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 山東大旱(十四)

“今年真是個好年景!”舟山主島上,閔鴻貴正帶著一群年輕的學兵參觀這裡的海產加工基地。在這個面積頗大的加工場內,大群來自廣東的疍民正熟練地給大黃魚、小黃魚等海產剖腹、刮鱗、碼鹽,然後將一條條魚按大小整齊碼放在一個個木桶內,準備裝船運往外地——主要是目前正鬧著嚴重災害的山東了。

舟山這個中國最大的漁場,隨著東岸人勢力的介入,如今幾乎成了他們的專屬漁場。每年漁汛季節都能捕獲過三千噸各類漁獲,創造的經濟價值非常巨大,尤其是在這會各地旱災、蝗災齊,糧食產量銳減的時候,舟山漁場這個海上糧倉的作用就更加凸顯了起來。

當然了,與當世第一大漁場千島群島漁場相比,舟山的量級就顯然不夠看了,再加上東岸人在庫頁島、千島群島、蝦夷地一帶捕魚多年,熟悉當地漁清,熟練漁民數量眾多,捕魚船也較多,因此每年的漁業產量足足是舟山的好幾倍,極大充實了黑水地區的食品儲備庫——當年莫大帥時代就開始修建的各類地下冰窖前年幾乎一度塞滿各類鹹魚、凍肉,以至於大泊、黑水、廟街等縣的縣政府都在籌劃冰窖的二期擴建工程,當然現在這些工程都可以停下了,因為冰窖裡的存貨都已被往山東,空得可以跑馬。

“可惜這裡的魚不如黑水那邊的冷水魚,油不夠厚,不頂餓,不然倒是能頂不少糧食了呢。但即便這樣,這些魚依然是糧食的重要補充,老天給的魚,不吃白不吃。”閔鴻貴拍了拍手邊的一個木桶,笑著說道“諸位都是國家的棟樑之材,以後少不得也會有人分配到漁業部門,這舟山群島的漁業展,可就要靠你們了哇。”

閔鴻貴如今也算是一個科級幹部了,還出使過長沙、南昌,資歷不俗,但他依然對這些從本土分配而來的兵團堡畢業學兵們恭敬有加。因為他很清楚,這些人都是所謂的“天子門生”,學識豐富、忠心上佳,這升遷之途比起他們這些野路子出身的幹部來說要順遂很多,指不定過個十年八年後職位就過他閔某人了,故對他們尊敬一些也是應有之意。

或許有人會問舟山漁場不是魯王的地盤麼,為何如今卻有這許多東岸人佔著這裡?呵呵,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魯王所部如今幾乎已奪佔溫州、台州、處州、衢州四府的大部分地區,雖都是些窮鄉僻壤,但到底比當年蝸居的舟山群島要好上太多了。

因此,在東岸人提出使用舟山群島捕魚時,魯王、張煌言等人看在往日的“情份”上,很爽快得便答應了東岸人的請求,因為他們現在心氣正盛,壓根看不上這個島了,當然或許也和東岸人贈予他們的百匹良馬有關。

因此,在取得名義後,東岸人便把從廣東招募來的數千疍民安置到了島上,然後令其加入南方開拓隊轄下的捕魚隊,專門在舟山漁場海域內捕撈各類海產品,以充實食品儲備。另外,由於魯王政權已事實上撤走了舟山的大部分人口(舟山人口在清軍南下後暴增,多為明軍官員、兵將家屬,如今自然都去6地上過“好日子”了)和官員,因此這會這個群島的行政也實質上掌握在了東岸人的手中,如果再算上時不時遊弋在附近洋麵上的東岸海軍艦船,這個群島幾乎已與東岸領土無異了。也難怪寧波有幹部戲言,朱以海、張煌言二人以一百匹馬的代價,將舟山群島整個售予了東岸人,當然這是玩笑了。

眾人參觀完畢了這片海產品加工場後,便已來到了碼頭區,此時這裡停泊了兩艘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船。兩艘船是五月初從暹羅出的,載了滿滿兩船陳米,按照協議運到舟山群島來交貨,蓋因這裡也有東岸人安置的大量山東災民,他們這會已在政府官員和當地原住民的幫助下,播種了數萬畝農田,而且這裡還算風調雨順,等到秋收時就能收穫很大一部分糧食了,這應該能解決不少糧食缺口了。

