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西征(7)(1 / 2)

李繼遷用陰謀詭計誘殺宋朝銀、夏、綏、府、豐、宥等州的都巡使曹光實後,宋朝遣派知秦州府田仁朗和李繼隆出兵討伐;李繼遷抵擋不住,節節敗退;党項部落長折羅遇及弟乞埋戰死,折羅遇是被宋軍俘虜後處死的。

宋軍處死折羅遇後在銀、夏、綏、府、豐、宥等州引起恐慌,但李繼遷死豬不怕開水燙;鼓動族群繼續反抗,與此同時;派謀臣張浦出使遼朝向承天皇太后蕭綽表示歸順。

大遼契丹國承天皇太后蕭卓,仰著一雙美眼凝視著威武俊朗的韓德讓;把枕在他腿上的腦袋動了動,慢慢閉上了眼睛。

蕭綽時年32歲,32歲的女人卻在幾年前死了名義上的丈夫遼景宗耶律賢;那時候蕭綽只有29歲。

29歲的蕭卓成為大遼契丹國的真正當家人,她要輔佐自己年幼的兒子耶律隆緒將祖宗建立的江山延續下去。

然而事態的展太難了,一個女人要在男人叢立的世界中建安立萬;不啻於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但韓德讓站出來支援蕭卓了。

毫不誇張地講,蕭卓和幼子耶律隆緒能將大遼的江山維繫下來;韓德讓有一半功勞。

但韓德讓是個漢人,漢人在契丹上層人的心目中是異類不能大用。

可是蕭卓是目光遠大的女政治家,她決心改一改契丹人輕蔑漢人的陋習;向全國出號召——普天之下的遼漢之人是一家。

為了踐行普天下人是一家的箴言,蕭卓在遼國境內實行最早的“一國兩制”。

遼朝是契丹貴族建立的政權,在皇帝之下設立了兩套官僚機構一是北院,掌管朝廷大政及契丹本部事物;另一是南院,掌管境內漢人州縣等事。

遼國官制分北、南院,北面官治宮帳、部族、屬國之政;南面官治漢人州縣、租賦、軍馬之事。

因俗而治,得其宜矣。北面官主要是管理契丹和其他遊牧民族的事務,南面官主要是管理漢人、渤海人的事務。

北面官的最高機構是北樞密院,《遼史·百官志一》說“契丹北樞密院,掌兵機,武銓,群牧之政,凡契丹軍馬皆屬焉。以其牙帳居大內宮帳之北,故名北院。”長官為北樞密院使,副官為知北院樞密使事。屬官有知樞密院事、北院樞密副使、知北院樞密副使事、同知北院樞密使事、籤書北樞密院事。

南面官的最高機構是南樞密院(阿保機時代叫做漢兒司),《遼史·百官志一》說“契丹南樞密院,掌文銓部族、丁賦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屬焉。以其牙帳居大內之南,故名南院。”

長官為南院樞密使,副官為知南院樞密使事。屬官有知南院樞密事、南院樞密副使、知南院樞密副使事、同知南院樞密使事、籤書南樞密院事等。

北、南兩院雖然並列,實際上,主要的權力機構是北樞密院。

兩院之下有北宰相府,設北府左、右宰相、總知軍國事、知國事等官。掌佐理軍國之大政,以皇族四帳充任。

南宰相府,設南府左、右宰相、總知軍國事、知國事等官,掌佐理軍國之大政,以國舅五帳充任。

北大王院分掌部族軍民之政。設北院大王(初名迭刺部夷離堇,太祖時分北、南院以弱其勢,太宗會同元年改夷離堇為大王)、知北院大王事,以及北院太師、太保、司徒、司空等,其下則有北院郎君。又北院都統軍司設北院統軍使、北院副統軍使、北院統軍都監等官,掌北院從軍之政令。北院詳穩司,設北院詳穩、北院都監、北院將軍、北院小將軍等官,掌北院部族軍馬之政令。北院都部署司,設北院都部署、北院副部署等官,掌北院部族軍民之事。

南大王院的設定與北大王院同,掌南院部族諸事。

宣徽北院,太宗會同元年(公元938年)置,設北院宣徽使、知北院宣徽事、北院宣徽副使、同知北院宣徽事等官,掌北院御前祗應之事。

宣徽南院設定同宣徽北院,掌南院諸事。

在北面官系統中,還有大於越府,設大於越,如秦漢之三公,無職掌,不常置,位在百僚之上,非有大功德者不授,為遼代的尊官。因遼太祖以遙輦氏于越受禪,故此官不輕易授人,終遼之世,得於越重任者,只有耶律曷魯、屋質、仁先三人,謂之“三于越”。

承天皇太后蕭卓閉上眼睛在韓德讓的腿上小憩一陣睜開來,目光燦燦地瞥向宮帳西邊窗戶上。

夕陽西下,一縷陽光從窗戶中照射進來;把宮帳裡面映照得一片明亮。

蕭太后凝視著依舊強盛的陽光不禁來了心思,噓嘆一聲心中默默唸叨“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復醒。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