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為了社稷!王驥:我被忽悠瘸了!(1 / 2)

王驥陷入了沉思。

畢竟漢王爺說得有理有據。

而且他曾經親眼目睹山西百姓得窮困現狀。

種種親身經歷正明明白白地告訴王驥,漢王殿下說的這些都是真的。

朱高煦見他沉默不語,也沒有著急出言,而是給足了王驥接受這一切的時間。

其實他自從得知陳公甫不幸遇難後,就一直在暗中尋找新任學部侍郎。

這個人選,必須有勇有謀,且自身才華出眾,重要的是年紀不能太大。

年紀大的經年老臣,說得好聽點是老成持重明哲保身,說得難聽點就是瞻前顧後畏畏尾。

弘揚新學,比起推行新政,更加充滿了艱難險阻。

解公豹與陳公甫一廢一死,就是最好的例證!

如果選一個畏畏尾之人主持新學推行,那還不如選個尸位素餐的招牌在那裡放著,他朱高煦親自下場算了。

所以,這個人選,並不好找。

直到吏部尚書蹇義上呈了補缺名單,朱高煦這才突然注意到了王驥,這位大明中期名將。

是的,名將。

王驥雖然是進士出身,靠科舉步入仕途,但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名將。

這傢伙一生堪稱傳奇,乃是與威寧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成為大明因軍功封爵的三位文官。

王驥於永樂四年登進士第,授兵科給事中,後宣宗時累遷至兵部尚書。

這個時候的王驥還是個純粹文官,但到了正統年間,這傢伙就開始不走尋常路了。

正統三年,王驥與蔣貴分道夾擊,轉戰兩千餘里,擊破擾邊的阿臺軍,迫使阿臺汗、朵兒只伯遠逃。

正統六年至正統十三年間,王驥總督軍務,三次征討麓川,因功封靖遠伯。

正統十四年,王驥又率軍平定湖廣等地的苗人叛亂,獲賜世券。

整個正統朝,似乎能打的一個都沒有,需要倚仗這位文官將軍。

但是,這也從某方面證明了王驥自身的文韜武略。

弘揚新學,無異於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正需要王驥這等文武雙全的人才坐鎮。

所以朱高煦沒有猶豫,直接將他拎了過來,授以學部侍郎之職。

關鍵在於,王驥於景泰三年解職養老,但他熱衷仕途並不甘心,於景泰八年參與武清侯石亨等人動的“奪門之變”,迎立朱祁鎮復位,硬生生給自家子孫後人搏來了榮華富貴。

事實證明,這王驥並不是個純粹的文人,或者說他心中藏有不小的野望!

有能力,有野心,這樣的人才,才是弘揚新學的最佳人選。

畢竟新學一旦弘揚成功,他王驥足以名垂千古,流芳百世了!

所以,朱高煦相信王驥會做出正確的選擇。

良久沉默之後,王驥陡然抬頭看向了朱高煦。

“敢問漢王殿下,這新學究竟是……什麼東西?”

“呵,好東西。”朱高煦輕笑了一聲,“新學囊括諸子百家,君子六藝,天文地理……”

“一旦推行成功,日後由科舉入仕的學子,不再僅僅只是讀了聖賢書計程車子書生,還有各種身懷才能的年輕學子。”

“到了那個時候,朝廷推行士紳納糧的國策,廢除讀書人的功名特權,將田地重新還給百姓,這些問題全都迎刃而解了!”

王驥震驚了,額頭上冷汗直冒。

他真的沒有想到,這位漢王殿下野心如此之大!

他不但要弘揚新學取代程朱,他還要向縉紳士紳徵稅納糧,廢除讀書人的功名特權!

這簡直就是與天下文人為敵啊!

而且那什麼新學,教出來的學子,也不只是名教子弟,可能有什麼法家門徒、墨家高足……

漢王朱高煦準備讓他們經由科舉入仕,這不是徹底亂了套了嗎?

“本王清楚你在想什麼,但是你不得不承認,本王這麼做是對的!”

“士紳正在大肆兼併田地,如果朝廷不採取措施加以限制,用不了多久真正的耕農耕戶就會無地可種無糧可食,他們會對我大明朝失去信任與敬畏,最終揭竿而起粉碎這個王朝!”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