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汴京(1)(1 / 2)

公元982年,趙光義篡權奪嫡殺害兄長登記已經七年;這一年九月,北宋的勁敵遼景宗耶律賢翹了辮子;十歲的皇子耶律隆緒繼位。

耶律隆緒即位後由於年幼難能執掌朝政,其母蕭綽臨朝親政;是為承天皇太后。

承天皇太后姓蕭名卓小字燕燕,這一年29歲;可謂人生的黃金時段。

也就在這一年,比蕭燕燕小15歲的劉敏來到帝都汴梁;這時候劉敏的年齡是14歲。

陪同劉敏一起趕來汴京的有她在階州相認的爹爹貨郎王周,屠夫娘龔黃杏,以及治好眼睛能看清物事的婆婆沈氏。

婆婆沈氏的眼睛失明2o年,六十歲時重新看見外面的世界;激動的心情難以言表。

當劉敏給她把眼睛上的紗布一層一層揭下來,沈婆婆看見站在眼前的兒子王周、兒媳龔黃杏、孫女劉敏時,哪裡敢相信這是真的。

劉敏抱住沈婆婆嘿嘿笑道“婆婆這是真的,要不你在地坑院裡走動走動!”

沈婆婆聽劉敏如此講,便在地坑院的九個窯洞門前走過來走過去兜了好幾個圈子。

地坑院的九孔窯洞沈婆婆太熟悉了,地坑院挖掘時她的眼睛還能看清;後來不知什麼緣故看不見,可沈婆婆幾乎每天都要用手撫摸著窯洞的門和地坑院的牆壁走一圈。

地坑院是她的家,王周是她的獨子;由於家境貧寒兒子35歲還娶不上媳婦,但憨人有瓜福;杏兒姑娘嫁給了他,還帶來那麼多嫁妝而且拿銀子挖掘了一個地坑院。

地坑院挖好後鑿了九孔窯洞,沈婆婆給兒子王周說;叫他把杏兒的爹孃叫來一起住。

杏兒爹孃在地坑院住了幾年先後撒手人寰,沈婆婆成為孤老婆子;多虧杏兒姑娘孝順,沈婆婆才衣食無憂。

沈婆婆的眼疾說白了就是白內障,白內障擱後世那隻能算是小兒科。

劉敏時外科醫生,自然對眼科有研究;做個白內障手術還不是小菜一碟。

可這裡畢竟是宋朝,要保證沈婆婆白內障手術的成功;先決條件就是把丟失的鈦合金手術刀找回來。

還真是吉人天相,鈦合金手術刀完璧歸趙,那麼劉敏便就手指一揮間給沈婆婆做了手術;沈婆婆眼睛恢復了光明。

話說得輕鬆但尋找鈦合金手術刀還是費了一番周折。

一開始,劉敏打算和爹爹王週一起尋找丟失的鈦合金手術刀;王周挑貨郎擔子,劉敏搖鼗鼓;兩人走村串寨完成夙願。

但龔黃杏說自己和王周、劉敏一起去。

劉敏對龔黃杏的“越俎代庖”有想法,不明事理地盯看著她道“娘你要照顧婆婆,再說敏子和爹爹前往力量足夠了;出動三人不是浪費嗎?”

龔黃杏聽劉敏如此講,蒙著頭不說話,沈婆婆一旁參了言“敏子你讓你娘去吧!婆一個人在家能自理!”

龔黃杏暢笑一聲道“閨女你看看,還是你婆深明大義!”

龔黃杏說著,轉向沈婆婆道“娘,面我給你柑好在案板上放著哩;一伸手就能夠到!想吃麵了你就下著吃!下面不方便的話籠屜裡有蒸饃,籠屜裡的蒸饃夠你一個人吃七八天哩!”

劉敏見龔黃杏早把婆婆的生活安排好,便沒反對龔黃杏同行。

劉敏三人結伴出走,遇見村寨;劉敏就把手中的鼗骨搖得“嘣嘣嘣”響,孩童、老人聽見套鼓聲紛紛圍了上來;用銅錢、物事換糖果。

王周貨郎擔子裡的王記酥脆糖很好吃,是老人孩童嚮往的美食。

王記酥脆糖樣子像鼓槌形,金黃色的表皮裡有一層白芝麻;裡面是蜂窩狀糖心,吃起來瓤美味久,松、甜、酥、脆、香;風味獨特,是秦風路一帶的名貴食品。

王記酥脆糖酥脆糖是王周在長安學到技術後自己製作出來的,製糖過程中龔黃杏和沈婆婆全都參加進來;可謂家庭特產。

王記酥脆糖的用料為江米、芝麻、白糖、飴糖等,經制坯、膨化、成型等三十餘道工序製成。

王記酥脆糖外表包裹著白糖粉與芝麻仁兩種,系用新鮮優質糯米,上等黃豆、白糖、植物油等為原料,佐以熟芝麻。

程式經選料、淘洗、浸泡、磨粉、蒸料,和麵、擀片、搓條、製坯、陰乾、貯存、坯、油浸、炸制、澆漿、掛皮等24道工序而成。

一般冬季製坯,四季加工成品,從投料到出成品需要半年時間。

成品呈圓柱體,個大體松,皮色金黃,肉質潔白,呈絲網狀,香甜酥脆,綿軟易化。

劉敏見貨郎擔子一週圍滿老人和孩童,便將鼗鼓搖得更像;龔黃杏將手中的殺豬刀揚了揚厲聲喊道“我們不光賣酥脆糖還給人殺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