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篡位(3)(1 / 2)

司馬光《涑水記聞》記載“繼恩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乃不詣德芳,而以親事一人徑趨開封府召晉王。”

司馬老夫子這是為王繼恩辯護,不知老古董是不知道晉王篡位搞的那套天怒人怨的把戲;還是明明知道卻要顛倒黑白。

司馬光寫的《資治通鑑》是一部歷史讀本,如果他真要抱揣著明白裝糊塗的心態替趙光義和王繼恩、程德玄一夥辯護,那還真應驗了“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那句話;他記載於《資治通鑑》中那些事實有幾件是真實的有值得懷疑了。

封建王朝有話語權和書寫權的儒生們將自己的觀點作為歷史留給後人來欺世盜名那就是品行上的問題了!

姑且不談《資治通鑑》,只聽《涑水記聞》是如何描述王繼恩的。

司馬光把王繼恩不執行宋太后懿旨,召喚趙光義進宮解釋為對朝政有三大利好

其一,趙匡胤早就有意讓趙光義繼承皇位。王繼恩是趙匡胤的貼身太監,是趙匡胤一手培養、提拔起來的;王繼恩乖巧機靈善於察言觀色揣摩上意,知道趙匡胤想讓趙光義繼位。

趙匡胤生前不立太子,就給晉王趙光義留下希望;趙匡胤封趙光義為晉王,而沒有封自己的兒子為王,就是讓趙光義的地位高於諸位皇子,顯然想讓趙光義繼位。

趙匡胤讓趙光義南征北戰、屢立戰功,積累資本;更讓他出任開封府尹繁榮東京的商貿市場,明顯有栽培歷練之意;趙光義的才能、人脈、履歷都是諸位皇子不可比擬的。

其二,為了避免朝廷爭鬥不休。如果讓德芳繼位,德芳不滿十八歲,才疏學淺,寸功未立,德不配位,趙光義肯定不服,必然引起叔侄之間曠日持久的爭鬥,甚至有可能引長期戰亂、叛亂等不可收拾的後果。

其三,為了避免後宮干預朝政。趙匡胤駕崩時,宋皇后還不滿24歲,德芳不滿十八歲。宋皇后深受趙匡胤的寵愛和信任,但是宋皇后沒有生育子女,她把德芳視同自己的兒子撫養;希望德芳繼位自己以便垂簾聽政。

王繼恩洞悉宋皇后的意圖,為了避免後宮干政帶來的惡果;果斷掐滅後宮干政的火苗,所以說王繼恩改寫了宋代歷史;是個大大的英雄。

司馬光《涑水記聞》是耶非耶,只能讓事實去做驗證。

宋太祖趙匡胤於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冬十月二十日崩逝,二十一日晉王趙光義即位,稱宋皇后為開寶皇后,讓她遷居西宮。

趙光義在福寧殿也就是萬歲殿登基史稱太宗,改年號為太平興國。

群臣在萬歲殿朝拜新帝,先帝屍身停放在正堂上,太宗一邊接受朝賀,一邊嚎啕大哭,悲痛萬分。

宋太宗即位第三天大赦天下,命邊境士兵停止侵擾外境;群臣要提建議可以上表,也可以面談。

宋太宗宣佈遵循先皇制定的各項制度,封賞文武百官。

宋太宗封皇弟永興節度使兼侍中趙廷美為齊王,擔任開封府尹兼中書令;造成一個他百年後由趙廷美繼承皇位“兄終弟及”的態勢。

同時宋太宗封太祖的兒子趙得昭為武功君王,趙德芳為興元尹。

命令太祖的兒子和齊王趙廷美的兒子都稱為皇子,女兒都稱為皇女。

太平興國元年,即宋太宗登基兩個月,趙光義詔令增加科舉考試的名額。

宋太祖時每次科舉錄取人數不過百名,宋太宗將親試進士增為1o9人,諸科2o7人,全部賜予進士及第;又將州縣推薦到京城參加考試15次以上而不中者184人全部賜給進士出身,總共錄取5oo人。

5oo人都從優授官,士人皆大歡喜,盛讚宋太宗就是唐朝的李世民;宋太宗的皇威和身價比太祖爺提高了一倍,掩飾了他奪嫡篡位的劣跡。

趙光義即位後,還委派心腹到各地查訪官吏的行為直接秘密上報給他,對那些不守法的官吏當即處死;不問口供。

這一舉措更是湊效,很快穩定了全國的形勢。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