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閒情(3)(1 / 2)

華夏故國自隋唐以來,科舉取士成為封建王朝招攬人才的一種方式;這期間又以宋朝開科取士最多,兩宋的文治達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程度。

可是在宋朝建立之初,面臨的卻是國內讀書人少不得不和南方南唐開啟人才爭奪戰的“貓逮老鼠遊戲”。

貓逮老鼠遊戲中出現一個有趣現象,那就是雙方競相降低錄取標準;很多不合格人才趁虛而入。

這種局面的出現,還得追溯到五代十國。

朱溫這個滿身瘟疫的傢伙推翻了唐朝後,使中原戰亂不斷;誰的兵馬多地盤大,誰的拳頭硬實力強就可以稱王;弒君稱帝、兒子殺老子的事情頻繁生,正應驗了“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俚語。

五代十國尤其是北方割據者的軍閥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大多數人都是大字識不了一口袋的大老粗。

譬如後梁的開國皇帝朱溫沒有什麼文化只能做個屠夫,後周的開國皇帝郭威也是亡命之徒。

這樣的人崇尚武力,不受儒家倫理約束輕視讀書人是順理成章的事。

五代十國的丘八軍閥信奉的是“安朝廷,定禍亂直需長槍大劍,至如毛錐子焉足用哉!”

讀書人手中的筆在軍閥眼裡只是一隻無用的毛錐子,但男方的十國卻大相庭徑;尤其是南唐三主李昪、李璟、李煜,都是藝術皇帝。

南唐三朝皇帝十分重視文化建設,辦學校,開科舉,任用文人為官,並招攬中原人士前來投奔。

中原的戰亂以及文人被輕視,導致文人大量南遷,而南方小國的招攬政策則讓文人有了用武之地。

曠世才就是這個時候進入南唐考中狀元郎的。

時間很快進入北宋時代,宋朝繼承了五代中最後一朝後周的疆域;而南唐經過幾代人的建設,農業開力度甚至過了中原成為富庶之地。

南唐祖宗三代皇帝積極安置從中原流落到江淮的難民,輕徭薄賦成為十國中疆域最廣;實力最強之國。

同時南唐大力興辦學校,開科取士;使飽受戰亂之苦的讀書人找到理想的棲身之地。

面對這樣的政權,北宋太祖非常頭疼;如果強勢進攻會讓南唐的經濟、文化毀於一旦,同時自己也會失去讀書人的支援。

如果不打,臥榻之外又豈容他人安眠。

於趙匡胤採取了先難後易,先南後北的策略逐一消滅了南面的其他小國;一方面形成對南唐的包圍,另一方面進行文化建設吸引讀書人;逐步瓦解南唐政權支柱。

趙匡胤採取多種手段吸引南唐的讀書人時,曠世才卻沒有北上而是南下去了暹羅。

劉敏訕訕而笑,道“曠員外怎麼不做歷史的弄潮兒卻要背離?你如果去了宋朝恐怕早就是樞密使一類的大官了吧!而現在看看,為了節省一天1oo文錢的僱工費,大熱天赤著膀子跟人一起踩水車車水!”

曠世才揚聲大笑,道“大天蒼蒼兮大地茫茫,人各有志兮何可思量。

狐神鼠聖兮薄社依牆,雷霆一兮其孰敢當!”

劉敏聽曠世才吟誦《柳毅傳》中洞庭龍君的詩句,不禁笑道“這麼說曠員外真要做傳奇高人拿!”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曠世才聽劉敏如此講,有吟誦了陶淵明的一詩哈哈大笑道“老夫在暹羅學習水稻種植技術,從暹羅回到家鄉就是為了種植高產水稻啊!”

曠世才說著揚揚手臂道“暹羅的水稻產量比中原高,而且都是秈米;曠某在那裡學習種植技術兩年多時間掌握了秈米從種到收的全套技術,返回家鄉推廣高效秈米種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