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來自朱棣的考較

小說:在大明當商賈 作者:悠悠一劍

“謝皇爺爺。皇爺爺,今天孫兒是來求一道旨意的,請皇爺爺批准。”朱瞻基起身跑到朱棣批閱奏章的御案之前,一臉無賴的說道。

“哦,難得你開口來求爺爺,先說說什麼事情,容爺爺我考慮一下。”朱棣聽了朱瞻基的話之後,抬起頭來,放下手中的筆,往後靠了一下,整個人靠在了御椅之上。

原來朱瞻基昨天接到京城屬下的信件,來信的人正是柳掌櫃。作為皇孫的朱瞻基有很多自己的產業需要打理,畢竟在大義名分還沒定下來之前,他的身份也只是皇太孫而已,而柳掌櫃就是負責給朱瞻基打理一些產業的臺前人物。

本來朱瞻基對這些瑣事並不上心,畢竟從目前的狀況來看,他鐵定是大明未來的皇帝,從朱棣對他的態度上就能看出來。他所要關心學習的就是帝王之術,如何治國理政、駕馭百官、平衡朝局、行軍佈陣。

對於名下產業展如何,柳掌櫃出面管理這些產業,只需一年兩次向他稟報一下即可,他很少花精力過問。從來不打擾他的柳掌櫃,居然派人快馬送來了一封信,言明必須皇太孫親啟,朱瞻基還以為出了什麼大事呢,開啟信件一看,就來了興趣。

柳掌櫃將秦睿對大明缺少燃料導致經濟展不起來的分析,一一向朱瞻基稟明,並說了秦睿有一種“無間地獄火”,準備教授給柳掌櫃等七家人,而這無間地獄火燃燒,根本不需要秸稈、煤炭、木柴等助燃物,憑空而來。

朱瞻基這人天生聰慧、活潑好動,聽到有這等神奇之事,就想親自前往涿州看個究竟,順便看看秦睿這位奇人。

“一個小小的薪柴,居然能讓我大明無法展?”聽了朱瞻基的描述之後,朱棣站起身來,在殿中踱起步來。

作為皇帝,朱棣整天管理的都是大事,從來不會關心這種小事,無非也就是冬季的時候,皇帝出於恩賞,會賞某某大臣碳百斤,以示恩寵。

但朱棣看了柳掌櫃的書信之後,也不得不承認,從邏輯上來看,一點瑕疵也沒有,要製鹽、制鐵、燒磚、燒窯就需要大量的燃料,煤、碳、柴不夠,就只能燒秸稈,秸稈都去燒火了,牛馬就沒有飼料了。

“皇爺爺,您讓我去涿州看看,看看這無間地獄火,看看這奇人,怎麼樣?”嬉皮笑臉的朱瞻基,心思就在沼氣池和秦睿身上,對於秦睿的分析,他倒沒有過多的去考慮,不像朱棣那樣能夠敏銳的抓住有用的資訊,到底是年輕,經驗不足。

“瞻基,你對信中薪柴不足,影響大明展有什麼看法?”朱棣想以此為契機,考較一下朱瞻基,畢竟這是朱棣心目中大明未來的掌舵者,需要多加歷練。

一聽朱棣出的題目,朱瞻基立即恢復正形,心中知道,這是皇帝對自己的考較,於是沿著柳掌櫃的來信中的思路,結合自己看到的一些奏摺奏章,開始盤算起來。

“皇爺爺,信中所言之事,確實存在。以我大明江南之地來說,煤礦不多並且開採耗費很大,運輸不便,即便運輸方便,耗費也很大,成本就會很高;而薪碳主要在杭州、湖州兩地生產,再運到其他地方售賣,數量也不是很多。普通百姓之家,只能以秸稈或者蘆葦作為燃料,燒水做飯。一些用燃料的大戶,比如製鹽、鐵、燒磚、瓷,的確存在缺少燃料的情況,但像秸稈、蘆葦、木柴一類的燃料,一年兩季都會有,而且源源不斷,所以信中所言之事,孫兒覺得有所誇張。”朱瞻基居然能快的組織資訊,還分析的頭頭有道。

聽了朱瞻基的分析,朱棣禁不住點了點頭,能有自己的見解,不盲信,是一個合格帝王應該擁有的品質,兼聽則明啊!“不錯,有自己的見解,很好。”

聽了朱棣的讚賞後,朱瞻基長舒了一口氣。

“你對信中所言,秸稈都被燒了,無法用來養殖牛羊之事,如何看待?”朱棣又開口問道。

“皇爺爺,這事我覺得言過其實,據我所知,普通百姓家養牛、養羊,都是讓他們自行到田間吃草,也沒見餓著牛羊啊!”朱瞻基倒是有自己的見地,只不過他沒見識過後世的規模化養殖而已。

“瞻基,你只看到了百姓,可沒有看到朝廷啊!”朱棣從御座之上站了起來,揹著手朝殿外走去。

“還請皇爺爺指點!”朱瞻基趕緊跟在後面,亦步亦趨。

“朕數次想擴大騎兵規模,都因草料不足而夭折,朝廷為了保持現在的騎兵,御馬監每年要從遠在山東、河南、河北等地的民戶中調集草料,而江南等地卻無草料可調。朕一直以為江南人多地少,七分水三分田,沒想到根子在這裡啊。”朱棣眼睛看向遠處的天空,不知道心裡在想些什麼。

“皇爺爺,您讓我去涿州看看吧!如果無間地獄火真的有這麼厲害,那麼江南就可以有很多的草料,騎兵規模就可以擴大。”朱瞻基心心念唸的就是去看看秦睿這個奇人。

朱棣早就看出了朱瞻基的本意,對於朱瞻基這個孫子,朱棣可以說傾盡全力的培養了。

據傳說朱瞻基出生的那天,還未起兵造反的朱棣做了一個夢,夢到了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大圭是古代皇帝所執的玉質手板,象徵著無上的權力。

等朱棣醒來聽到朱瞻基出生,聯想起“傳世之孫”的話,他就認為這是上天在給他暗示,只有自己做了皇帝,朱瞻基才能使傳世之孫,這就更加堅定了朱棣起兵造反的決心。朱瞻基出生三個月不到,朱棣就舉起造反大旗,開始了靖難之役。

等朱棣做了皇帝之後,親自挑選解縉、金幼孜、楊榮等文臣擔任朱瞻基的老師,教授他文才方面的知識。至於武略,朱棣則直接自己上手,征伐漠北之時,將朱瞻基帶在身旁,培養的勇氣和膽略,在平時也常帶朱瞻基,離開京城去狩獵和進行軍事視察。

喜歡在大明當神棍的日子請大家收藏在大明當神棍的日子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