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爭競(二)

在17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英國,自然尚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渡過了全面的技術革命了,所有古老的工業組織及各式各樣的過渡形式充斥著全國,比如那些從鄉村農舍經濟開始逐漸過渡到集中工場制的生產,這種生產形式最初僅存在於機械加工、造船、玻璃等產業中,但最近開始蔓延到了英國最大的產業紡織加工業之中。

西萊丁的呢絨產業、曼徹斯特等地逐漸新興的棉麻紡織業,在最近幾年的進步尤為明顯。尤其是在第一次英荷戰爭結束後,英國紡織品面臨的市場空前廣闊,大量資本流入其中、圈地運動加,使得各地興起了一間又一間紡織工場,將海量的棉麻毛紡織品(主要是各類呢絨)售往他處,賺取了不菲的利潤。

與他們展開激烈競爭的除東岸人外,更多的是聯合省。萊頓這種紡織城也在不斷地從西班牙、奧斯曼進口羊毛,然後織成各類布匹,出口至其傳統的波羅的海市場,同時在地中海市場也與英國人展開了激烈的交鋒,競爭一時極為慘烈——不過,從種種跡象看來,荷蘭人在紡織業上的競爭越來越力不從心,尤其是在英國人銳意革新機器及技術之後,缺乏深厚工業鏈條的荷蘭漸漸落於下風,這從英國紡織品大舉進入德意志和波羅的海就能看得出來,聯合省這種偏重商業渠道的國家,競爭力確實有些單薄,落敗的過程雖然會很漫長,但卻是無法扭轉的長期趨勢。

“聖維達斯特教區真的和以前有些不一樣了。”看著道路兩旁新建起來的一間間房屋,莫里斯·湯普森先生滿意地說道。聖維達斯特教區因為地近碼頭,近年來展較快,很多建築都是新建的,尤其是在一年多前聖波特爾夫教區不甚失火導致一整條街被焚燬後,倫敦官方加強了對重點城區建築物防火效能的檢查與評估。評估的結果自然是很糟糕的,於是倫敦官方要求居民們出錢翻新或重建舊有建築物,但目前看起來推行得不是很順利,尤其是在這回局勢如此緊張的時刻,就連官員們都沒啥心思幹活了,更別提那些本就不情願花錢的倫敦居民了,因此這事也就耽擱了下來。

不過也不是倫敦所有街區都是這樣的,在這兩年展迅猛的聖維達斯特教區,工場、作坊遍地都是,由於湯普森等人的示範及推廣作用,很多投資者新建的房屋多是以磚、石、木混合結構為主,且也不像老城區那麼雜亂無章,不但看起來美觀大方,而且防火效能相當不錯——若是護國公克倫威爾還沒死的話,一定會對此大為讚賞的,因為當初聖波特爾夫教區生火災後,是護國公陛下最先看到了其中的危機並下令加以改進,只是如今護國公陛下已經去世,倫敦的局勢也有些混亂,自然是沒人再肯推行這樣的吃力不討好的政策了,不過好在集中了很多造船上下游產業鏈的聖維達斯特教區改善了很多,這就是一個好的開端了。

碼頭上新開了很多家店鋪,經營的多是海外商品,如東印度香料、印度寶石、花布、毛毯、絲綢、綠茶、瓷器乃至近年來興起的東岸雨衣——這是倫敦中產階級的新寵,一種據說塗抹了橡膠乳的輕便雨衣——純鹼、鋼條、鯨油蠟燭、染色皮具、精製麵粉、馬車輪胎(又是一種流行的新玩意,箍在馬車輪轂上的實心橡膠)等等,生意非常火爆。由此也可看出經過數十年的財富積累後,倫敦民間的富庶程度已經達到了一個很驚人的程度,人民的購買力相當強勁。

也不是沒有人對這些在第一次英荷戰爭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商店看不慣,事實上在很多重商主義分子的眼中,這些使得英格蘭貴金屬大量外流的貿易應是被嚴格禁止的——唔,好吧,也許從東印度進口的很多商品例外,因為商人可以將其再出口賺回更多的貴金屬,但進口自東岸的很多商品無疑是“虧”了,因為其大多在英格蘭國內被消化掉了,沒有再出口,也就是說是貴金屬淨流出,這無疑令很多人極為不滿。

畢竟,英國現在的貴金屬貨幣可也並不是十分充裕啊!這倒不是說英國這些年的貿易赤字甚大,以至於流出了太多的貴金屬,恰恰相反,這些年來英格蘭的貿易還是相當成功的,賺取了大量的利潤。可利潤再多,也架不住頻繁的戰爭(尤其是三十年戰爭中拿出大筆錢支援歐6各勢力廝殺)、商品的增加和經濟的繁榮啊,也就是說,英格蘭的貨幣供應已經有些跟不上經濟的增長了,這從如今市面上流通的多是年代久遠、磨損嚴重、缺邊少角的硬幣——英國人假裝看不到這些銀幣的缺損,仍然承認其幣值,使得先令成了某種意義上的信用貨幣——就能看得出來,英格蘭對貴金屬有些渴求!

