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醫道萬千,我只攻一點(1 / 2)

很多人以為古人非常忌諱人體解剖,但學過古代醫學史的應該知道,事實上並不是那樣的。

這一點,早期的《靈樞》、《內經》,後來的《五臟圖》、《存真圖》都能夠證明。

只是隨著中醫的不斷展,透過陰陽五行理論來辨證施治的診療方式日益完善,對於解剖學的依賴並不高。

再加上朱明理學大興,孝經中“身體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思想被無限拔高,相關的研究才被擱置,甚至停滯。

所以,明清後的醫者可能對解剖學研究的不多。但在唐宋時期,就算不專精也多半有一定的瞭解。

鑑於這點,武卓沒有問老頭有沒有解剖過人,而是問他禽畜。

以他有限的歷史知識看,古代男人除了廚子和屠戶,只要有點身份,殺過雞鴨的都少,更何況對動物進行解剖研究。

果然,他賭對了。

老頭被他一句話懟在那,氣的鬍子都撅起來了,卻一句反駁都憋不出來。

瞪著倆眼珠子運了半天的氣,恨恨的擠出一句“豎子”,便不再看武卓。

女道士和老頭應該沒多大交情,老頭被氣到不行,她神情基本沒什麼變化。

暗自給了武卓一個肯定評價後,開口問到正題“腸癰,你瞭解多少?”

武卓本科時選修的中醫,雖然只是為了修學分,但基礎理論還記得不少。

再加上腦子裡有身體上一任主人零散的記憶,不至於被一個“腸癰”難住。

稍稍組織了下語言說“腸癰,急性腹症。泛指小腸炎、結腸炎、闌尾炎、闌尾周圍膿腫,以及腸腫瘤等病症。”

女道士眉頭微皺,不是對武卓的回答不滿意,而是沒想到會聽到如此複雜且新穎的解釋。

略微思量了一下,試探著問“這些病症有何區別?”

武卓透過女道士有些迷茫的眼神猜測,對方應該對腸道缺乏最基礎的瞭解。

便簡單的解釋“腸道從幽門至肛門,是我們腹部最主要的器官。主要分為小腸和大腸,其中還有許多細分,比如盲腸、直腸、結腸、十二指腸等等。

不同腸道區域生的不同病症,因為病因、病理的不同,治療起來也有針對性的不同。”

聽了武卓的解釋,女道士更加迷茫。

對於時下的醫者來說,除婦人病和絞腸沙外,幾乎所有嚴重的腹部炎症,都被歸為腸癰。

針對性的藥組雖然有一些,但都是基於熱、便秘、便血等不同的表症進行不同的配伍。

至於到底是哪段腸子的問題,並沒有明確的認知和分辨。

所以,女道士聽到武卓將腸子分為不同段,又單拎出來說事,一下不知道該如何接話了。

女道士迷茫,一邊的老頭卻嚴肅了起來。

老頭能站在這裡,仰仗的是金針絕技。

中醫針對腸道炎症的劃分和用藥很混沌,但他用針灸之法緩解不同急腹症症狀時,卻是有區別的。

因此,他雖然不懂什麼大腸、小腸,卻隱約明白腸癰絕不是一種病。

但明白歸明白,想要細緻的羅列整理出來,還沒有足夠的積累和沉澱。

此時聽到武卓的話,尤其是那些一聽就不是胡編出來的名詞,頓時眼睛亮。

有種迷霧消散,隱隱看到本源的感覺。

把武卓重新打量了一番,矜持的問“把腸子分成什麼大腸、小腸,依據是什麼?”

武卓知道此時是展示能耐的時候,雖然煩老頭的語氣,還是非常認真的回答“先,外觀上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其次,功能上也有很大的區別。

小腸主要負責吸收食物中的各種營養,而大腸主要負責吸收水分和蠕動促使廢物排出。”

為了增加可信度,武卓又補了一句“這些結論,是師父帶著我在不同動物身上做過很多試驗,而後才總結出來的。”

“如何試驗?”

“營養是什麼?”

老頭和女道士幾乎同時問。

武卓先回答老頭的問題“同一種動物,選取壽命和體形差異不大的多個個體,透過手術節出不同區域的腸道。

而後每日餵食同樣的食物和水,觀察動物的排洩、體重和其它一些變化,從而判斷出不同腸段的作用。

至於營養……”

武卓知道,如果說鈣鐵鋅維生素什麼的,恐怕眼前二人的問題會越來越多。

索性說“我們吃下的食物,除掉排洩物,被身體存留下的就是營養。

不同食物中包含的營養是不同的,對人體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一番話後,女道士陷入了沉思,顯然是在消化聽到的內容,老頭卻徹底來了興致。

把使命拋到腦後,雙眼放光的催促“具體說說。”

對方問了,武卓便把幾種最常見的營養元素拎出來,用這個時代人能聽懂的話,儘量簡單的講解起來。

聽三人問答起來沒完沒了,東屋裡的一名三十多歲的貴婦,眉頭越皺越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