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宋太宗(2)(1 / 2)

宋太宗的理想很美好,然而現實很骨感。先趙光義本人並非深知兵法的帝王,卻還緊緊握著兵權不放;不願意給屬下臨機作戰權,以自己想象出來的“平戎萬陣圖”把宋軍死死束縛在戰場上,宋軍將士成為被動挨打的活靶子。

三皇五帝到如今,還沒有一個像宋太宗這樣既迂腐又固執還自以為是的皇帝;在這樣的皇帝的統帥下,宋軍不想失敗也由不了自己。

其次,趙光義放棄宋軍擅長的城池防禦戰;對進攻機動性很強的遼軍起碼得找到一點剋制辦法再去打吧?然而宋軍並沒有像漢軍剋制匈奴一樣找到剋制遼軍作戰特點的方法,以為兵多將廣就可以一窩蜂地擁上去群毆而勝之;這豈不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長,這樣打死仗焉能不敗?

當然宋軍在對遼國的戰鬥中也取得過勝利,譬如雁門關之戰、湋河川之戰、盧成玉賀蘭山伏擊李繼遷鐵鷂子之戰,趙元佐聯絡吐蕃六穀部大統領潘羅支誅殺李繼遷之戰。

問題是這幾次戰鬥的勝利全是統軍者將宋太宗的“平戎萬陣圖”泡在腦後根據戰場上形勢制定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才取得的勝利。

而宋太宗想借助勝利東風再次出戰遼國,依舊給將士推崇他的“平戎萬陣圖”還不是在作死。

天作孽,還可避;自作孽,不可活。趙光義就不能學學漢武帝抑或秦始皇嗎?

告訴你不能?因為這是一個難以同語言形容的人,趙光義一生用陰謀詭計治人。

譬如說後蜀的亡國之君孟昶就是趙光義下毒給弄死的,還有南唐國君李煜;趙光義弄了人家的老婆還讓畫師現場臨摹作畫,李煜氣很不過做了一詞表達心中的憤怒;趙光義就用毒酒把人家搞死。

趙光義是睚眥必報,鎦銖必較之人,對和自己稍有怨隙的人不殺之不以為快;追殺劉敏就是一個先例。

趙光義不僅誅殺外人,對自己的親哥哥、親弟弟也痛下狠手;“燭光斧影”是趙光義的傑作,竟然成為千年之謎,而後世不少人卻認為趙光義是秦皇漢武后最英明的帝王!嗚呼哀哉!阿彌陀佛!

秦國始皇帝打匈奴儘管沒有什麼秘訣,但他們先修建長城將匈奴人的進攻點遏制在有限的幾個地方。

然後修建堡寨層層推進,這方法沒什麼巧勁;卻在兩年之內北劫匈奴七百里,將匈奴徹底驅逐出了河套地區。

趙廣義在對遼戰爭的失敗後沒有吸取任何教訓,卻一心想做秦皇漢武帝那樣的雄主;一根筋似的一次次盲目進攻,不禁留下了“高粱河車神”的千古笑柄,也最終把宋初的精兵強將大都葬送了。

在屢戰屢敗之後,更是想出了大量種柳樹抵擋契丹人騎兵的奇葩決策;所以啊,有雄心壯志真不一定能成功,還得有全盤的計劃,充足的準備,科學的決策,過人的軍事指揮能力,這些缺一不可。

然而剛愎自用的宋太宗能記住這樣的經驗和教訓嗎?

宋太宗提出北伐遼國,宋琪作為宰相併不贊成,建議朝廷坐待遼國自滅。

不久,宋太宗又向宰相表明要“收復燕薊”。宋琪恭維一番後仍舊不支援北伐。他建議藉助奚族牽制遼國,無需朝廷出兵。

雍熙三年,宋太宗揹著中書大臣也就是宋琪宰相府的一干官吏;單獨與樞密院商定北伐大計。

宋琪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先後上《論復幽薊疏》、《平燕薊十策疏》,除了備陳遼國的歷史、地理、種族、軍力、戰術以及宋朝的應對之策外,仍委婉的表示不要輕易動兵。

宋琪從小生活在契丹人統治的幽薊一帶(北京、天津),對遼人的生活習慣和作派十分了解;建議朝廷派遣使臣與遼國修訂盟好,以息兵養民。

但宋太宗剛愎自用堅持雍熙北伐,拒絕採納宋琪的意見;最終導致全線兵敗,自己也走上不歸之路。

宋朝對外戰爭基本上都是以失敗而告終的,雖然有那麼幾次小勝,但是掩蓋不了宋朝軍隊戰鬥力不足的事實。

自雍熙北伐之後,宋朝對外態度就從積極進攻轉變為積極防禦,甚至到最後積極求和。

為什麼“終宋不振”?雍熙北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宋朝為什麼動雍熙北伐?

其實動雍熙北伐並沒有錯,鑑於地緣政治的影響北伐是必然的,但是雍熙北伐失敗了,這就導致一連串問題的出現。

宋太宗動雍熙北伐的目的還是因為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對宋朝來說是防止遊牧民族南下的屏障。

對於遼國這樣的遊牧民族來說就是南下搶掠的阻礙,因此燕雲十六州成了兩大陣營之間的戰略緩衝地;誰掌握了燕雲十六州誰就擁有了戰爭的主導權。

為了防止遊牧民族南下,秦漢以來農耕民族便依山修建了長城;修建長城死了多少人沒有一個精確數字,但長城修建後對阻擊遊牧民族的南下搶掠卻起到定海神針的作用;長城成為遊牧民族的一道死結。

數千年來農耕民族在燕雲十六州上費盡了心血,可最後石敬瑭拱手相讓;燕雲十六州就成了遼朝南下的橋頭堡。

應該說明的是,石敬瑭這個兒皇帝非漢人而沙坨人也;沙坨族是西突厥的後裔,這傢伙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可能還有從同源角度考慮的因素,因為契丹也是突厥人繁衍出來的;起碼是跟突厥走得很近的一個遊牧民族。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取得燕雲十六州之後就開始加強兵力防守,《遼史·食貨志》記載遼朝選南征馬數萬匹,以備燕雲緩急。

之後經過遼朝長期的治理,燕雲十六州成為遼朝南下的重要軍事據點;長期擔任分析宋朝軍隊、查探敵情、後勤補給、阻擋宋軍北伐的任務。

對於宋朝來說燕雲十六州也更是重要的緊,宋臣呂中說過“燕薊不收,則河北之地不固;河北不固,則河南不可高枕而臥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燕雲十六州不收回來,那麼宋朝在河北的統治就不穩定,河北統治不穩,那麼宋朝就不能高枕無憂。

事實正是如此,燕雲十六州收不回來,那麼華北平原無險可守,遼軍鐵蹄肆虐千里平川;兵鋒直指北宋都汴梁。

農耕民族和北方遊牧民族圍繞燕雲十六州展開了爭奪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宋太祖趙匡胤在位時想用金錢贖買燕雲十六州,乾德三年趙匡胤在內府庫設定了“封樁庫”,專門儲存贖買燕雲十六州的經費。

不過還沒到收復燕雲十六州的那一天太祖就駕崩了,趙光義繼位之後放棄贖買政策,開始大規模北伐,掀開了遼宋戰爭的序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