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天上掉下來的孫立

這是書外的原因,書裡面的原因又是怎樣的呢?

孫立入夥梁山之後,正趕上梁山好漢攻打祝家莊,孫立便主動請纓臥底祝家莊與大軍裡應外合,為了進一步迷惑欒武師,孫立還在陣前生擒了梁山好漢石秀,這明擺著是圈套,在演戲,但戲演得真切,沒有破綻。

祝家的滅頂之災,可是卻是不見了欒廷玉,祝家莊的武師欒延玉呢?只聽宋江說:“只可惜殺了欒延玉。”宋江曾二次兵敗祝家莊,自然知道欒武師是個智勇雙全的人物了。

那麼問題來了?是誰殺了欒延玉呢?翻遍全書也不知欒延玉死於誰之手。一定是孫立,欒延玉對孫立的不設防的,斷送了自己的性命,是最合乎推敲的。

在《水滸傳》裡,孫立和祝家莊的教師爺欒廷玉是一個師父教的武藝,據他自己說“我學的槍刀,他也知道。他學的武藝,我也盡知。”本來師兄弟該同仇敵愾,並肩作戰,無奈兩人見面時,已經是各為其主,這一點,作為臥底潛伏莊內的孫立心裡明鏡似的,處在明處的欒廷玉卻是渾然不知。結果,一仗下來,祝家莊被打得稀里嘩啦,人亡莊破,欒教師也不明不白地送了性命。

孫立做的這件事的確不夠仗義,雖然宋江當初聽了他的計策,“大喜,把愁悶都撇在九霄雲外”,事後卻慨嘆“可惜殺了欒廷玉那條好漢。”覺得對不住義氣為重,毫無疑心的欒教師。所以,書中羞於交待。只有宋江的一聲嘆惜,此處無書勝有書啊!

就連五百年後的明末清初人陳忱也為欒廷玉鳴不平,於是他讓欒教師在《水滸後傳》中復活了,並且當上了登州府的統制官,並且得到了孫立遲到了五個世紀的道歉。

本來孫立去師兄那兒臥底就不大對勁,更糟的是,這個計策不是智多星同志想出的,而是初到梁山立功心切的他自己提出來的,這就有“用別人的鮮血染紅自己頂子”的嫌疑了,就難怪在義氣為重的梁山上他只能被排在地煞星中了。

儘管孫立一失足成千古恨,從天罡跌入了地煞,但他確實是個功夫出類拔萃,堪比天罡眾將的厲害角色。

能夠自稱病尉遲的武藝自然是不凡,尉遲是何人?那可是唐朝大將與秦瓊齊名的尉遲恭啊,而病尉遲那就是說比得上尉遲恭,由此可見孫立的武藝。

雖然大家公認孫立是登州派的“大哥大”,實際上登州大劫牢是“大姐大”顧大嫂起並主持的。智取祝家莊是孫立上梁山後立下的第一個大功,但因為是臥底行動,也並沒有顯示出孫提轄的武功有什麼過人之處。孫立第一次大顯身手,令人眼前一亮是在大破連環馬之前的大戰呼延灼。

呼延灼使兩條水磨八稜鋼鞭,身上七星打釘皂羅袍,胯下御賜踢雪烏騅,而孫立使一條竹節虎眼鞭,身穿百花點翠皂羅袍,也騎一匹烏騅馬,二人交戰起來,煞是好看,武藝又大體相當,三十餘合不分勝敗,好看之外更添許多精彩,連見過不少戰鬥場面的宋江都喝彩不已,讀者們就更為之心馳神往,陶醉不已了。

這次交戰,孫立和呼延灼好像旗鼓相當,難分高下,芒碭山前,二人也曾和另外六員猛將並列守陣,可是到天降石碣,英雄排座次時,他倆卻相差甚遠,人家呼延灼排在第八名,而倒黴的孫立僅僅名列第三十八位,在職務上也有很大不同——呼延灼所在的五虎將為馬軍第一陣營,而孫立所屬的小彪將則是連周通那樣的三腳貓都可進入的第三陣營。

如果您是孫立,您能不鬱悶嗎?讓孫立鬱悶的還有一件事,碰巧也和呼延灼有關,這次不怪宋江也不怪掉下石碣的天,怪就怪施公耐庵。

讓我們先看一看孫立同志在第八十七回中出神入化,登峰造極的表現——

“那(遼國的)寇先鋒望見砍了瓊先鋒,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躍馬挺槍,直出陣前,高聲大罵“賊將怎敢暗算吾兄!”當有病尉遲孫立,飛馬直出,逕來奔寇鎮遠。軍中戰鼓喧天,耳畔喊聲不絕。那孫立的金槍,神出鬼沒,寇先鋒見了,先自八分膽喪。鬥不過二十餘合,寇先鋒勒回馬便走,不敢回陣,恐怕撞動了陣腳,陣東北而走。孫立正要建功,那裡肯放,縱馬趕去。寇先鋒去的遠了。孫立在馬上,帶住槍,左手拈弓,右手取箭,搭上箭,拽滿弓,覷著寇先鋒後心較親,只一箭。那寇將軍聽的弓弦響,把身一倒,那枝箭卻好射到,順手只一綽,綽了那枝箭。孫立見了,暗暗地喝采。寇先鋒冷笑道“這廝賣弄弓箭。”便把那枝箭咬在口裡,自把槍帶在了事環上,急把左手取出硬弓,右手箭搭上弦,紐過身來,望孫立前心窩裡一箭射來。孫立早已偷眼見了,在馬上左來右去。那枝箭到胸前,把身望後便倒。那枝箭從身上飛過去了。這馬收勒不住,只顧跑來。寇先鋒把弓穿在臂上,紐回身且看孫立倒在馬上。寇先鋒想道“必是中了箭。”原來孫立兩腿有力,夾住寶鐙,倒在馬上,故作如此,卻不墜下馬來。寇先鋒勒轉馬要來捉孫立。兩個馬頭,卻好相迎著,隔不的丈尺來去。孫立卻跳將起來,大喝一聲“不恁地拿你,你須走了!”寇先鋒吃了一驚,便回道“你只躲的我箭,須躲不的我槍!”望孫立胸前心力一槍搠來。孫立挺起胸脯,受他一槍。槍尖到甲,略側一側,那槍從肋窩裡放將過去。那寇將軍卻撲入懷裡來。孫立就手提起腕上虎眼鋼鞭,向那寇先鋒腦袋上飛將下來,削去了半個天靈骨。那冠將軍在鎮遠做了半世番官,死於孫立之手。屍骸落於馬前。孫立提槍回來陣前。宋江大縱三軍,掩殺過對陣來。遼兵無主,東西亂竄,各自逃生。”

這是孫立最精彩的表現,而且堪稱梁山好漢最精彩的表現之一,也是第八十七回中最大的亮點,可是,這一回的題目偏偏叫“宋公明大戰幽州,呼延灼力擒番將”。

若是孫立能從書中走出來,他肯定要找施耐庵理論理論——你為啥老是抬高他那個使鞭的,忽視俺這個使鞭的,難道就因為他有個空有其名的祖宗呼延贊嗎?

喜歡水滸大寨主請大家收藏水滸大寨主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