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殺奴(7)(1 / 2)

劉敏率領紅衫軍從封丘渡口渡過過黃河,徑直向陽武疾駛而去。

趙元佐率領的5oo弓弩手遠遠跟在紅衫軍後頭,兩下里拉開二三里的距離。

劉敏一馬當年行駛在最前面,左邊是呼延瑾兒,右邊是夜落隔幽藍。

三人後面跟著紅雲、綠杏、藍梅、白雪和紅衫軍的1oo多員女將,1oo多員女將身上披掛的紅披風在早晨的陽光映照下營造出一片紅色的雲朵。

紅色雲朵裡夾雜著周放、張耆、馬驫、鄧柳、來五、楊志華、陳勝傑、劉心怡、張漢文、張志平1o個白色的點綴。

1o個白色的點綴是個1o個男丁身上的白色戰袍營造出來的,儘管不能跟1oo多朵紅雲相媲美;但點綴的恰到好處也讓人歎為觀止。

出兵打仗的將軍能讓行駛的軍隊構造出如此絢麗的色彩圖案,全是設計者的匠心妙用。

毋容置疑,劉敏是高人中的高人;他讓1o個男丁身著白戰袍夾雜在紅衫軍的紅色雲朵中作為點綴,真正目的還是為了應對突然變化的形勢。

男人天生的是戰士,體力和智力遠遠過女子;更何況陳勝傑、劉心怡、張漢文、張志平甥舅四人是武功高手,萬一兩下里動了刀槍,他們四人能以一當百。

周放則是以遼國駐汴梁驛館使臣的身份出現,他手持馬歸元擬好的兀顏光合信札;信札上蓋著兀顏光合的大印,來召喚試圖潛入汴京實行“雷霆萬鈞”計劃的韃子兵。

馬驫、張耆、鄧柳、來五、楊志華、陳勝傑、劉心怡、張漢文、張志平九人都是周放的“警衛”。

張耆、馬驫、九人之所以做周放的助手,其原因是他們都不會講契丹語。

而周放從小在契丹境內長大,契丹語講得十分順溜,做“使臣”是第一理想人選。

劉敏的佈局如此縝密,安排得這樣得當;你不想讓她成功也辦不到。

馬隊急急向前湧動,遠遠地,劉敏便看見簇擁在黃河北岸的馬隊和人群。

劉敏放緩了馬,對身旁的呼延瑾兒和夜落隔幽藍公主道“前面有情況,我們緩行則個!”

呼延瑾兒放緩馬向前看去,只見幾百匹馬上馱載著大包小包;幾百個人圍在馬匹跟前不知在幹什麼,便向劉敏跟前靠了靠道“敏姐姐,那些人好像是大宋臣民;你看他們穿的服裝!”

劉敏勒住馬頭觀望,果然見那些人著裝是漢人打扮;便將張耆、鄧柳、來五、楊志華四人從後面喊到前面來,道“張耆老弟,你看見前面那簇人了沒有!”

張耆把目光從前面移轉過來,看向劉敏道“回稟夫人,小人看見了啦!那是幾百匹馬和幾百個人啊!”

劉敏瞥了張耆一眼道“我是問你去陽武浮橋偵查,看見的韃子兵是不是這幫人!”

張耆把目光重新向前掃視一番,嘴裡吃吃吶吶道“好像……是……但不敢確定……”

張耆說著,額頭上不禁滲出細碎的汗水珠子,揚起手臂抹了抹道“當時……只顧……給田大勇他們送弩機、弩箭……倒沒太注意……可這幫人……穿的大宋百姓……服裝……”

張耆說不上個張道理鬍子,劉敏心中有點不高興;尋思張耆你們太過粗心,既然偵查敵情,卻沒辯清敵人的模樣和外表;含含糊糊說不清楚。

這個似乎不怪張耆他們,而是蕭太后派往汴京的遼國大將軍耶律細密太過縝密和狡猾;他不斷地讓3oo宮衛兵變換著裝,才矇蔽了很多人的眼睛。

劉敏沒有從張耆嘴裡得到可靠訊息,便把目光瞥向來五、鄧柳、楊志華三人。

鄧柳知道劉敏想問什麼,嘴裡也是吱吱嗚嗚;楊志華來了個乾脆的“夫人閣下,當時我們幾個確實沒有注意搶渡浮橋的人穿的什麼服裝;前面那幫人弄不好就是大宋百姓抑或搞販運的商賈!”

楊志華這話講得有點絕,直接說那幫人是大宋百姓而不是遼國派往汴京的宮衛兵。

大錯特錯了啊!劉敏看見的這幫人正是奉命趕往汴梁潛伏,被宋將田大勇拆斷浮橋阻擋在岸上的遼國大將軍耶律細密率領的3oo宮衛兵。

詭譎的耶律細密在搶奪陽武浮橋前,兵士穿的就是大宋百姓的衣服;可是此刻依舊穿的是大宋百姓的衣服顏色卻變成杏黃色。

這恐怕就是耶律細密的精明。為了魚目混珠,矇混過關,耶律細密臨行前給每個兵士配備了三套大宋百姓的服裝,三套服裝分別是黑、藍、杏黃;他們在陽武浮橋前穿的是黑色服裝,而滯留黃河北岸後換上杏黃色的;這才讓張耆4人眼花繚亂不敢肯定。

哨馬報說東邊飄來上百朵紅雲,是一支騎兵隊伍;耶律細密立即讓3oo宮衛兵警惕起來,3oo宮衛兵從馬鞍上拿出突厥彎刀、環刀、陌刀幾種式樣不同的兵器,耶律細密振振詞嚴道“兄弟們要高度提高警惕,我們現在是在宋軍腹地;宋軍剛才拆斷浮橋阻止我們過河,那就說明他們早有準備;我們略有輕心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耶律細密說完上面這段話,振振精神道“東邊飄來的紅雲是一支騎兵部隊,我們不明白她們是幹什麼的!但大家一定要記住,我們是一支馱運煤炭的煤販子;跟遼國驛館簽訂了協議,特地從北地運送來15o的煤馱子送到驛館裡面去!”

耶律細密的話也算一種搪塞,那時間宋遼兩國儘管不斷地生戰爭;但商賈販運、買賣並未中止;南方的絲綢、茶葉、布匹源源不斷送往北地,北地的煤炭、食鹽、牛羊也運往東京汴梁,這是司空見慣的事情。

3oo人的宮衛兵的兵器也是雜七雜八,更就讓人不敢相信他們是遼軍。

遼國是遊牧民族,但卻不是單純的遊牧民族;境內的農業、手工業、紡織業跟宋朝完全有資格相比。

這是因為承天皇太后蕭卓和遼聖宗耶律隆緒都是革新家,能夠接受中原民族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而遼國境內的漢人更是在“一國兩制”的保護下享受著公民的基本權利,因之也就迸出強大的創造力。

突厥彎刀是匈奴、突厥人驍勇剛武的呈現,也是那時代比較先進的兵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