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示範(5)

劉敏操持的廚房鍋灶是劉敏孃親健在時指導劉二、火仁甫等人建造起來的。

劉敏孃親沒有進入劉二家之前,理論上講劉二家乃至整個柏樹林村就沒有鍋灶這個概念;燒飯吃的時候給屋子裡的地面上支幾塊磚頭把鐵鍋放上去添水火燒,柴火點燃後滿屋子煙山霧罩。

這種沒有鍋灶的習俗即便到了後世二十一世紀,西南邊境一帶的鄉村還在盛行。

劉敏孃親進到劉二家看到這樣的炊飲設施覺得很鬧心,立即督促劉二壘盤一座新鍋臺。

新鍋臺?這樣的稱謂在劉二意識中沒有一點印象,他爹孃活著時他們就在屋地上支幾塊磚頭或者石頭;把鐵鍋架在上面燒水做飯,從來就沒有聽說過壘盤鍋臺這樣的話。

劉二想問劉敏孃親什麼是壘盤鍋臺?可劉敏孃親俊美的樣子又是剛進到他這個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家中,劉二有點不好意思;便就跑到小東莊去找火仁甫。

柏樹林是個大村莊,有一兩千人口;分東、西、南、北四個小莊子居住,經年香火不斷的集賢寺在四個小莊子的正中央。

劉二的家在小南莊,而火仁甫的家在小東莊。

劉二趕到小東莊把劉敏孃親說的壘盤鍋灶的事情給他向學一番,火仁甫也愣了神。

因為火家跟劉二家一樣,做飯都是在屋地上支幾塊磚頭或者石頭把鍋架上去燒水煮飯。

劉敏孃親壘盤鍋灶的說詞從劉二嘴裡一說出,很快便在柏樹林四個小莊子傳播開來。

有人去過秦嶺北邊的關中平原,說那裡鄉間的鍋灶就是劉敏孃親講的那一種;鍋灶是用磚頭抑或胡基、土坯壘起來的一個高臺,高臺上有幾個放鍋的灶坑還有燒火的灶眼;鍋灶的煙霧透過煙囪冒出去,煙囪一直通向屋外;燒飯時屋子裡不積煙。

去過關中的人這麼一說,火仁甫立即反應過來;把手拍得啪啦啦作響;笑聲呵呵道“關中是周秦漢唐的祥地,比成都府這邊的生活習慣先進多了!”

頓了一下鄭重其事道“秦惠文王時,修建都江堰的大王、二王李冰父子就是關中人,都江堰給成都人帶來了世世代代的恩惠!弄不好劉敏孃親和大王、二王是同鄉,她說壘鍋盤灶我們一定得聽!”

火爺爺這麼一說,劉二家便湧進來上百個人,火爺爺問劉敏孃親能不能畫個鍋灶樣式出來。

這個當然難不住劉敏孃親,她從小便練畫工;很快畫出一張鍋灶、鍋臺的草圖來。

火仁甫和劉二、巴四、徐虎一幫鄉親們看過後嘖嘖稱道。

劉敏孃親說“壘鍋盤灶的材料要用、磚頭、胡基或者土坯!”

柏樹林的居民可能是從南邊過來的,蓋房子的牆壁是用土夯實成功上面架樑、苫草或者鋪瓦,對胡基、土坯都沒有多少印象。

劉敏孃親又畫了一張土坯模子圖樣,和一張胡基模子圖樣。

還說胡基直接用土打,土坯要把土和成泥巴在模子裡成型後再傾倒出來即可;因此才叫打胡基,也叫踏胡基、倒土坯。

火仁甫想了想說“這麼說土坯比胡基結實,那我們就用土坯吧!”

火仁甫當即就讓劉二上驢頭堰找陳木匠,按照劉敏孃親繪製的草圖做了一副土坯模子和胡基模子。

劉敏孃親見劉二從陳木匠那裡把胡基模子和土坯模子拿回來,蹲在一邊量了量尺寸一點都不差;定定神看向火仁甫道“火大哥,胡基模子和土坯模子都很合格;打胡基省事,倒土坯那就要多好幾道工序!你看是打胡基哩還是倒土坯!”

火仁甫蹙蹙眉頭道“大妹子不妨將打胡基和倒土坯的工序都講一講,我們就來個雙管齊下如何!”

火仁甫說著揚揚手臂道“大妹子的新式鍋灶一旦推廣開來,整個柏樹林乃至成都府的農家可能都要效仿;要效仿就得有胡基和土坯,我們柏樹林的人乾脆把胡基和倒土坯的事情承包了;不也是一筆客觀的收入嘛!”

劉敏孃親見火仁甫講得認真,便就饒有興趣地說“打胡基的工具是一隻模子一杆平頭石錘,一絆籠灶眼灰,找個土質不是太乾的地方把模子支好填上土用石錘打砸,成型後摞在一邊乾燥應用!打胡基一個人兩個人都可以操作!”

頓了一下伸長脖子嚥了一口唾沫道“倒土坯就複雜多了,得把土和成泥巴,將泥巴填進模子裡面刮平倒出來摞在一邊乾燥待用!”

劉敏孃親最後說“胡基的體積比土坯大,但土坯結實耐用;二者各有長短!”

火仁甫慷慨激昂道“我看我們分兩波子,一波子打胡基,一波子倒土坯!”

劉二自然是倒土坯一波的人,他把土挑來倒在院子裡;又從小南莊的水塘裡挑來水和泥。

劉二一開始沒有給和好的泥巴里面參麥秸杆,一堆泥巴已經和好劉敏孃親讓他返工;說泥巴里面必須參上短節節麥草,這樣一來才能起到拉拽作用;參合上短節節麥草的泥巴倒出來的土坯不容易破碎,壘起來的灶臺也十分結實。

劉二百依百順地按照劉敏孃親的提議去做,將泥巴重新進行了和攪。

跟劉二分在一波的火仁甫、火水牛、巴四、徐虎幾個人後來者居上,依舊是挑土的挑土,擔水的擔水。

大家合手把泥巴和攪好,劉二負責給將泥巴鏟到模子裡面去;水牛手中拿一把刮刀將倒進模子裡的泥巴拍實在,多餘的地方刮平倒出長方形的土坯塊;巴四端著土坯快摞到一旁的地面上晾曬。

火仁甫是監督官,他在倒土坯這邊看了一陣後便跑到打胡基的地方去。

打胡基的漢子一個是周孝正一個是李虎成,一個是馬致遠,一個是楊子明。

四個人一起打胡基自然就有分工周孝正提石錘在上面跳打,李虎成手中著一把平頭鐵鍁給模子裡填土;馬致遠則是把乾土弄來給裡面加點水分保證土質的溼潤,楊子明負責挑水、運土。

打胡基沒有倒土坯的工序複雜,但提錘子的周孝正卻是費力費神的人。

當胡基模子中撒上一把灶眼灰填上土質後,周孝正要用兩隻腳在土上面踩一踩,跳一跳將土質按實;然後提起石錘子在上面打。

一塊胡基基本上是七錘子,很具有音樂節奏感——嗵嗵、嗵嗵、嗵嗵、嗵。

也就是說,石錘子要在胡基模子上夯實七下前兩錘,邊兩錘,後兩錘,中心一點又一錘;節奏和美的音樂感便就隨著周孝正的動作飛揚出來……

喜歡章獻明肅皇太后請大家收藏章獻明肅皇太后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