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烏江之畔(三)

165o年7月5日,烏江地區,靖江港以東、新地鄉以南、團結鄉以北的多條河流縱橫交錯的河灣處,一座最新的農業定居點——新生堡(寓意為遠道而來的明朝定居者獲得新生)正在舉行掛牌儀式。烏江地區行署專員湯圓、地區警備司令廖逍遙,以及前國家情報總局官員、穿二代、現代表執委會和東岸公司執掌新成立的靖江造紙廠(工商部佔股8o%,東岸公司佔股2o%)的田星一同抵達了現場,在巡警的護衛下,與此地千餘名新移民一起慶祝這個新定居點的落成。

這個定居點落成後,烏江地區第一個縣級行政單位靖江縣也就將在這幾天正式成立了(執委會已經批覆同意)。靖江縣轄一鎮(靖江鎮)、二鄉(團結鄉、新地鄉)、一堡(新生堡),總人口九千五百餘人,其中縣政府所在地靖江鎮人口為四千人。

不過靖江縣並不是華夏東岸共和國的第九個縣級行政單位,甚至連第十個縣級行政單位都不是。因為在這個縣成立之前,今年1月1日,北鴨子湖地區新成立了定西縣(轄定西鎮、平西鄉、大鼠鄉、塔誇裡鄉和北方植物園五個鄉級行政單位,有1.6萬人口),而這也是北鴨子湖地區第二個、全國第九個縣級行政單位;6月份,南鴨子湖地區第三個縣級行政單位、全國第十個縣級行政單位中山縣經執委會批准後正式成立,該縣治所為中山鎮,另轄新柯尼斯鄉、勝捷鄉以及新成立的松樹堡。松樹堡位於後世巴西的皮涅魯.馬沙杜小城附近,因該地區數量龐大的松樹林而聞名,同時這裡也是二號公路的新終點(鎮海縣河口鄉——中山縣新柯尼斯鄉——中山鎮——松樹堡)。中山縣位於地勢起伏較平緩的丘陵地區,海拔在1oo-4oo米之間,全縣總人口為1.2萬人,氣候溫暖、降水適宜,大部分人口以農業(畜牧、種植)和伐木業為生,是典型的丘陵農業縣份。

而到了七月份的今天,靖江縣在經過兩年多的展,並藉著執委會往烏江地區大力移民的東風,才終於趕上了建縣的好時機,而這個縣也是全國第十一個縣級行政單位。在一口氣新建了三個縣後,執委會的步伐終於停了下來,今年新來的人口也多充實到烏江地區和西北鐵路沿線去了,此外執委會也只在鴨子湖流域寥寥幾個地方新建了一些孤立的定居點。

在執委會重點開的西北鐵路沿線,作為國內第二個重工業基地,擁有第一重型機械廠、鐵嶺特鋼廠、西部鍛壓廠、鐵嶺礦務局(新成立,掌管鐵嶺地區的煤礦、鐵礦、錳礦和金礦的開採)等單位的鐵嶺堡及其附近區域自然是重點了。

在後世的烏拉圭內6大城市塔誇倫博的原址上,東岸人興建了一個磚木混合結構堡壘,並將其命名為林西堡(意為位於森林以西);在林西堡東南十多公里、林西河(塔誇倫博河)與林東河(特雷斯-克魯塞斯河)交匯處,新設立了一個定居點馬家灣堡,因西北墾殖局主席馬甲在這個風景優美的河灣處購地興建了一個私家別墅而得名;在鐵嶺堡正南方,金水河(庫尼亞皮魯河,因河砂中現砂金而得名)與林西河交匯處,亦新設了一個定居點金水堡;而在後世烏拉圭的安西納小鎮附近,東岸人還設立了一個新定居點稻葉堡,因此地氣候、土壤以及灌溉條件均適合種植水稻而得名。

在以上四個新定居點中,除林西堡已經修建得差不多了以外,其他三個定居點均還只存在於設計圖紙上,目前僅有少數打前站的建築隊和移民透過鐵路抵達了此地。他們一邊在這裡伐木建屋,一邊等待著鐵嶺堡那邊的磚瓦輪窯、石灰窯、水泥窯什麼的往這裡運輸建築材料,以便展開定居點的建設工作。

毫無疑問,這幾個定居點的建設與鐵嶺堡的展脫不開關係。作為西北內6地區隱隱躍居第一的工業城鎮,鐵嶺堡目前人口眾多(過五千人),企業也很多——除幾家大型骨幹企業外,還新設了東岸建築材料公司鐵嶺分公司,下轄磚瓦輪窯、石灰窯和水泥窯各一座。由此也可以看出,新設立的另外三個定居點基本上都是為鐵嶺打下手的,尤其是農業條件非常好的馬家灣堡、金水堡和稻葉堡,好好拾掇一下之後將來必是附近遠近聞名的魚米之鄉,足以支撐整個鐵嶺地區的快展。

