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4章 民智民愚!一切都是為大明百姓!(1 / 2)

<b></b>免費教育,目標在於開啟民智。

沒錯,朱高煦就是要開啟民智,而且這件事情他一直都在做!

最初朱高煦這個漢王爺監國理政的時候,就起用了魯穆魯鐵面為通政使,專門負責開辦大明新報。

這古代其實有報紙,大明承前宋之制,設通政司和提塘官,專門負責官文報的收遞工作,叫做“邸報”,並有“朝報”“條報”“雜報”之稱。

這邸報是用於通報的一種公告性新聞,是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

最早出現在西漢年間,各郡在京城長安都設有辦事處,這個住處叫做“邸”,派有常駐代表,他們的任務就是要在皇帝和各郡長之間做聯絡工作,定期把皇帝的諭旨、詔書、臣僚奏議等官方文書以及宮廷大事等有關政治情報,寫在竹簡上或絹帛上,然後由信使騎著快馬,透過朝廷建立起來的驛道,傳送到各郡長官手中。

然後歷朝歷代沿用至今,大明還設立專門出《邸報》的通政司,專門管理《邸報》的出版行。

只是問題在於,這邸報不是給百姓看的,而是給地方官員看的,說白了這是一種類似於公文性質的報紙。

而朱高煦當年讓魯穆辦的大明新報,則是專門給老百姓看的,通篇都是採用大白話,並且通政使司早已進駐地方,招攬了一些落魄秀才童生專門遊走於鄉野各地,為老百姓講解宣傳這報紙上面的內容。

為此朝廷每年都要撥出一大筆款項,專門交給通政使司刊印辦好這大明新報!

朱高煦為什麼要做這樣的事情?

正是為了開啟民智!

歷朝歷代古往今來,所有的帝王將相、達官顯貴,全都有一個共同的認知,那就是愚弄百姓!

沒錯,動用各種各樣的愚民手段,包括但不限於什麼“君權神授”、“天人感應”等等,連那位至聖先師都曾經高喊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聖賢之言”,他這些徒子徒孫們玩的花樣就更多了。

歷朝歷代的帝王,都喜歡玩“君權神授”這套把戲,利用平民老百姓對自然力量的信仰和崇拜,把他們這些帝王自己的意志假託為上天的命令,透過人為地製造一些祥瑞,然後證明自己就是“天命之子”,證明自己的君權乃是神授,將此稱之為“天命”!

西漢的大儒董仲舒也十分配合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宣揚君主就是上天選擇的,如果君主有過失上天會降罪,從而繼續愚弄百姓子民,繼續讓百姓子民對君權充滿敬畏,而且他這一手還將儒家與皇權捆綁在一起,確立儒教獨尊經久不衰的崇高地位。

說白了,歷代帝王就是藉助這種莫須有的神秘感,藉助這一套又一套的愚民政策和愚民手段,來贏得天下子民認可與敬畏,以便他們更好地統御萬民,主宰江山!

這就是所謂的天子威嚴!

這就是上層統治者一直都在乾的事情!

至於平民老百姓,他們只需要聽從天子的命令就行了,但是天子距離他們太過遙遠,所以他們只需要聽從地方士紳權貴的命令,愚昧且麻木的活著!

民智未開之前,歷代帝王都是採取愚民政策用來統治百姓,傳承千年的儒學在這方面獻出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就連那位至聖先師都說出了這等儒家聖言,可想而知他的徒子徒孫們,又會採取什麼措施愚弄百姓。

最噁心的地方是什麼?

最噁心的地方是至聖先師的徒子徒孫,人家可是讀了書開了智的。

讀書人之所以能夠明辨是非,不僅僅是讀書,更是因為讀書人享有特權,可以不受路引限制,自由行走天下,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但是地方老百姓呢?

他們深受路引制度的限制,別說什麼出去遊山玩水了,基本上連離開一縣之地都不可能!

這路引就是百姓離鄉遠行的證明,上面會詳細標註清楚一切資訊,姓名、年齡、籍貫等等,甚至還有相貌特徵,以及回鄉的時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