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遭遇(4)(1 / 2)

唐庭面對的其實只是吐蕃一支人數不多的二流偏師軍隊,但大唐仍然無力改變痛苦被動的現狀;其下風之勢和軟弱之態盡顯無疑。

不過在之前短短的數年中,吐蕃從大唐手中掠奪了太多的土地;擴張過快,疆域已經逼近了其國力和人口的極限;必須先騰出手來好好消化,暫時無力繼續擴張。

而且蕃人畏熱,無法承受中原的酷暑氣候;在奪佔了唐朝的大片土地之後,其擴張慾望和擴張需求也大大減弱,對繼續東進興趣不大。

更重要的是在吐蕃西線,大食所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北部的回紇也日益強盛,態度咄咄逼人;東境休兵止戈後,吐蕃便能專心向其它方向用兵。

基於以上所述的複雜考量,吐蕃最終決定放過弱小的唐朝;為自己營造一個穩定的後方,。

因此在唐德宗主動遞出橄欖枝後,吐蕃人便痛快地答允了和盟;兩國遂於783年正月簽訂了令大唐百姓飽受屈辱的《唐、蕃清水盟約》……

劉敏將吐蕃魔教的教宗翁蓮老松被唐朝驍將郭子儀斬殺的過程尋思一番;凝目再看策馬行走在魏白毛身邊的兩個髡者,更進一步地斷定;這兩個傢伙一個是逆賊李繼遷,一個是吐蕃僧相翁蓮老松的弟子。

劉敏的判斷沒錯,策馬行走在魏白毛身邊的兩個髡者一個正是李繼遷,而另外一個便是翁蓮老松的弟子翁蓮咕嚕。

翁蓮咕嚕年紀在5o歲上下,魔法高深;使用的兵器是竟是兩把突厥彎刀,脖子上還掛著一串佛珠。

劉敏不看翁蓮咕嚕的裝扮倒也罷了,這一看過;不禁瞠目結舌。

這廝的形象不是活脫脫的行者武松嗎?電視劇《水滸傳》在後世的華夏大地熱播後,婦孺皆知梁山泊1o8位好漢;武松這位硬核熱血漢子更成為千百萬青年的偶像。

劉敏也是武松的粉絲,他是外科醫生;還專門研究過《水滸傳》一書中描寫的張青、孫二孃夫妻送給武松的兩把戒刀和人的頭蓋骨做的1o8顆佛珠。

武松的兩把戒刀名稱是“雪花鑌鐵戒刀”。

武松在得到雪花鑌鐵戒刀以前,棒殺猛虎,拳打蔣門神,雖然次次取勝,但都沒少費周折;一直缺少一件趁手的兵刃。

有人會說缺少兵刃買一件不就行了?說的也是輕巧,古代人還沒有掌握批次生產鋼材的技術;那時候製作一塊精鋼、鑌鐵,成本極高,不是一般人能買得起。

武松草根出身,一般都是拎著哨棒,提著農具就闖蕩江湖了。

武松早期用的就是哨棒,李逵用的則是一對板斧;就是莊稼人用的農具。

精鋼打造的刀劍,只有林沖、盧俊義、楊志這些上流人士才有機會使用。那時候一把雪花鑌鐵戒刀值多少錢?

據有關史料記載西域哈密王進貢“鑌鐵大刀每把絹五匹”,相當於3oo貫錢。

同一時期日本國進貢的倭刀,每把3貫;兩者相差1oo倍。

後世有人喜歡收藏日本刀,把日本的制刀工藝吹得神乎其神;卻忘記鑌鐵戒刀的製作工藝。

武松的鑌鐵戒刀是寶貝,一百單八顆人頂骨做的數珠更是無價之寶。

數珠是一種西域佛教的法器,信徒死前主動提出向寺廟捐贈頭骨;這些頭骨攢起來用來製作法器。

有資格配帶人骨數珠的一般是西域地位尊貴的高僧,要是論價出售的話,人骨數珠的價值可能比鑌鐵戒刀還要高出很多。

武松最早行走江湖,手裡只有一條哨棒;連口普通的腰刀都買不起。

當了都頭之後,殺潘金蓮、鬥西門慶用的也是一把解腕尖刀其實就是匕。

醉打蔣門神又是赤手空拳,大鬧飛雲浦、血濺鴛鴦樓用的是奪來的刀。

得到雪花鑌鐵戒刀,是武松戰鬥風格的一個分水嶺;正式從一個愛打架的市井之徒蛻變為行走江湖的一代俠客。

從此他的武功也開始側重於實戰,能一刀殺的絕不用兩刀。

人骨數珠則有另外一重作用,血濺鴛鴦樓之後;武松成為全國畫影圖形捉拿的要犯,他急需一個行走江湖的身份作為掩飾。

人骨數珠是西域高僧的隨身之物。武松戴佛珠,持戒刀,從此以行者的身份出現,而且是外來的和尚,免去了很多麻煩。

武松是小說家虛構人物,可眼前的翁蓮咕嚕卻是真實存在的一個人;從他手持兩把突厥彎刀,項頸上戴數珠的裝扮來看;高僧的身份已經確定無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