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成了難題

刑部尚書、大理石少卿、都察院左都御史三人一商量,這事他們還真沒法評判,只能寫成奏摺,呈給永樂皇帝了,等待皇帝裁決。

姜士坊就是在混淆概念,秦睿教他的。

七百萬貫寶鈔,加上秦睿拿走的七百萬貫的棉花、棉布,按照三十稅一的比例,也不過才五十萬貫。七百萬貫寶鈔,姜士坊分了兩百萬貫,只要補齊了這五十萬貫的缺口,再大義凜然得拿出幾十萬貫來。

剩下的錢,對於朝廷來說,這沒辦法治罪姜士坊。道德譴責也不行,人家還捐了三十萬貫來治河、修橋、鋪路。誰要是道德譴責,先捐出三十萬貫來再說,還不能是貪贓受賄、盤剝百姓的錢。後世這種事多了去了,不就是立牌坊嘛!做了壞事怎麼滴?先把人設立好,然後找漏洞,鑽空子。

法無禁止即可為。《大明律》沒有嚴禁官府作為主體,參與商號的經營,是交易雙方都不信任,所以才由官府出面作保。作為姜士坊,可以大義凜然地說,為了保護百姓不受奸商矇騙,引社會危機。

三司的奏摺讓朱棣很為難,要說姜士坊有罪,他確實拿錢了;要說姜士坊沒罪,他拿的錢既不是朝廷,也不是百姓身上搜刮來的。

朱棣將戶部尚書夏原吉、吏部尚書蹇義、左都御史劉觀、刑部尚書吳中召到了武英殿,討論此事。

三位尚書加上左都御史,除了夏原吉之外稍微偏向姜士坊外,其他人對此態度都是模稜兩可。其實他們也並不覺得姜士坊有罪,他們就是覺得姜士坊拿的太多了,而且是合理合法的拿,這讓他們覺得有點心理失衡。

姜士坊的行為,從他們內心來說,是非常支援的,如果朝廷允許了這個做法,那麼文官們就多了一條財的道路。

姜士坊這次被陷害,是權力爭鬥引起的,是趙王和太子一次很小的權力鬥爭而已,在場四位大臣心裡門清,這四位可是堅定的朱棣擁護者,只遵從朱棣的意志。

“陛下,臣覺得姜士坊的所作所為,倒也不失為一條富民的道路。”身為戶部尚書的夏原吉,想法很簡單,一個州能交5o萬貫的商稅,大明總共1ooo多個州府縣,有兩成能夠達到這個水平,朝廷一年就能增長一億貫的收入,他這個戶部尚書就輕鬆多了。

夏原吉現在日子過得很舒心,既有錢、又有糧,寶鈔幣值還穩定,秦睿時不時還給他出一些奇招,在不經意間,幫著戶部增加收入。在夏原吉看來,只要不害民,官府出面賺點錢,沒什麼大不了,畢竟去年朝廷就做了一筆一億貫的大生意,也沒看文官出來指責朝廷。

文官有個最大的特點,用現在的話,稱之為雙標狗。他們贊成符合自己利益的價值判斷或者行動,反對或者限制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價值判斷或者行動。

當然,文官先要有立場,這次攻擊姜士坊的人,都是趙王的擁躉者,幫趙王搖旗吶喊,期望來人有從龍之功。

“秦睿曾在朕面前說過一句話,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當官不讓百姓富,猶如出門不穿褲。他給朕解釋說,為官一任,就當造福一方。但朝廷大部分官員,都是庸庸碌碌,不思進取之輩。明知道一件事,有利於百姓,但他們怕被御史攻擊,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寧可不做。”朱棣坐在御座上,看著夏原吉等人,慢慢說道。

“陛下,秦睿的話,雖然有些粗鄙,但臣覺得還是有些道理的。”吏部尚書蹇義聽了之後,表態了,“吏部每次京察與大計時,臣都有一種莫名之感,不知考察的官員,究竟做了哪些成績?”

所謂京察,就是考察官員的四格八法,四格分別是守、政、才、年,守是操守廉貪,政是政務勤怠,才是才能高低,年是年齡大小;八法則是貪、酷、無為、不謹、年老、有疾、浮躁、才弱。

大計,一般是上級考核下屬並給出評語,吏部再派人觀察,做出評價。

每逢京察大計,作為吏部尚書的蹇義就頭疼,看著這些官員的考核表,大都是德才兼備之人,但他就是沒看到這些德才兼備之人,做了什麼有益於百姓的事情。

自隋唐以來,科舉制開始興盛,門閥、士族式微,到了宋朝科舉最終成為主導,儒家思想才算正式一統江湖,文官開始擰成一股繩跟君權對立,開始奪取治權。

這群文官知道依靠孔孟之言,治理國家根本不行,所以他們就誇大了“禮”,提升了“德”,用這兩個字來忽悠君王,然後再用仁義來標榜自己。至於百姓活得如何,官員並不在乎。

所以蹇義的疑問就是在此,這些官員除了提升自我修養之外,到底給百姓做了什麼?判了兩個案子?修了一條路?治了一段河?除此之外呢?

秦睿來自後世,自然懂一個道理,以文理政,以理強國,以商富民。文人打理政務還有兩把刀,想靠文人強國富民,秦睿想找個地方去呵呵冷笑兩聲。

雖然秦睿前世也是半個文人,但他就是看不上這群人。

秦睿也想跟朱棣講這些啊,但是朱棣最在乎的是自己的君權,自己的帝位。至於國強民富,在他眼裡大明的國力,已經屹立於世界之巔了,所以秦睿就懶得跟朱棣說了。

朱棣聽了蹇義的話後,也是若有所思,如果他再年輕個二十年,秦睿提出的一些觀點或者方法,他都敢大刀闊斧的去幹。

現在他都是年逾花甲的老頭子了,說不定哪一天就去追隨朱元璋了,時間來不及了。朱棣當然寄希望於自己的兒子、孫子,所以秦睿提出在西山建立煤炭商號作實驗時,他同意了。

朱棣心裡也清楚,姜士坊的做法確實讓涿州部分百姓受益了,朝廷也間接受益了,是值得鼓勵的行為。但身為帝王,他還要考慮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如果一旦放開這種事,大明的官員會不會借官辦商號殘民害民。他太清楚文官的尿性了,給他條縫,他們能鑽出一條深淵來。

喜歡在大明當神棍的日子請大家收藏在大明當神棍的日子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