他們,全都是清一色的程朱文人!

與那些蛀蟲米蟲比起來,陳公甫簡直堪比聖賢!

當年詔獄研究院中的八人,老大哥陳濟是史學家,無論是學識還是威望都令其餘七人尊敬信服。

解縉則是個沒心沒肺的二楞子,恃才傲物卻又真誠坦率,還是個不折不扣的酒蒙子。

王景、鄒緝、曾棨三人本就是被脅迫進入詔獄編書,即便最後接受了這新學,他們骨子裡還是看不起6學傳人陳公甫。

尤其是七人重返朝堂之後,王景、鄒緝、曾棨三人明顯自成一派,似乎正在宣揚儒家公羊思想,與陳公甫弘揚的6學成了競爭對手,雙方更是不太和睦。

也只有胡元澄這個曾經的安南人,能夠體會得到被群臣排擠打壓的心酸苦楚,所以他與陳公甫一向交好,二人互相引為知己。

其實說心裡話,相比於只知道高喊仁義道德、禮法制度的程朱之學,胡元澄更加看好強調人之本心主動性的6氏心學。

陳公甫瞧見天色的確不早了,他還要趕回城北住所,所以簡單收拾了一下,便與胡元澄一同走出了官署。

學部規制一應與六部同,所以辦公之地同樣在紫禁城內的千步廊。

千步廊東接長安左門,西接長安右門,其北側左右各有東西向廊房一百餘間,這便是中央政府機關六部百司的辦公之地。

按文東武西的格局,文官在東千步廊,武官在西千步廊。

陳公甫與胡元澄出了宮,坐上了胡元澄的馬車。

胡元澄好歹也算是一部尚書,曾經又是安南國王子,生活水平自然還算可觀。

二人在馬車內長吁短嘆,訴說著各自的愁苦煩悶。

陳公甫愁,愁在新學工作受阻,無人主持大局。

要是新學推廣不成,好不容易等到的失望,直接變成了絕望,那會比殺了他還要難受。

胡元澄愁,愁在皇家制造局匠人不足,地盤太少,太子爺卻又不同意擴建。

這明明都是漢王殿下臨行之前,制定好的三步走強國戰略,可是現在太子爺卻突然變卦了,說什麼國庫空虛資金不足,都是些狗屁謊話!

說到底,那位寬厚仁慈的太子殿下,還是看不起他們這些匠人,不願將匠人地位抬得與士人一樣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