“這些都是荷蘭紅毛的商船,運了一萬餘石南洋稻穀,因為是陳米,價錢還算便宜。”看到有些學兵盯著這兩艘商船看,閔鴻貴便出言解釋“沒辦法,現在銀錢不足,只能如此了。而且,接下來可能就連陳米都買不大起了,因為開拓隊衙門為了買米這兩年都將銀錢耗光了,就連臺灣銀行都沒有充足的資金採買了。再說現在各地大搞毀桑改糧活動,就連一些邊角坡地都種上了豆子什麼的雜糧,絲茶棉麻產量銳減,能拿來與荷蘭人貿易的商品數量也隨之大減,這生意也是沒得做了,難,是真難啊!”

其實,閔鴻貴剛才說的也沒錯,經過去年一整年和今年上半年的糧食瘋狂大采購,目前存銀基本已經耗盡,更何況黑水、登萊、南方三大藩鎮的負擔本就很重(養了那麼多官員和軍隊),壓根沒什麼餘錢繼續採購糧食了,就連被當做現金奶牛的臺灣銀行也因為貿易規模下降而有些吃不住勁,因此這會大家都已經有些一籌莫展的感覺了,自力更生開荒種糧成了唯一的選擇,或許這也可以更好地解釋今年以來東岸人為何滿世界尋找可以安置災民墾荒的地盤,實在是因為沒錢了啊。

目前,承擔了大部分糧食採購任務的南方開拓隊(因為他們相對來說最為富裕)隊長江志清,已經召集轄區內各縣維穩會的會員們(多為地方富商、豪族)開會,打算向他們商借一部分銀兩,以繼續向荷蘭人採購糧食,畢竟在糧食收穫前還是需要大批糧食填補缺口的(開荒初期也需要大量糧食支撐);同時,繼續在三大藩鎮範圍內尋找合適的地帶墾荒種植,如果不行的話就去外面想辦法,總之是盡一切可能增大糧食播種面積,因為天知道旱災、蝗災還要持續多久,總是花錢買糧也不是個辦法。

寧波府一帶展開對外貿易多年,參與者多為地方維穩會的會員們,雖然貿易中的相當一部分利潤被臺灣銀行拿走了,但這些會員們手頭依然落下了不少銀錢,多年積累下來其總數也是相當可觀的。因此,這會江志清便把主意打到了他們的頭上,即要求這些富商大賈們借“幾十萬元”給南方開拓隊政府,用於向荷蘭東印度公司採買糧食,填補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上半年的糧食缺口。

老實說,這種“粗暴”的撈錢方式是很讓當地士紳商人們反感的,更何況這數量還是幾十萬元之巨,這就更讓人感到肉痛了。一個縣的維穩會才幾個人啊,寧波府又才幾個縣啊,算下來即便是不達地區(即參與對外貿易的程度較低)的普通維穩會會員,也得出個幾千元,更別提鄞縣、奉化、定海這些富裕縣的豪商們了,幾萬元是跑不了的,因此這幾乎引起了各縣頭面人物的一致反對。

尤其是去年東岸才剛剛強制推行毀桑改糧行動,並且粗暴地出動軍隊鎮壓公然唱反調計程車紳,這些維穩會會員們的心裡本就積累了很多不滿,這次居然還要從他們這裡“借”——說是借,其實大家都明白有借無還——幾十萬元現銀,又不給什麼說法,這叫大夥如何忍得下去?於是,這次各地士紳們分外團結,四處勾連之下竟然同聲出氣,除幾個膽小怕事或利益糾葛甚深的商人低調借了數萬元給南方開拓隊政府外,其餘人竟然一毛錢也不拔,讓江志清有些生氣,同時也有些警醒這寧波府各地的維穩會會員們,是不是太過團結了一些?這對東岸人的統治可不是什麼好事啊!△≧miao.*bi.*gé△≧,

因此,這次江志清打算將借錢和整頓維穩會兩件事一起辦了。如果有必要的話,那麼上些手段也是在所難免的,畢竟掌握刀把子的可是東岸人,而不是那些士紳!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去年這些士紳商人們已經在毀桑改糧事件中吃過一次虧了,怎麼還這麼不漲記性呢?難道真的是善財難捨嗎?錢財難道比身家性命還重要,還是他們覺得掌握在手頭的各縣團練局的幾百團丁能夠和東岸大軍抗衡?真真是無法理解!

