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2章 皇權不下縣,縣下皆自治!(1 / 2)

“爾等都聽明白了吧?”

朱高煦看著一眾官員。

“考成法進階版推行之後,官員一切升遷貶黜,均以政績為主!”

“除卻三法司之外,其餘朝堂七部也會逐漸進駐地方,下放至州府行省一級,比如學部的教育局,比如吏部的人事局,全都會逐步推進下放權力!”

此話一出,滿朝譁然。

一眾朝臣都很是吃驚,被震撼得無以復加。

起初他們以為,武德皇帝讓三法司進駐地方,是針對地方士紳的一次犀利反擊!

可是這句話一出,他們才終於明白,原來還是他們格局小了!

小了,格局真的小了!

這位武德皇帝是想將皇權徹底延伸到州府郡縣去啊!

原來,這才是武德皇帝的真正目的!

他是想要藉此機會,真正向地方士紳宣戰!

朱高煦看著瑟瑟抖的文武百官,眼神裡面滿是凝重。

自古以來,都有著“皇權不下鄉”的說法。

用一句精闢言論來解釋,那就是“國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倫理,倫理靠鄉紳”。

皇權之所以無法掌控郡縣鄉野,就是因為郡縣鄉野裡面藏著一個個宗族,藏著一個個士紳!

自秦朝一統六國後,便開始了不斷加強中央集權的道路,摒棄了分封制,設立郡、縣、鄉、裡、亭之制。

但是無論是秦漢,還是隋唐,乃至明清,皇權委派的官員到了縣這一級便結束,觸手難以觸及鄉野之間。

原因,就在於這些士紳,在於這些宗族。

為何朱高煦厭惡程朱理學?

一是程朱禁錮百姓思想,二是程朱弊病太多!

在那些個程朱理學家看來,以宗法血緣為紐帶的宗族的團結穩定,對國家的安全至關重要,只有公卿大夫的宗族團結了,才能建立起忠義觀念,而忠義又是朝廷的根本,宗族不穩,則國家不安。

就連蘇軾蘇大家也曾上書宋神宗,極言宗族團結之利“今欲教民和親,則其道必始於宗族”。

除了程朱理學極力主張外,隋唐世家大族的消亡,以及宋代科舉制度的展完善,也讓越來越多的平民能夠透過寒窗苦讀改變命運,甚至高喊著“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樣就形成了一批批計程車紳!

士大夫隨著門閥大族消亡了,可是士紳就填補了這個空白應運而生。

這些地方士紳,要麼是告老還鄉的官員,要麼是官員族中德高望重的長輩,要麼就是讀過聖賢書獲得功名的秀才舉人,說白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那就是地主老財!

這些人,就是士紳!

中國帝制時代雖然實行逐步施行中央集權制度,但礙於中國地廣人多的特點,皇帝即使想要完全主導具體的地方事務也會是有心無力。

因此在最底層的鄉野之間,具體地方事務往往由士紳階層主導,由此形成了“皇權不下縣,縣下惟宗族”地方宗族自治體系。

可這些宗族自治靠的是倫理道德,並不是大明律令!

而他們那些倫理道德,又全都是士紳說了算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