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石泉城(1)(1 / 2)

上一章我們提到劉敏和火爺爺來到石泉城,遇到兩個人物使她大跌眼鏡;可你知道這兩個人物是誰嗎?鄭重其事地告訴你,他們一個是折御忠,一個是李繼遷。

簡而言之,折御忠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折家軍;傳統戲劇中楊家將的佘太君就出自折氏家族,而在北宋屢屢敗於西夏蠻夷之手時,佘太君率領楊家十二名女將出徵;便有了《十二寡婦徵西》的故事。

而屢屢打敗北宋的西夏國奠基者就是李繼遷,李繼遷是李元昊的爺爺。

折御忠和李繼遷這兩個舉足輕重的人物,怎麼會在羌人聚集的石泉城出現?這話不用問,他們兩人的出現,意味著正邪之搏殺從此開始。

李繼遷就是人們印象中的“非典”、“冠狀病毒”,一生的角色都是邪惡,而折御忠卻是精忠報國的英雄。

折御忠不就是劉敏在玄幻七進院演繹公孫大娘劍器舞時那個不停地喝彩的少年將軍嗎?

沒錯,就是他,他就是折御忠,那時候折御忠是在璇璣洞修煉功夫。

折家軍是北宋一朝驍勇善戰的民族英雄,折御忠為折家軍第三代的中堅人物。

既然提到折家軍,那我們就得難於繞行的囉嗦幾句了。

趙匡胤以武將出身謀奪了後周柴家天下,他吸取了唐朝、五代時期藩鎮作亂的歷史教訓,極力抑制武人勢力。

故,有宋一朝武將始終處於文人的壓抑之下;很少能走到政治權力的頂峰。

趙匡胤的重文輕武治國方略是一把雙刃劍,在保持政局的相對穩定的同時卻造成宋朝軍事上的積弱;始終沒有擺脫外族的侵擾,興起於黑龍江邊的女真人滅亡了北宋;趙構建立的南宋持續一百多年後又被蒙古人滅亡。

所謂亂世出英雄,大宋朝雖然在軍事上積弱;但在與外族長期作戰的過程中,造就了諸多名留千史的抗敵名將。

小說家筆下的《楊家將》、《岳飛傳》有之,請注意是小說而不是歷史;這批小說是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充分揮了文學的虛構成分,使楊家將、岳家將更加豐滿逼真才一代一代傳承下來使婦孺皆知。

所以一提起宋之名將人們往往就想到楊家將和岳家將,殊不知大宋朝真正的將門世家是當時名滿天下卻默默無聞的折家將和種家將。

折家將前後延續了八代近二百年,如算上五代以前則歷史更加悠久;折家將堪稱華夏第一將門世家。

種家將延續了五代終北宋之一朝,《水滸傳》上面提及的老種經略相公和小種經略相公說的就是種家軍。

折家將起自五代時期的名將折從阮,折家原系鮮卑族拓跋氏之後裔;也就是說折家是北魏的皇室。

有意思的是西夏皇帝李元昊自稱自己是拓跋珪的後裔,那麼也就是北魏皇室。

如果這種可能成真的話,那終宋一朝北魏拓跋珪的兩個後代可是兄弟鬩牆,同室抄戈。

拓跋珪又名拓跋開、拓跋什翼圭,字涉珪,鮮卑族,南北朝時期北魏開國皇帝,北魏道武帝。

拓跋珪為代國國王拓跋什翼犍的孫子,代國被前秦所滅後,拓跋珪寄居在獨孤部長大。

淝水之戰後,前秦崩潰,公元386年拓跋珪在牛川(今內蒙古興和縣)復國,繼位代王;不久遷都代國原故都盛樂,同年改國號為魏。

當時,北魏強敵環伺,西有匈奴,北有柔然、高車,東有後燕,南有獨孤部,北魏是其中最弱小的一支力量。

拓跋珪合縱連橫,先後擊敗匈奴、柔然、獨孤部,最後攻滅實力最強的後燕,稱雄華北。

擊敗諸強敵後,拓跋珪於公元398年正式定國號為魏,同時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改元天興,即皇帝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