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生產技術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接著王倫又說道李家莊的產業,“李兄的木器行生意,小弟也知道些。除了馬車、轎子、獨輪車,還做些座椅板凳傢俱。小弟倒是建議車軸車輪儘量多用鐵器,潤滑也改用蓖麻油,這樣的車子也耐用些。”

宋代經濟展,城市繁榮,也為傢俱業的蓬勃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垂足而坐的起居習慣已經流行開來,傢俱定型為髙型傢俱,並普及到普通家庭,以桌、椅、凳為中心的起居格局在這一時期已經形成。

各類髙型傢俱基本定型,品種豐富,有床、榻、桌、案、凳、箱、櫃、衣架、巾架、盆架等,傢俱系統已經建立並繁榮起來。

李家莊的木材生意看似不大,但是獲利不小,是其一大產業支柱。

接著王倫拿出一本書來,正中的交給李應,“這是幾年前官方刊印的,其中多有技術,李兄可交給可靠的人學習。”

《營造法式》是由本朝主管工程的李誡編寫的,是北宋政府為了增強對修建設計、結構、用料、施工等治理,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制訂的“標準”。其中有對木作、石作、磚作、雕作、竹作、泥瓦作,彩畫作等13個工種的如何按等級、用料、比例、尺度,以及藝術加工方式等操作軌制的劃定,是我國古代木結構修築主要文獻。

李應也是識字的,結果這書粗粗看了幾下,便為裡邊的內容吸引。這可是匠人的不傳之秘啊,官方刊也在幾年,還在官府手中。不想王倫如此大方,送給自己。

“有這本書在,兄弟何苦還找什麼工匠,大可以自己培養了!”李應感慨說道。

王倫這本書也是憑了聞煥章的關係,這才拿到的。他也有自己培養嫡系工匠的打算,不說別的,就是山寨的攻城器械就不能假手他人,只不過如今未時尚早。

同樣的書,王倫也交給了扈三娘一本。扈家在鄆州最大的生意是鐵器製造和畜牧業。之所以不交給王信,因為扈三娘是扈家莊嫡女,更能代表扈家莊勢力。

“兄長放心,小妹一定把鐵器坊做好。”收了書後,扈三娘向著王倫保證道。

王倫點點頭,說道“眼見就要開春了,打造農具不能誤了農時。但是兵器製造,也不能耽擱,只有實力雄厚才能守得住家業。”

扈三娘知道,王倫這是指扈家莊被祝家莊覬覦,要擴張實力才能對抗祝家莊。

“還有一件事,要交給你們夫婦去辦!”王倫又說道,“梁山鐵料稀少,用料卻多,最好能動關係開採一處鐵礦。”

鹽鐵之利深厚,稍有見識的人都知道。在這鄆州、濟州地界,除了官府開採的就是世家大族的產業。獨龍崗最大的幾處礦山,都在祝家莊手下,李扈兩家只有兩處規模小的。

但是既然在獨龍崗有礦藏,想必都是一條礦脈,附近還會有幾處礦藏,因此王倫把這件事交給了王信夫婦。

聽得哥哥王倫這一吩咐,王信眉頭一皺,“扈家莊平日裡多是打些農具,如今大規模開鐵礦怕是官府不許。就是祝家莊哪裡,掙了生意,恐怕也要為難。”

“官府之中你不必在意,我自有安排。與祝家莊也大可陰奉陽違,若是起了衝突,少不得要動些干戈。”

王倫也知道開礦的牽扯很大,早就託付了柴進,只說是他的買賣。說來柴進幫了王倫許多事情,王倫與他還為見過面。等到山寨事了,王倫打定主意要走上一遭。時間上算來,怕是林教頭要倒黴了,王倫對此也很不放心。

在中國,鋼鐵的總產量在唐代年產已達到12oo噸,宋朝為47oo噸,明朝最多達到4萬噸。明朝展鍊鐵效率驚人,離不開風箱技術,還有煤炭作為燃料。王倫把高溫爐和野獸尿液淬火的技術,都說給王信聽了,王信一一記下。

“兄長還有什麼絕妙的方子,一併交給小妹罷!”扈三娘這幾日與王倫關係熟悉了,知道王倫是慷慨之人,她又在剛剛的談話中學到許多東西,不由得隴望蜀。

王倫還沒說話,晁蓋指著扈三娘對王信說道“三娘倒是稱職的管家婆!”

眾人是一陣哈哈大笑,王信看著扈三孃的目光滿是歡喜。

“你是不是想說,開鐵礦風險太大,官府查的嚴格。這點你放心,安全問題我來保障。”晁蓋說。

“既然三妹想聽,我便多說些。”沉思了一陣,王倫說道,“扈家莊經營畜牧業,養殖馬匹、耕牛、騾子、毛驢等大牲口,都是一本萬利的買賣。一是應了國家政策,二是附和百姓需求……”

中國的畜牧業是從狩獵馴養開始的,到了隋唐時期官辦畜牧業的組織管理已經十分完善了。當時在太僕寺下設典牧署,掌理牛羊和乳肉等產品,同時也管理家畜飼養,許多牧監(養馬場古稱)並繁殖其他家畜。

到了宋代,丟失燕雲十六州的大宋,戰馬稀少,借馬政組織系統,展畜牧業。各種家畜的大牧群遍於草原,成為構成國力的主要資源。大宋朝廷之下,各州府對馬匹,耕牛這樣的大牲畜都很關注。在此時,故意傷害耕牛可是要被判刑的,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就受理過這樣的案子。

當即王倫滔滔不絕,又說了一陣畜牧業的好處。然後話鋒一轉,教了眾人幾個養殖的竅門。

漢、唐以來,先後從西域輸入有大宛、烏孫、波斯、突厥等地的良馬。這些良種馬的引入,對於內地馬匹的改良,起了極大的作用。《新唐書?兵志》稱“既雜胡種,馬乃益壯。”王倫也囑咐從外引進戰馬良種,做改種實驗。

梁山就有楊林、鄧飛是其中的老手,扈家莊要用人倒是便宜。至於金毛犬段景住還有險道神鬱保四兩位盜馬販馬的行家,王倫還沒有眉目,找尋不得。成吉思汗的威名,有一半是蒙古馬造就的,若是有機會,王倫肯定要引進蒙古馬品種,只是如今他都不得空閒。

“如今的家豬肉不好吃,主要是因為沒有經過閹割。未閹割的豬皮厚、毛粗,叫“豕”;閹割後的豬,長得膘滿臀肥,叫“豚”……”

“我這裡還有肥豬法,’用貫仲三斤,蒼朮四兩,黃豆一斗,芝麻一升,各炒熟,共為末,餌之,十二日則肥。’”

之後,王倫又講了用土缸或火炕人工孵蛋,人工促使鴨鵝停產換羽,用豬毛製作牙刷,用鴨絨鵝絨製作棉衣等等。許多事情眾人聞所未聞,聽得瞠目結舌,心服口服。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喜歡水滸大寨主請大家收藏水滸大寨主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