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羊山之戰(3)(1 / 2)

蒙古重甲鐵騎的兵士體格強壯,能適應戰鬥的需要;他們能在快撤退時回頭射擊跟在其後的敵人;在傑出領導者帶領下能夠吃苦和克服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

蒙古重甲鐵騎都是從當時訓練得最好計程車兵中選出的,從三、四歲開始就被送入戈壁沙漠中的學校進行嚴格的騎馬射箭訓練。

因此騎士具有駕馭馬匹和使用武器的驚人本領,隨時服從命令是他們的天職;人人都能嚴守不怠。

紀律形成制度,這在中世紀時期別處還未有所聞。

蒙古重甲鐵騎所用的馬匹也經過極其嚴格的訓練,跟歐洲馬匹不同;蒙古馬不論嚴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必要時可以連日行走而不吃一點東西具有極強的忍耐力。

蒙古馬匹能夠在很短的時間內,在最險惡的地形上;行走長得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距離。

劉敏思議著五支強悍雄壯的重灌騎兵,對身旁的闞浪、火爺爺道“天祥軍在趕往北地九州之前進行了嚴苛的訓練,劉敏為每個將士都配備了三樣兵器一曰鉤鐮槍,二曰陌刀,三曰連擊弩;三樣兵器曾經在賀蘭山大破過党項酋李繼遷的鐵鷂子,現在遼國契丹人又把鐵林軍送上門來;我們一定要吃了他們!”

劉敏述說完畢,對闞浪下達了千天祥軍出擊的命令。

宋軍主將魏能正率領精銳部隊對遼軍的攻擊展開反衝擊,卻聽遂城西城門“呱啦啦”開啟來,騎哨官打著一面標有宋字的大旗打馬疾行厲聲喝喊“夫人劉敏率領天祥軍出城圍殲遼軍,魏能將軍從兩邊側翼迂迴包圍韃子兵!”

魏能得命,在左右兩翼的配合夾擊下向遼軍衝擊;而劉敏率領的天祥軍衝入敵軍先是用鉤鐮槍將鐵林軍的連環馬鉤倒,再用陌刀連人帶馬斜刺裡劈成兩爿;負隅頑抗的鐵林軍,天祥軍便使用連擊弩。

連擊弩是24連,箭簇能穿透遼軍的鎧甲;遼軍鐵林相公依塌胡圖和上千名鐵林軍士被連擊弩射殺。

遼軍主將被殺,全軍為之氣沮;敗像已現。

耶律隆慶見形勢不妙,準備向西北方向的羊山撤退。

闞浪走到劉敏跟前打躬作揖道“夫人真是神機妙算,遼軍果然按照夫人此前設計好的路線遁逃了!”

劉敏莞爾一笑“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耶律隆慶率領慘敗了鐵林軍向羊山方向遁逃,宋軍兩翼秦翰、田敏的6ooo騎兵轉入追擊。

尚未出動的預備隊李繼宣部也同時移向威虜軍城西北八里的赤虜屯住,並派出聯絡官跟隨秦翰部前進,隨時準備策應追擊部隊。

宋軍先期開赴羊山包抄的楊延昭、楊嗣以及搶先埋伏那裡的盧成玉、趙元佐所部,沒有參與威虜軍城西的大戰;但卻攔截了包圍了遁逃的遼軍。

然而遼軍行動太過迅,一進入埋伏圈宋軍就打;遼軍不敢戀戰;火撤退。

遼軍雖然主動撤退,但形勢危急;後有宋軍追兵,前有堵截;遼軍面臨著被前後夾擊的覆滅態勢。

走投無路的遼軍突然迸出強勁的戰鬥力,楊延昭、楊嗣、盧成玉、趙元佐率領的宋軍雖然倚靠羊山展開阻擊,但仍被數量上佔有優勢的遼軍逐步擊退被迫退出戰場。

一部分沒有來得及後撤的宋軍死守羊山不退,最後全部陣亡。

楊延昭、楊嗣、盧成玉、趙元佐率領的正面阻擊雖然宣告失敗,但使遼軍付出相當的代價;還遲滯了遼軍的行動,為追擊部隊的趕到爭取了時間。

正當遼軍最終攻下羊山上的宋軍陣地時,一路尾追遼軍的秦翰部和田敏部追上了遼軍後衛部隊。

李繼宣派往秦翰部的聯絡官也及時將這一情報通報給進屯赤虜並以其為前進基地的李繼宣部,待在遂城的劉敏也接到前面送達的情報。

李繼宣得到情報後立即帶領自己的部下直撲羊山,劉敏則從遂城率領天祥軍追擊遼軍。

在秦翰部咬住遼軍後一會兒,李繼宣部也追上了遼軍;劉敏的天祥軍也隨後趕到。

秦翰部、李繼宣部、天祥軍相繼投入戰鬥,形勢生了轉變,宋軍由阻擊狀態變為追擊狀態。

剛逐走楊延昭、楊嗣、盧成玉、趙元佐的遼軍轉眼就被秦翰部和李繼宣部趕上了羊山。

而此時,秦翰部悄然退出了戰場;對於秦翰部來說,已經經歷了在威虜軍西與遼軍大戰,再在追擊後獨自與遼軍作戰已經使得其力不能支了,因此在友軍到達後退出戰場也屬於情理之中。

連經惡戰的遼軍此時已經無心戀戰,而李繼宣部原本就是宋軍最強悍的部隊之一,這次戰役中又是作為預備隊一直沒有參戰,在一整天的養精蓄銳後正是鬥志昂揚的時候,終於找到了用武之地。

天祥軍在威虜軍地面斬殺了不少遼軍後返回遂城養精蓄銳,這時候也是鬥志旺盛。

天祥軍和李繼宣部趕著遼軍從羊山南麓轉過山脊,追殺到北麓。

戰鬥中,身先士卒的李繼宣多次因為戰馬中箭而更換戰馬;最終在牟山谷,李繼宣部追上遼敗軍主力並殺入,取得了巨大的戰果後,剩餘的遼軍逃向了八里外的遼國邊界。

而在李繼宣部帶著滿身征塵和豐碩的戰果回到前進基地赤虜的時候,天,已經開始黑了。

劉敏率領的天祥軍和盧成玉、趙元佐、呼延瑾兒率領的另一支天祥軍相會,在羊山安營紮寨。

經過一天的戰鬥,宋遼雙方戰長城口,次戰威虜軍,三戰羊山,最終以宋軍擊退遼軍、斬級二萬、陣斬遼統軍鐵林相公依塌胡圖以下將領十五員的輝煌勝利告終。

如此豐碩的戰果,在宋軍對遼長達四十年的戰爭歷史上也是少見的;此戰的勝利要歸功劉敏的縝密部署和宋軍中級指揮官群體的合理決策和豐富的作戰經驗。

遼軍敗退,宋軍在打掃戰場結束後,用斬獲的遼軍官兵的級在宋遼邊界上築京觀,以顯示武功並向遼軍示威。

宋軍在遂城——羊山戰役中的勝利,扭轉了此前宋軍嚴重不利的局勢。

遂城——羊山之戰的獲勝,不但直接給了遼軍當頭一棒;也為宋軍調整部署在河北從新組織防線贏得了時間。

並且,前軍在獲勝後足以得到足夠的情報,詳細得知遼軍此次南侵的規模、兵力組成、甚至一部分戰略意圖和計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