當然了,對於不花錢得來的外國商品(比如私掠來的黑貨),重商主義者們是沒有太多意見的,雖然其多多少少阻礙了英格蘭國內的工業生產,但畢竟是無本生意,賺頭極大,沒人會不喜歡,於是你便看到了布里斯托爾碼頭上隨處可見的購買“髒貨”的商人。

“最近聯合省的德海爾家族鼓動瑞典官員,對進口自英格蘭的五金製品課以重稅,以維持他們在瑞典的多家冶鐵工坊、銅礦的經營,伯明翰的黑鄉鐵工業區已經有很多人在抱怨了,沃克前兩天也向我訴苦,說出口至瑞典的刀具數量大降,他在考慮是不是減少對刀具、鐵釘、工具的生產,轉而將更大的精力投入到紡織機械的攻關上。現在國內的紡織業正迎來大展,這個行業應該會景氣很長一段時間……”忠心的僕人哈里森仍在向湯普森彙報著旗下產業的經營狀況,不過這對莫里斯·湯普森來說都是些不痛不癢的小事,蓋因無論是聖維達斯特教區的機加工作坊還是城外的建築材料工坊,都不是湯普森先生的主要財產,他的根基,終究還是在著名的莫里斯·斯通·塔克公司上啊。

“造船廠訂購的船隻建造進度如何了?”湯普森先生問起了他最為關心的事情。

“不是很好,可能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哈里森如實回答道,“因為前陣子牽扯到整個聖維達斯特教區的大規模建築改造,很多造船廠都受到了影響。不過他們也向我保證,現在一切都結束了,船隻的建造進度不會再受到任何影響,除非從瑞典進口木材的渠道被斷絕。”

“瑞典的渠道斷絕了還有新英格蘭。”湯普森先生有些不滿地說道,“你給我好好告訴一下喬治,我的耐心是有限度的,明年的復活節之前,我需要見到訂購的四艘船隻能夠遠航弗吉尼亞,否則我會要他好看的。”

“我明白了。”哈里森答道,而在沉默片刻後,他似乎又想起了某件事,因此立刻說道“最近有一些來自非洲的船隻滿載菸草進入地中海銷售,******的一些批商吃下了很多,然後在托斯卡納、米蘭、那不勒斯、西西里等地大肆銷售,雖然暫時還未能威脅到我們的傳統市場,但我認為這值得引起警惕,因為這似乎是一個全新的競爭對手。”

“來自非洲的菸草批商?”湯普森先生立刻警惕了起來,“來自非洲哪裡?”

“聽說是一個叫做新庫爾蘭的地方,其擁有者應該是如今正流亡德意志的庫爾蘭公爵雅各布。這是個好運的傢伙,在戰爭爆前就將國內多家造紙、玻璃、造船工坊轉移到了海外,錢也透過呂貝克的商人轉移到了德意志,瑞典人雖然佔領了這個國家,但他們卻神奇地在非洲重新組建了政府,令人驚歎不已,很多人都說他一定是被上帝垂憐了。”哈里森說道。

“上帝從來不會垂憐一個沒有絲毫準備的糊塗蛋。”莫里斯·湯普森縱橫商界多年,從來不相信所謂的好運。在他看來,雅各布大公之所以能逃脫厄運,多半還和他事先做了精明的準備有關,而這無疑意味著莫里斯·斯通·塔克公司面臨著一個潛在的競爭對手,畢竟擠掉霸佔著地中海市場的荷蘭菸草商人是公司的既定政策,任何一個新冒出的競爭對手都值得花大力氣去了解。

“好好查查新庫爾蘭的底細,庫爾蘭公國昔年似乎與東岸關係密切,如今他們在非洲種植菸草,我不信這和東岸異教徒沒有聯絡,我需要掌握這個海外殖民地的確切情報。”湯普森先生朝哈里森命令道,而事實上他也打算過兩天就去拜訪下東印度公司的熟人,向他們打聽一些新庫爾蘭的情況。

“這個世界的競爭,真是越來越激烈了呢,未來的變化也一定是日新月異的,英格蘭,可不能缺席了這個大時代。”莫里斯·湯普森先生喃喃說道。未完待續。

喜歡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請大家收藏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