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互惠互利(1 / 2)

武卓領了皇差,不是隨便找間屋子悶頭鼓弄,需要什麼直接找內庫管事解決就完事兒了。

想把研究落到實處,需要場地,需要器械裝置,需要實驗藥材,還需要人手配合。

內庫也是有流水有賬本的,肯定不能空口白話的就要這要那。

這就需要武卓拿出一套完整的方案,寫明需要多大的地方,需要什麼樣的器材,以及初步儲備多少藥材。

還有,也是最重要的,需要多少人,什麼人來配合。

被張文仲召集來的名醫們,為什麼積極性那麼高?

單純的只是為了精進醫理,為老友故人之傳人有出息而高興?

哪有那麼簡單。

俗話說習得文武藝,貨賣帝王家。這些知名的醫者們混到現在,錢不缺,民間的名聲也不缺。

他們缺的是來自於官方的肯定和身份。

武卓需要的人手,雖可能得不到正式官職,卻是實打實的為皇帝辦差。

差事辦好了,前途還能差了?

幾位名醫可能拉不下臉在後輩手下幫忙,但他們都有兒子有弟子啊。

兒子肯定要管,這個根本不用說。

“師父”二字在當下,可不僅僅是傳道受業解惑。對於弟子的婚喪嫁娶乃至前途,都擁有著與父母同等的權利和義務。

而且,學醫的很少有大家族子弟。弟子的父母很多都是沒什麼見識的農人或小商戶。

因此,很多時候師父在弟子的人生大事上,比父母要更有言權和決定權。

頭天晚上,一幫醫者們受張文仲之邀到來,一方面是好奇武卓經手的兩個醫案,一方面是慶賀王祿恩教匯出了一個好弟子。

但在聽聞了皇命,同時確認了武卓的能力後,心思和關注點就開始變了。

今天張文仲帶著武卓出門時,昨夜在場的名醫們,不約而同的遣人回家,將家裡優秀的後輩和弟子全都喊了過來。

武卓畢竟只是個在讀研究生,不論是對人情世故,還是古代社會,都缺乏瞭解。

張文仲提點了一番後,才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同時他也明白,這幫人齊聚張文仲家,也不能說淨是想佔他的便宜,而是互惠互利。

他想要成事,確實需要不少可用的人手。

相比於太醫院的學子,這些名醫親手挑選和教匯出的弟子,無論專業性還是心性,必然更加優秀。

而且,名醫們肯定都非常明白,只有最後成事了,後輩們才能撈得資歷好處。

所以,敢帶出來的,都必然是最優秀的子弟。

用了大半天加半個晚上的時間,武卓勾勒出了包括大小實驗室、實驗動物圈養、實驗後動物看護、藥材庫、成藥庫、手術室等等一系列功能區的場地輪廓。

總計算下來大約需要六畝到八畝地,其中大半是圈養實驗動物的空間。

另外,還需要飼養看護動物、藥材處理和實驗助手共二十七人。

其實按武卓的預計,有九到十五人就足夠了。可看著一張張矜持中透著期盼的臉,只能想出名目,又加了十二個崗位。

初期所需藥材,由張文仲和幾名名醫負責計統整理。

所需的實驗器具,以及畜籠、桌椅等等,則需要武卓畫出圖樣或提出要求。

呈交由內庫後,由內庫往工部,再由工部交給匠器局訂製。

總之,一切實際操作起來,遠比武卓相像中的要麻煩的多,只架構起來就很需要一些時間。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類似的研究還從來沒人做過。可以說,除武卓外所有人都是兩眼一抹黑。

其實武卓也是趕鴨子上架,雖然王祿恩在小道觀裡折騰著搞動物實驗,但一切都太粗糙了。

武卓只能以就讀大學的藥物實驗中心為藍本,裁剪掉眼下無法達成和無用的部分,再將剩餘部分的規模簡化縮小,從而勾勒出草圖。

草圖想真正落實到實處,還要等到內庫批給實驗場地後,再根據實際場地來具體規劃。

轉過天,張文仲進宮當差的時候,將連夜搞出的文案申請呈交給內庫管事。

武卓則帶著炭筆和整整一刀張,坐馬車回了雲龍觀。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需要花大把時間來詳列出實驗室所需的裝置。

大到烘乾機、研磨粉碎機、篩選機,小到手搖離心機、玻璃試管、燒杯、蒸餾裝置,這些都需要他提出要求數量,甚至按需求儘量畫出草圖。

還好當年科學大興的時候,研究化學和礦物的那幫狂人留下了很多底子。

不然,以武卓這個理工白痴,光鼓弄出需要的裝置,恐怕就得搭進去半輩子。

一手拎著醫箱,一手拎著厚厚的一刀紙,喘著粗氣回到暫住的院子,眼前一道白影嗖的一下閃過。

武卓一下沒反應過來,感覺白影好像鑽進了半開的房門,趕忙追進屋。

看到蜷縮在角落裡,正瞪著一雙大眼睛瞅著他的小狐狸,才想起來自己還養了個活物。

對於養狐狸這件事,楊安達比武卓要上心多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