不過無論如何,借錢之事涉及到山東大量饑民的生死存亡,這不以任何人意志為轉移。登萊開拓隊隊長梁向儉認為“人命關天”,要“儘量救活每一個來到登萊的災民”,要“儘量保留民族的元氣”,對此江志清也是比較認可的——若不是消化能力有限的話,他甚至想派人去同樣遭災的廣東潮州、惠州,湖北東部一帶收羅災民——因此這些人是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五十萬元的現金,一分錢也不能少!

要知道,在遠東地區,移民可是政治正確,是國家的最高利益,任何其他東西都無法與之相比,這些士紳富豪們不知道其中利害,也不瞭解東岸人的決心,那麼這次再吃一個大虧,也就是難以避免的事情了。說起來,這都是命,他們因東岸主導的對外貿易而迅家,然後也因為自己的目光短淺及過於膨脹的內心而迅毀滅,讓人唏噓不已。

“我在過馬六甲的時候聽聞,英荷兩家東印度公司大打出手,大批荷蘭武裝商船被牽制。本應一月份出前往阿姆斯特丹的船隻被扣下來起碼三分之一,其他一些機動武裝力量也被抽調至馬拉巴爾海岸、科羅曼德爾海岸、孟加拉灣、東印度群島封鎖、攔截英國人的船隻,這荷蘭紅毛怕是也沒多少運力給咱們運糧了嗎?雖然現在從南洋採購糧食售往寧波、登萊如今已越來越成為一門大生意。”一名年輕的兵團堡學兵出言說道,“英國東印度公司也不是善茬,近些年從印度進口棉布、硝石、寶石、綢布等各類特產商品賺了個盆滿缽滿(光棉布一年就能掙二十多萬鎊),更別提還有利潤豐厚的胡椒、丁香和肉豆蔻皮貿易了,他們怎麼捨得放棄這個利潤豐厚的大金礦?因此,增加在東印度海域的投入,盡全力與荷蘭東印度公司周旋,已成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必然選擇。”

“不過估計英國東印度公司最終還是爭不過荷蘭人。”另外一名身材高大的學兵出言道“我出前聽在外交部門工作的同學說,兩家公司的資本相差實在太大了,)可能有五到十倍的差距。要不是荷蘭人鋪的攤子太大,有太多島嶼要守(每個島上還要修城堡,視重要性駐紮上幾十到幾百不等的德意志僱傭兵),有太多土酋敵人的話,英國東印度公司根本無法有效地與之抗衡。其實如今的形勢也已經很明朗了,葡萄牙人和英國人在印度和香料群島抱團取暖,共同對付財雄勢大的荷蘭東印度公司,不然恐怕根本撐不到現在這會,早就被荷蘭人趕出那片富饒的海域了。”

“英國佬和葡萄牙人從去年到今年據說已經損失了過十艘船了,大部分被荷蘭人俘虜,少部分被擊毀,當然他們也俘虜或擊沉了不少荷蘭商船。但這麼比拼下去的話,我真懷疑葡萄牙人和英國人能撐多久,畢竟拼消耗沒人能拼得過荷蘭人。”又有人聞言插嘴道,言辭間似乎還很為英國人、葡萄牙人憂慮,大概是他也不希望看到荷蘭東印度公司在遠東一家獨大,打破局勢均衡吧。雖然東岸人現在與他們的合作還算愉快,但並不代表他們希望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勢力繼續膨脹下去,這對東岸人沒甚益處,更何況你怎麼知道荷蘭東印度公司就沒有私下裡對東岸有什麼不利行動呢,比如繼續偷摸與滿清貿易什麼的。

在看到天之驕子們興高采烈地談論起了英荷戰爭的局勢後,閔鴻貴只能愣愣地張大了嘴巴,缺乏全球視野是他這類“土鱉官員”的最大軟肋,也是他們升官的玻璃天花板,因此這會他十分羨慕地聽著這幫學兵們的討論,思緒也彷彿飛到了炮火連天的北海洋麵上。

喜歡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請大家收藏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