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故意找茬的金純

小說:在大明當商賈 作者:悠悠一劍

胡善祥在朱瞻基的扶持下,坐了下來。朱瞻基將秦睿報復胡良的事情一一道來,惹得胡善祥一陣哂笑。

“沒想到這個三弟,居然還是一名才子!詞是好詞,就是詞名有些荒唐了些!”看著那《木蘭花令》,胡善祥也有些哭笑不得。

“秦睿就是一個孩子,玩性太重!好好地一詞,敗在了他手裡!善祥如果你想看,我就讓他再寫兩給你看看!”朱瞻基知道,胡善祥喜歡詩詞,這也是他對太孫妃位子的尊重。

朱瞻基其實更加中意孫氏,也就是《大明風華》中孫若微的原型。孫氏在12歲就入宮,被太子妃養在身邊,孫氏和朱瞻基青梅竹馬、一起長大。

但是在為朱瞻基選妻時,朱棣接受了司天監的建議,胡善祥更加適合未來皇后的位子,所以孫氏就成了嬪,胡善祥就成了太孫妃。

朱瞻基無奈也只能接受朱棣的安排,畢竟自己的前途還在朱棣手裡攥著。他對胡善祥更多是尊重,對孫氏倒是真的喜愛。

胡善祥的表現中規中矩,幫助朱瞻基管理府內之事和眾嬪妃,舉止端莊、溫順大氣,有一代賢后的風姿,朱棣對這位孫媳婦很滿意。

“我看不一定,這詞名啊,三弟恐怕是故意的!”胡善祥倒是一眼就看穿了,如果秦睿在現場,一定給胡善祥跪了。

“他就是故意的,一天到晚沒個正形!”朱瞻基倒沒放在心上。

三人又聊了一會,胡善祥就起身告辭了。

“胡良,你親自去一趟涿州,將這封信交給秦睿,讓他幫我出一個主意!要快!”朱瞻基在胡善祥走後,提筆寫了一封信,交給胡良。

胡良現在特別想離開這個是非窩,聽到朱瞻基安排任務後,恨不得插上翅膀飛走。

話說秦睿開啟了兩地生活工作模式,為此秦睿斥巨資打造了一輛四輪馬車,帶轉向結構的那種四輪馬車。

四輪馬車在中國早就存在了,只不過一般四輪馬車需要多匹牲口驅動,但中國幾個封建王朝都缺牛缺馬,沒辦法大規模推廣而已。

秦睿倒是想把彈簧鋼搞出來,問題他不知道里面的配比啊,想做減震至少得再過個三五年,才能研究出來。

外部沒辦法減震,只能從內部想辦法,秦睿用牛筋做了一張臥榻,稍微能減輕一些震動。

跟隨秦睿的,還有六個學生和宋三二,是秦睿從1oo多人中挑出來的,屬於那種踏實肯幹,有想法的孩子。

人聰明一些固然是好,但是肯幹事的是秦睿的選,這次倒不是讓他們去幹活,而是去學習,秦睿決定每次都挑選一批人跟著去工部學習一下。

治國,理科才是王道,孔夫子那套只適合於修身,內聖外王那是糊弄鬼的!歷史是個小姑娘,只有勝利者才有資格打扮他。歷朝歷代都是以孔老夫子為尊,但沒有任何一個朝代,是按照《論語》去治國的。

孔孟之道,對於帝王來說,需要的時候,就拿出來指責別人;不需要的時候,就是廁所裡的紙。中國歷史上有幾十個盛世、中興、之治,但是那些都是對帝王、對王公貴族、武勳文臣,乃至士紳來說的,這些盛世、中興、之治從來不是對百姓的。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話所言非虛!秦睿一直是這樣認為的。

“海坤,你的基礎太弱了,要跟幾位師兄多多討教一下,抓緊時間補上來,要不恥下問……”躺在改造好的臥榻上,秦睿開始唸叨起來。

海坤,是宋三二的新名字,秦睿覺得三二這個名字太隨意了,和朱五四、朱初一一樣隨意。所以將自己後世的名字,送給了宋三二,現在他叫宋海坤。

這也算秦睿對自己前世的一種紀念吧!

一路上,秦睿對著幾個學生,挨個耳提面命,開始給他們分析各自的優缺點,指出應該如何改正,如何提高。前世當老師那麼多年,就沒像今天這樣舒爽過,這年代的學生真乖,對老師惟命是從啊!

到達北京後,秦睿先去找了金純,北平城的第一場雪已經下過了!

“金大人,您這是打算累死我啊!我一個從來沒來過的人,你居然給我留了這麼多工作?”秦睿看著眼前一頓卷宗,想踹到金純,然後掀桌子走人。

“你是虞衡清吏司的主事,這些都是你們虞衡清吏司的職責!”金純可不會慣著秦睿,好不容易抓了個有本事的人,要先看看斤兩!

“就算我是虞衡清吏司的主事,但上面不還有員外郎、郎中嗎?什麼時候輪到我一個主事來處理這些事情了?”秦睿可不想幹活,如果有問題,解決一下問題,也就罷了,如果管實務,打死秦睿也不會幹。

“虞衡清吏司掌官營製造、收各種官用器物、核銷各地軍費、軍需、軍火開支,主管全國度量衡制及熔鍊鑄錢,採辦銅、鉛、硝磺等事,你這個主事是逃不掉這些責任的。眼前這些卷宗,是今年邊鎮衛所送來賬本的一部分,要在年底前核算清楚!”金純開始給秦睿普及他的工作內容,希望他能快進入角色。

“這十月都還沒到呢,這麼著急算賬?一般不應該是年底算嗎?”秦睿覺得金純這老頑固就是在耍他,故意找茬。

“邊鎮衛所的軍費、軍需、軍火,每年都耗資幾百萬兩白銀、數千萬貫寶鈔,每個邊鎮衛所都有幾本、乃至幾十本賬目,需要謄抄,然後匯總,沒有兩個月怎麼可能完成?”金純像看傻子一樣,看著秦睿。

秦睿隨手拿起一卷卷宗,中間寫著“開原逼塞”,左下角寫著“韓王朱衝??”,我去,什麼意思?不是九邊重鎮嗎?怎麼有王爺坐鎮?

其實這是秦睿不瞭解歷史,朱元璋建大明後,提出了一個諸王靖邊的塞王制度,用十三塞王統轄漠南諸衛所,東至遼海,西至酒泉,延袤萬里。每個王府配備三個護衛指揮使司、二個圍子手所、一個儀衛司,約有萬餘人。燕王朱棣便是其中一個塞王,他造反的底子就是他手下的三個護衛指揮使司。

建文帝上臺後,先是聽從黃子澄等人的建議削藩,塞王們被搞掉一部分。

朱老四上臺後,怕其他藩王學自己,就不斷找藉口開始削藩或者內遷,到了永樂十七年,基本上沒有塞王了,而韓王朱衝??就是僅存的一個塞王了,還在遼東開原。其他各地的邊塞都是由邊鎮衛所來防禦。九邊重鎮,最後形成是在弘治年間。

秦睿開啟卷宗,隨便看了幾眼,通篇流水賬啊,無法直視!

——————————————————

收藏不費力,

評論多謝了。

推薦不嫌少,

月票就更好。

明月照四方,

就差你這張。

喜歡在大明當神棍的日子請大家收藏在大明當神棍的日子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