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梁山連環堡

從河東到河北,王倫等人打著進京獻俘的幌子,穿州過府暢通無阻。等進入河北境內,王倫等人偃旗息鼓,到了山東梁山腳下時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

梁山的山前都是一片灘地,王倫離山小半年,驚奇地現灘地圍堰之後,多了許多開墾的農田。只不過目前是寒冬時候,沒有人耕種。梁山幾乎全民皆兵,完全靠搶掠維持生計怕是千難萬難。這些農田的存在,讓王倫多少有點出乎意料。

朱貴在李家道口,最早接引了王倫一行。安排韓伯龍上山報信,自己則隨侍在王倫身側。看出王倫對著些田地格外在意,朱貴主動說道“這些田地都是軍師下令開墾的,今年成效不大,明年必定不止於此!”

說著話,朱貴拿眼瞄了一眼神機軍師朱武,卻現這同姓兄弟神色不變,只是關注著梁山四周環境。

朱貴剛剛那話也是為了金劍先生李助表功,如今來了神機軍師朱武,誰知道原來的軍師李助兄弟會不會被欺負。雖然他與朱武同姓,但是還是與李助相處的時間長,關係更近。

王倫磊落丈夫,哪裡知道朱貴此時就生出了派系的念頭。指著眼前的田地,王倫說道“此些田地甚好,省得我們兄弟為吃食費心,受制於人!”

過了水泊,上得上來,前面路上一座高山兀起,半山一座斷金亭子,沿路再走不多遠,有一座關城有嘍羅把守,之上又連著有兩座關鎖住要道。

朱武將梁山全景盡收眼底,不禁讚歎,“好一個梁山,果然是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端的是風水寶地。”

如今梁山上,中間是平地建有宛子城、聚義廳,各處主峰也建了三關關四寨,山下還有有金沙灘、鴨嘴灘、蓼兒窪,卻是高築牆的好地方。

梁山水泊東連大海,西接濟陽,南通鉅野、金鄉,北靠青、濟、兗、鄆,有七十二道深河港,方圓八百里可屯上千只戰船;六座主峰,山週二十餘里,聚得百萬軍馬糧草。

廣惠也贊同朱武的看法,哇哇的說道“哥哥真會尋地方,這梁山簡直就是天生的賊窩啊!”

王進聽得廣惠說賊窩,眉頭一皺,介面說道“也可以這麼說,不過以我看,這更是一塊戰略寶地。”

朱武也是如此看法,向王倫問道“哥哥可知道東晉蘇峻?”

王倫知道蘇峻其人,是東晉時期的權臣,其他的知道的倒是不多。“願聞其詳!”

眾人聽朱武說的鄭重其事,都轉過頭來聽,只聽朱武說道“永嘉之亂爆,百姓流亡,又有五胡亂華。蘇峻世代為鄉梓豪強,當時家鄉中人聚眾舉事,蘇峻糾合數千家,推舉為主。其在本縣修築堡壘,聚集徒眾,勢傾淮甸。”

聽到這,王倫心中隱隱有所收穫。果然那邊朱武接著說道“梁山水泊,也是水網密佈,類於淮南。我等何不也在水泊四周修築堡壘以為連環,如此山寨又有一險。”

朱武所說的這些,朱貴是聽都不曾聽過的。但是他猜測這堡壘必定厲害非常,心中不由得對朱武刮目相看。

韓世忠是西軍中的將領,知識都是在戰場上得來的,在西軍中他也聽過不少西軍前輩的事蹟。聽了朱武的主張,他心思一轉,說道“軍師這方法,倒是與小范老子的戰略方針有異曲同工之妙!”

小范老子就是范仲淹,還有個大範老子範雍。兩人先後擔任過西北地區的行政長官,愛民如子,功績顯著,邊民稱呼其為老子。范仲淹的戰略主張就是,對外堅壁清野、多修城堡、封鎖交通,以逸待勞。

慶州西北一個叫馬鋪寨的地方,是西夏通往內地的交通要道。范仲淹深知守住此地,就可以堵住西夏人的進犯。但由於此地地勢險要,西夏人日夜提防,設立的一個小寨子,宋兵即使佔領也無法抵擋夏軍爭奪,達不到長期守禦的目的。

最後范仲淹決定,在這個地方修築城堡,以徹底斷絕西夏人進犯的通道。宋仁宗慶曆二年公元1o42年三月,范仲淹密令長子範純佑和蕃將趙明,率兵偷襲西夏軍,佔領馬鋪寨,隨後親率大軍攜帶築城工具跟進。

由於保密工作非常好,不僅西夏人不知宋軍的目的,就連范仲淹部下諸將誰也不知道這次行動的目的。當部隊快要深入西夏軍防地時,他突然令就地動工築城。由於準備充分,范仲淹所部只用了1o天便築起一座新城,這便是鍥入宋夏夾界間那座著名的孤城——大順城。

范仲淹築城成功的訊息傳回汴京,朝廷為之轟動,宋仁宗仔細觀看了大順城圖紙,大為歎賞並親自起名,宋朝著名學者,思想家張載更專門寫了一篇辭賦加以歌頌。

其後歷經數月時間,范仲淹又命人在環縣、合水、慶城等地興修了槐安城、白豹城、定邊城、平戎城、鳳川城、甜水堡、安塞堡、肅遠城、烏侖城等城寨28座,打通了各州之間的道路,擺脫了孤立無援的境地,形成捍衛環慶的一道重要屏障。

范仲淹的軍事才華不僅如此,王倫後世就聽過一則故事。等防守陣地鞏固後,各路將領按部就班率兵屯寨。但宋軍邊防戰線過長,防禦面過廣,而分兵防守造成兵力分散,臨戰則以寡敵眾,難免常敗。加之邊寨各相距二三十里缺乏相互聯絡,生任何突事變反應遲鈍,因而貽誤戰機。

傳說一日凌晨,范仲淹心事重重登上嘉嶺山(今延安寶塔山)山巔,忽然一住戶煙囪升起縷縷晨煙,直衝雲霄,隨之全城的煙柱一個個升騰而起。看到晨煙昇天的情景,他不禁心頭一動如利用滾滾煙霧互通軍情、調兵遣將不是很妙嗎?

於是他疾步回帳,精心策劃了一套烽火聚將的方案,命人在嘉嶺山修一主臺,並沿防線選一些地形突出顯眼的山峁或其他高地,“十里一塾、五里一站”修築了四十四個烽火臺遙相呼應。烽火臺派兵士駐守,並備有柴草或狼糞等燃煙點火的材料,如有敵情,夜間點火為號,白天燃煙示警,一墩傳一墩,各營臺望煙火即兵解危。這樣有效地加強各地協同作戰的能力,克服了分兵把守、易被各個擊破的弱點,宋軍的防守能力大大地加強了。

范仲淹的這個成功經驗,後來也影響到明代的戚繼光。明朝中期倭寇橫行,戚繼光橫空出世,蕩平倭寇。北邊又有蒙古人、女真人為患,戚繼光考慮到,北方邊疆人煙稀少,地域遼闊,也採取了修築堡壘、屯圍的辦法。

記住手機版網址

喜歡水滸大寨主請大家收藏水滸大寨主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