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西征(22)(1 / 2)

趙元佐聽劉敏說完“九人分成三路”的話,狐疑不解地盯看著她問“小妹為何如此安排?韃子兵分了4路,我們為何只分三路!”

劉敏白了趙元佐一眼冷哼道“崇哥哥不覺得你這個問題問得可笑嗎?韃子26o人分成四路,我們九個人分成四路每路2.25人怎麼分!”

趙元佐見劉敏算起賬來,還講出2.25人;啞然而笑道“小妹是不是有點霸道,九個咋就不能分成4組?”

趙元佐說著把目光向火爺爺7個人掃了幾眼道“小妹你聽我來給你分!陳怡侑、塗幼玫為一路,火爺爺、賴貞嶽為一路,趙元佐、劉敏為一路,姜孟君、郭雨全、王任卿為一路,不正好是四路嗎?”

劉敏見趙元佐如此講,不禁笑得山響,可她瞬間鎮定下來慷慨激昂道“崇哥哥不愧是皇家子弟,你這麼一分九個人還真成四路了!”

鄭達見趙元佐和劉敏九人分成四路沒有把他給算上,便在一旁嘟嘟囔囔道“敏子姑娘看不起老奴是不是?你們九個人分成四路哪老奴算在哪一路!”

鄭達這麼一問,劉敏方才想起還有一個鄭達沒有算進去;便就蹙蹙眉頭凝視著他道“不好意思鄭老伯,鄭老伯對湋河川的地形熟悉?”劉敏冷不丁問了一句。

鄭達一怔,裂開嘴笑了一聲道“敏姑娘說的哪裡的話啊!這湋河川每一塊石頭老奴閉上眼睛也能說出在那個方位擺著,能說不熟悉地形!”

劉敏沉吟一陣接著道“鄭老伯既然熟悉湋河川的地形那我問你,川道兩邊有沒有斜插著溝壑!”

“斜插著的溝壑!”鄭達重複著劉敏的話不禁來了興趣,伸出手掌在額頭上抹了一把汗水道“老奴知道敏姑要說什麼了!”

鄭達這麼講完定定神道“湋河川是西北、東南走向的一條川道,東西長上千裡;南北寬二三十里,湋河水流不是太急但也不是太慢;正因為如此才形成河兩岸鬱鬱蔥蔥的蘆葦叢!”

劉敏見鄭達囉裡囉嗦,訕訕而笑道“鄭老伯還是簡明扼要地突出重點吧!敏子問川道兩邊有沒有南北穿插的溝壑……”

“有有有,南北穿插的溝壑多的是!”鄭達打斷劉敏的話把手向近在咫尺的一個地方指指道“向前走一二里路有一個名叫硬溝套的地方就是斜插在湋河北岸上南北走向的溝壑!”

劉敏一怔,凝視著鄭達道“硬溝套距離豐禾倉有多遠?”

“二三里遠吧!”鄭達是是而非地說著,咽咽喉嚨道“也可能有四五里!”

“這個不行,距離豐禾倉太近不行!”劉敏否決了鄭達提出的硬溝套這條南北斜插著的山溝,道“還有什麼南北走向的溝壑!”

鄭達乜斜著眼睛看向劉敏一聲問“敏子姑娘是不是要找一個能夠伏兵的溝套,猶如諸葛亮當年在葫蘆峪焚燒司馬懿大軍那樣的地方!”

“對對對!就是諸葛亮焚燒司馬懿那樣的溝套!”劉敏忙不迭地說著,若有所思道“鄭老伯知道三國時諸葛亮焚燒司馬懿大軍的事!”

劉敏之所以這麼來問,是因為諸葛亮焚燒司馬懿的故事羅貫中撰寫的通俗小說《三國演義》上有記載;但羅貫中是元末明初人;北宋消亡後4oo才誕生,鄭達豈能知道他撰寫的《三國演義》故事。

劉敏心中正想,鄭達卻振振有詞道“諸葛亮火燒司馬懿的事湋河川道里婦幼皆知,那是因為葫蘆峪和湋河川只隔一座南原!”

劉敏愕然,不禁恍然大悟原來三國故事早在民間流傳,到宋朝已經是婦幼皆知;而羅貫中根據民間傳說又參照了歷史記載編纂成為《三國演義》才流傳住後世,是劉敏這樣的醫學博士從中獲取道不少歷史知識。

劉敏心中想過,揚揚手臂對鄭達道“鄭老伯見識多廣,您接著前面的話往下講吧!”

“敏姑說要找一個像諸葛亮火燒司馬懿那樣的葫蘆峪是不是?”鄭達鄭重其事地說著。

“是啊!我們正需要葫蘆峪那樣的山溝幹掉這幫不可一世的契丹韃子!”劉敏十分莊重地說著。

“像葫蘆峪那樣的山谷有是有,只可惜不在附近!”鄭達有點憂慮地說著,清清嗓子提高聲音道“這樣的山溝距離我們佇立的地方有十幾裡地!”

劉敏一把拽住他的胳膊問“老伯快說像葫蘆峪一樣的山溝叫什麼名字!”

“穿堂溝!”鄭達直言不諱道“穿堂溝是一條通道,從湋河川一直通到南原上去;只可惜兩端敞開著是個瑕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