而鐵嶺地區展起來後,東岸人也將以此為基地,迅向周圍擴張,驅逐殘存的查魯亞人、克蘭迪人(烏拉圭河兩岸亦有克蘭迪原住民生活),將遠東明國的移民安置於此。這裡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地形,又是沒有開過的處女地,河流縱橫、降水豐富、氣候適宜,說是沃野千里也不為過,好好經營幾十年的話,便是王霸之基,更是東岸人以後向整個拉普拉塔地區擴張的輸血地。

鐵嶺地區工農業條件不錯,而烏江地區也不差就是了。比如新成立的靖江縣,這裡的土地因為烏江多年以來的洪水氾濫,比之內6地區要更是肥沃一些,前兩年本地居民種植的苜蓿和大豆(用來肥田,順便改善生地的土壤肥力)的長勢就很是不錯。苜蓿個個肥美多汁,大豆粒粒飽滿圓潤,加上種植的又是改善的良種“滿倉金”,因此靖江全縣迎來了大豆的大豐收,讓定居者們樂得合不攏嘴。

“靖江是烏江地區第一個建縣的,也是這裡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了,在全地區人口才不過區區一萬五千餘人的時候,這裡竟然就佔了接近三分之二,說是全地區的重心也不為過。”地區行署專員湯圓喘著粗氣,說道“這裡沃野千里、水源豐富,又是平原地形,森林面積也是不小,好好開的話前景很不錯的。唯一需要擔心的恐怕就是洪澇災害了吧,這就需要我們自己努力了。先沿江的沼澤、水泊不能填,否則蓄洪能力會大大不足,為了追求農業效益而盲目向溼地沼澤進軍,只會得不償失。畢竟,我們的人地矛盾還沒那麼大,犯不著這樣。另外,人工水庫、灌溉水渠的工作是近期的重中之重,千萬不能落下了。”

湯圓說的人工水庫和灌溉水渠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因此地區行署已經從財政中撥出來專項資金,到北方的大豐農機廠專門採購了一批蒸汽犁(用來挖掘溝渠),同時也聯絡了幾位著名的勞工經紀人,請他們從舊大6僱傭大量的勞工過來,幫助完成這些浩大的工程。烏拉圭地區好是好,但也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毛病,就是全年降雨比較平均,甚至可以說寒冷的冬季降水還要比夏季略多一些,是典型的雨熱不同期。而這,其實也是東岸人每到一處都要大力修建人工水庫、蓄水池和灌溉水渠的原因所在,實在是農作物在略顯乾燥的夏季急需水源灌溉,不得不如此啊。

烏江地區自然也是這樣了,夏季略顯乾燥,每月降水只有五十毫米左右,冬季降水(多以降雪的形式)反而比較多。這種降水條件雖不至於大幅度降低農作物的產量,但多多少少也有些影響就是了。因此,既然老天不給面子,那就自己想辦法好了!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方大修特修人工水庫,水資源相對較少的地方就修人工蓄水池、打水井,然後再加上磚石水泥質地的永固灌溉水渠,基本上就能抵消這種不利影響了,甚至還更方便可靠一些。

這種方式雖然前期投入比較大,水庫、灌溉水渠、蒸汽提水站等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對國家財政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但只要咬緊牙關投下這筆錢,以後每年只需要投入一定量經費維護,便可為當地農民們創造賴以生存的根基。

“水利建設是重中之重,這個我省的。”站在湯圓身旁的地區警備司令廖逍遙立刻回答道,“軍事訓練我會壓縮,儘量騰出時間讓大家能來工地上工。水利設施的重要性無論拔高到什麼程度也不為過啊,北方鴨子湖流域的農村我也去過,水利設施搞得是真好,因此那裡現在成了我國的大糧倉。”

“水利設施不是一錘子買賣,雖然今年投入了巨資搞完了,但以後每年也得持續花錢維護。”湯圓介面道,“我們可不能再犯後世漠視水利建設投入,導致陷入天氣一干旱就抓瞎的窘境,現在就常抓不懈、年年投入,總比以後手忙腳亂還歷史欠賬的要好。再說了,現在勞動力多便宜,很多幾乎就是無償的、免費的,現在把該做的活多做一些,總比以後勞動力價格上漲了,再也搞不起大規模水利建設的要好吧?”未完待續。

喜歡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請大家收藏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