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唐弼馬溫(1 / 2)

結束了短暫的三天休假,到了走馬上任的日子。

陳子墨現在是太僕少卿,沒辦法像以前一樣從來都不去點卯了。

這太僕寺就在內宮城承天門大街,太府寺旁邊。

太僕寺有寺卿一人,少卿二人,也就是說陳子墨現在太僕寺的二號人物。

進來太僕寺,遇見的人紛紛見禮,都知道大唐第一詞人是新任的少卿大人,即便沒見過人也識得那身官袍。

目前太僕卿是由李俯(皇孫)掛職,並不真正管事,所以太僕寺主要是由另一位少卿大人在打理。

那位少卿大人表現的很友好,畢竟都知道陳子墨現在的地位不一般,背靠楊家和哥舒府,後臺很硬。

況且太僕寺和其他衙門不太一樣,目前主要就是管理畜牧業的,陳子墨也沒有絲毫想奪權的想法,向另一位大人透漏一切照舊的意思,自己也樂得清閒。

一天是時間,陳子墨主要是熟悉環境,瞭解些太僕寺的主要職責等等。

大唐的畜牧業還算達,主要以馬、羊、駝、牛等,其中就重要的就是馬。

太僕寺管理的重中之重也就是牧馬業。

陳子墨暗道,自己替皇家養馬,豈不是弼馬溫了。

大唐的牧場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區,西起隴右、金城、平涼、天水,東至樓煩,都是絕佳的養馬地。

據記載,西北各監牧的馬牛羊駝數量時升時降,開元初是二十四萬匹,開元末升至四十三萬匹,而現在有三十七萬匹,其中馬就佔了近一半。

大唐特別強調以法治牧,嚴格執法,有相應的法規制度作為指引規範,從而有效保證畜牧業的展。頒佈有《廄庫律》,規定牲畜的飼養、管理和使用,還頒佈了《廄牧令》、《太式》等有關廄牧事宜的專門法律。

所以,畜牧業的管理還是相當規範的。

太僕寺雖然管理官營畜牧業,但並不需要到當地牧場親自放養。

每個牧場都設有牧監,有專門的放牧人,太僕寺的工作是負責統籌,因此陳子墨並不需要親自跑到西北牧場去。

翻看各類記錄檔案,陳子墨看到,每逢戰爭多季節,牧場的馬匹數量大大減少,想來是有大量的馬匹被徵用作戰馬。

同時,戰爭結束後,戰馬報損率竟然有八成,這讓陳子墨有些不理解。

他是待過隴右一段時間的,知道不可能有那麼多戰馬會死在戰場上,頂多三成罷了,而這裡卻記載了八成,太誇張了。

叫來寺丞解釋這問題。

“大人有所不知,真正戰死的戰馬確實只有三成罷了,其餘的戰馬其實都是被賤賣或者宰殺處理了的,因此加起來總共有八成左右。”

“廖大人,這是為何,好端端的戰馬為何要賤賣和宰殺掉?”

戰馬對於古代來說,可是極其稀缺的戰爭資源,就這樣被浪費肯定是不合常理的。

“大人,您剛到任應該還不清楚。從戰場上退下來的馬其實基本就廢了,不得不處理掉。很多戰馬的馬蹄磨損嚴重,根本沒法子再用作戰馬了,跑起來都有些費勁。”

陳子墨聽完,拍了下自己的腦袋瓜,怎麼把這茬給忘記了。

唐代的馬是沒有鐵蹄的,沒有釘過馬掌,因此戰馬跑的多了後,會對馬蹄角質層造成磨損,磨損嚴重的話馬就會感到疼,就沒辦法再奔跑了。

知道原來是這麼一回事,待寺丞退下後,陳子墨提筆寫了一封奏摺。

這是一封普通的奏摺,不直接送李隆基,而是先經尚書省再往上遞。

內容很簡單,只說現馬掌磨損嚴重,建議給馬穿上鞋。

寫完奏摺後,陳子墨讓人遞尚書省,便下衙回家了。

直到兩日後,陳子墨的奏摺才從堆積的奏摺中送到了李林甫的眼前。

“嗯?倒是有些意思。”

李林甫嘀咕一句,將奏摺遞給了一旁的王鉷。

王鉷攤開奏摺,笑了。

“這個陳子墨,這是譁眾取寵麼,給馬穿鞋,這不是胡鬧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